美食镜像:图丑,不想吃

2016-12-30 20:31梦琪
齐鲁周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艺能滤镜菜品

梦琪

吃饭这事儿,兹事体大与时俱进。如今,饮食不再为果腹之需,也并非单纯味觉享受,倒更像一种综合审美追求,美食镜像里的构图、色调和滤镜,无一不在反映着个人素质和社交半径。

新媒体令美食分享更加便捷,也使其变得随意。面对朋友圈里“什么鬼”版本的美食拍图,大可以傲娇的说一句:图丑,不想吃。

滤镜里的美食诱惑

最近,美国真人秀节目《顶级大厨》(T叩Chef)启用了Instagram软件做评委。参赛厨师挑战用奥利奥饼干和芝士等原料创造新菜品,并拍照上传。赢得这一挑战不需要菜品有多美味,更无需创新或高超的烹饪技艺,只需一个漂亮的摆盘。菜品发布到Instagram上,获得点赞数高的便是胜者。

这简直不是顶级美食评比的高冷风格,但符合当今时代的趋势,色、香、味三者中,唯有“色”能随网络分享出去,视觉是品尝食物的第一感官。食客从Instagram上的位置标签发现新餐厅,或受朋友分享的美食照片引诱,去试吃炸鸡、冰淇淋、玉米饼。图片在人们享用食物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以往饭前优雅地交谈,如今变为团团围住拍美食。

千万别觉得朋友圈美食肤浅,关键时刻它是具有决定作用的。前不久上海姑娘到江西过年,年夜饭和美食之间相差一只滤镜的距离,如果打开闪光灯,开启HDR功能,同样一餐饭,斑驳的木板桌会显露出岁月的沧桑,亮晶晶的不锈钢碗闪耀着欢愉氛围,粉蒸肉隐约飘香,炖鱼身上点缀的红辣椒勾人食欲,加上暖黄光亮,就是再正常不过的山村年夜饭。

美食图片拍的好,也会有粉丝追捧。新加坡姑娘Melissa Hie几年问背包旅行,不拍景点不自拍,只是拿着各色食物在重要地标构图取景,在大本钟吃曲奇,在女贞路喝黄油啤酒,在东京吃哈罗凯蒂甜甜圈,在越南吃纸米春卷,在莫扎特雕像前吃维也纳炸猪扒。

观者一下子就喜欢上这种模式,除了视觉享受,大概还感觉世界上有这么多值得埋下种子的地方,就算是一种心愿和目标,总有一天自己亲口吃到,谁说那过程不美?

味觉感应和审美艺能

其实,朋友圈晒美食并不少见。最早在朋友圈晒美食的是清代袁枚,一本《随园食单》记录了326种菜肴、点心,自山珍海味到小菜粥饭,再到美酒名茶,讲究烹饪需精、口味起伏错落有致,做工精细,色、香、味、形俱佳。

及至今日,传媒令晒美食变得轻易,也令观者更加苛刻,即使集色香味形于一体的菜肴,也不一定成为审美对象。食文化是一种艺能的表现,对于资深食客来讲,把食物当作模特般对待,强调食物的摆盘、色彩对比、酱料及水果汁液流动,某些食物的光滑质感,已超越食物本身的吸引力。

这种艺能在日本的烹饪艺术中尤为明显。“盛付”即装盘视觉之美,甚至比调味更重要,如“刺身”的“盛付”,讲究山水之感,平坦的大盘中,切成细丝的萝卜在左前方隆起堆成小山状,上置一片青绿色紫苏,旁边插放一枝植物,放置几枚红色的金枪鱼,悦目色彩感即视。

相比于日料的精细颜色,韩餐的视觉享受更热辣奔放,五色“红、白、黑、绿、黄”,五味“甜、酸、苦、辣、咸”为其特色。“韩定食”最能淋漓尽致的展现韩餐之美,食器要精致,杯盘碗碟多为成套使用,其中曾为朝鲜宫廷使用的手工铜碗筷最为高贵。

亚洲文化含蓄温婉,到了欧洲人那里哪容你如此费劲?英国曾研发出一种二氧化碳烹饪器“Gaslrovac”,可以“更完美地做英式传统炸鱼”,其主要功能是让食客在吃的时候,耳朵更清晰的听见咬到外层炸浆时脆脆的声音,从听觉上让人接收到美味新鲜的信息。这大概是对自己黑暗料理的一种高级自嘲。

美食镜像反映的是社交半径

俄罗斯《报纸报》上专家称,进食前加入简短的仪式,可增加用餐乐趣。拍摄与品尝已达同样高度,讲究配色丰富,滤镜和边框,才算一名合格的“食拍达人”。即使品相不美,也有专门面对食物的后期技术,SnapDish里就可选择“三分熟”“半熟”和“全熟”,让食物呈现出暖光下不同的饱和度。以前人们在宴会上社交,如今则用食物影像在网络上社交。

近日韩国兴起“吃播”(muk-bang),俊男靓女坐在电脑屏幕前,直播吃饭场面,并同成千上万的虚拟好友在线交流。在配乐、滤镜的渲染下,3分钟的视频诱惑力十足,吸引了优酷上大约八百万的点击量。

正如作者AlanBeardsworth和TeresaKeil在《菜单上的社会学》所说,我们在吃喝时,不止在“消费”营养物,也在“消费”味道、快感、意义与符号。

猜你喜欢
艺能滤镜菜品
“绿瓤西瓜”横空出世 是滤镜合成还是“确有其瓜”
材料作文“滤镜与生活”导写
张艺能用脸谱续写京剧情缘
庄子的科技思想及其对当代科技教育的启示
抖音:“滤镜”下的戏剧性与自我缺失
假蒟叶系列菜品的开发利用现状
渐变ND滤镜套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