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2016-12-30 17:31金宁沂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性课堂教学

金宁沂

【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决定着学习物理的积极性,通过教与学的关系阐述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可以从两方面观察:一看授课过程是否有较强的逻辑性,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二看学生是否有持续的学习兴趣,初中生喜欢以兴趣为出发点,按照自身的思维方式与习惯去思考问题,所以如何调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学好物理至关重要的一步。

当前大多数教师有意无意地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淡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能力的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忽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针对当前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是迫在眉睫,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成为初中物理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立足概念,弄清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对于初中物理问题,不管问题背景如何变化,如何复杂,都离不开定义和概念,就像电学离不开欧姆定律,力学离不开牛顿定律一样,只要概念弄清楚,教学质量的提高就会立竿见影;每位教师都知道定义和概念的重要,可是如何让学生不要背又很容易地记住呢?以往都很少思考,没有将这些定义和概念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只强调重要性,要求学生背、记或默写等,长此以往就造成学生觉得学习物理概念枯燥无味,产生厌学情绪。此时物理就没有魅力了。如何做到事半功倍,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弄清这些定义和概念的逻辑关系。

(1)有些物理的概念,如有计算式的概念大部分都是有这四个环节组成的:①为什么要引入此概念?②概念的文字叙述;③公式的表达式;④物理量的单位。这四个环节应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只要知道其中一项,就能够将其它三项叙述出来。要是这样的话,学生就会觉得学习物理不难,挺容易的。比如初中物理的这些概念:速度ν=s/t、压强P=F/S、机械功W=FS、功率P=W/t、密度ρ=m/v、比热容C=Q/(mΔt)、电功W=UIt、电功率P=W/t=UI、电流I=Q/t等都有这些特点。下面以比热容为例来说明:有关热量计算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教学中在求热量时都是直接给出Q=cmΔt,表面上学生也都会熟练地运用这公式进行计算,可是在考试中,比热容定义时却又经常错,原因何在?原来是我们老师在讲该定义时没有将比热容的概念讲清楚,或者说学生对该概念没有形成逻辑思路,学生对为什么要引入此概念一知半解,不知道比热容是表示物质的吸、放热本领,Q=cmΔt这公式实际是从c=Q/(mΔt)推导出来的,公式是由概念的文字表达(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中来,所以比热容的单位是J/(kg℃)。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这样的逻辑思路,那么我们的同学在计算中就不会将单位写错,公式就不会记不住了,在解释有关“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类似问题时就会迎刃而解。

(2)有些物理定义没有计算式,但理解较抽象,主要通过判断形式来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就需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通过文字、举例等手段,变抽象为具体。如机械运动的相对性、摩擦力等。比如对于判断摩擦力方向的问题,是学生经常出错的地方乃至到高中都依然是大问题,其实这主要是学生在初次学习时没有将摩擦力概念的逻辑关系建立起来,而造成后面的这些问题。“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他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他们表面上产生一种阻碍这种相对运动的力。”这句话不是学生会不会背,抄几遍就能解决的,我们教师要说明:摩擦力发生在物体相互接触时而且只是发生在物体接触的表面上;要发生说明还没有发生是静摩擦力;已经发生说明是滑动摩擦力;阻碍说明是方向相反,跟相对运动相反;相对运动是在这两个接触的物体之间,一个是被研究的物体,另一个是参照物。所以如果能够将这些内容展开讲清楚,并结合实例,将抽象变为具体,那么对于有关判断摩擦力方向和利用二力平衡求力的大小的问题,乃至高中的力学学习都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3)有些定律,平时公式计算用得很多,以致造成原来的概念都忘了,比如阿基米德定律的计算F浮=ρ液gv排 学生都记得很牢,可是真正的阿基米德定律叙述不出来,公式表达式也不会(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  F浮=G排)。再如欧姆定律:通过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I=U/R  可是在实际的题目中经常运用它的变形公式R=U/I进行计算,学生对R=U/I的认识就模糊了,以致认为欧姆定律的内容是R=U/I 这些都要在建立概念之时加以重视,搞清各物理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且还要在以后的学习和练习中加以强调。

二、强化动手,努力创造探究活动

科学探究能较好地改变偏重于记忆,立足于理解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逐步形成一种对知识过程的主动探索,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模式。

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一个思维再创造过程,这种思维过程其实也是学生科学探究的科学步骤。探究的程序主要有以下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科学探究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运用,可以根据具体的探究问题,对这几个要素改变顺序、进行组合、合理增减某些要素。在课堂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抓好课堂上的一个步骤,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应教学要求、借以引导启发学生发掘问题、思考问题、探索事物的本质属性的物理环境。同时初中生依赖直观和感性的几率较大,他们会自觉不自觉的遵循感性到理性,按照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规律来探索事物,所以创设情境来引入概念是较好的选择。

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实验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等。

教师根据科学探究的环节适时地设计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是现代新课程核心理念。教师要多参加各种教研,吸取各方的有效经验,不断学习探索,才能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针对科学探究的某一环节进行探究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持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初二物理《科学探究:滑动摩擦力》第一节,叫大个子学生握抹油木棍的一端跟握没有抹油端的小个子学生对拔,造成大个子输的结果引入摩擦力;学生在桌面上压拉牙刷观察牙刷毛的变形方向,讲解摩擦力方向;同桌同学手掌互相摩擦体验来练习判断摩擦力方向;用木板、毛巾、棉布、弹簧测力计、木块、钩码要求学生动手体验来完成学生提出问题等。这样整节课学生都在动手中学习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跟什么有关的问题。学生的直观体会深刻,抽象的问题就形象化了。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总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老师与学生两方面共同努力,实现教学相长,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实验稿),2001年.

[2]人教版初中物理课本,2001年.

[3]《运用多媒体教学必须注意的有关问题》http://www.baidu.com .

[4]秦力.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02.(6).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有效性课堂教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