隽武
第十天 罗马尼亚布拉索夫
这里先要补记从布达佩斯搭乘夜班火车到布拉索夫的经历。
当晚我们在布达佩斯火车站上火车。车站上并无我国车站常见的检票口,也无人管理,我们跟着导游找到我们要乘的火车,便陆续上车。我们订的是软卧票,车上的格局与我国的软卧相似,也是分隔为一个个小间,只是每间要睡6人。进去时没有中铺,只有上下铺,我们无师自通地把下铺的靠背翻上去,便成了中铺。放行李处也比较小,有些行李只好放在下铺下方。爬上上铺并无固定梯级,要在走廊拿一个梯子进来用。床单和被子也是自行去列车员房间取回。我们车厢那位列车员极胖,他要通过走廊,所有人必须躲进房间避让。他除了来查票之外,所有上面这些事情,他从未主动过问。我想,在我国,哪怕在四十年前的绿皮火车上,列车员的服务也比他还好一些。
布加勒靳特大学楼房
开车一个多小时后,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边境,先是匈牙利的警察上来逐一检查护照、盖章。又等了一会儿,罗马尼亚的警察再次上来查验护照、盖章。这样折腾了近两个小时,才算可以开车继续前行。笔者写此游记时,正传来英国公投决定脱欧的消息,据说这也使某些欧盟成员国中的脱离派受到鼓舞,悲观的观察家认为这是欧盟走向解体的第一步。我想,如果欧盟解体,我们要作此六国行,恐怕至少要多花好几天,因为进入每个国家都要通过边检,耗时不知要多少!
在火车上,我又盘点了罗马尼亚的历史。
罗马尼亚地处巴尔干半岛的东北部,但与周边国家都有些不同。从语言上说,罗马尼亚人与法国人等同属罗曼语族,既与斯拉夫人的波兰、保加利亚等不同,也与东欧非斯拉夫民族的匈牙利也不同。罗马尼亚人的祖先是达契亚人,公元106年被罗马帝国征服后,与罗马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后来现今罗马尼亚的瓦拉几亚等地区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所以其国名包含“罗马”两字,而且罗马尼亚人也颇引以为豪。事实上,这片土地是东欧地区最早开化的。
布加勒斯特议会宫局部
达契亚人在13世纪建立瓦拉几亚公国,15世纪又建立摩尔多瓦公国,奠定了后来罗马尼亚的基础。但它们建国后不久都面临强大的奥斯曼帝国的入侵,不得不为维护和重新取得独立地位而长期斗争。比如著名的摩尔多瓦斯特凡大公,多次抗击奥斯曼帝国,过去我们曾看过有关反映这位大公事迹的电影。
公元1600年,米哈伊曾短暂统一瓦拉几亚、摩尔多瓦和特兰西瓦尼亚,为罗马尼亚国的雏形,我们曾在电影《勇敢的米哈伊》中了解过这位罗马尼亚的民族英雄。后来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成为俄国和土耳其人的争夺对象。一直到1861年,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两公国合并建立罗马尼亚国。此时特兰西瓦尼亚仍处于匈牙利统治下。
一战后,随着比萨拉比亚和特兰西瓦尼亚最终加入,才建立了完整的罗马尼亚国。
二战前,罗马尼亚周旋于英法德苏诸大国之间,最终倒向德国,被绑在法西斯德国的战车上。但1944年8月罗马尼亚又向德国宣战。二战后,罗马尼亚进入苏联东欧阵营。
布拉索夫黑教堂
次日上午9点多,火车到布拉索夫,而这里的时间比匈牙利要晚一小时,即与我国差5小时。
旅行社为我们安排的当地导游伊凡娜来接站,她曾在北京学习过几年,所以中文不错。换了一辆旅游大巴,比在匈牙利所搭乘的那辆稍小稍旧。
据导游介绍,布拉索夫市13世纪建城,历史悠久,为仅次于布加勒斯特的第二大城市。布拉索夫过去是工业城市,受德国影响较大。
上午有雨,我们在雨中到布拉索夫老城游览。在那里的旧市政厅广场集中后,冒雨参观老城区的几个著名景点。
布拉索夫布朗城堡
一是黑教堂,为罗马尼亚特兰西瓦尼亚地区的最大路德派天主教堂,建于14~15世纪,具有晚期哥特式建筑风格。曾于1689年被焚毁,所以外面的石墙似乎因此被烟熏黑,黑教堂由此得名。教堂内藏有一批古代东方壁毯和制作于19世纪上半叶的大型管风琴,由4000个管和76个键盘组成,堪称一绝,至今仍可使用。据说常举行管风琴音乐会,但因里面不准拍照,所以只能拍它的外墙了。
二是圣尼古拉教堂,为东正教教堂,我们只是远观了。
三是所谓学校博物馆,原为圣尼古拉宗教学校,建于14世纪,是罗马尼亚最早教授和传播民族文化的学府之一。这所学校的外墙上有些宗教画,已经残缺不全,导游介绍说是古代的湿壁画。但殷君悄悄告诉我说,其实湿壁画是趁泥灰土潮湿时用颜色进行描绘,泥灰土干透后壁画能经久不坏,是文艺复兴时代画家常用于画教堂内部的壁画。所以,怎么可能在外墙出现而不被毁坏呢?
四是一所犹太教教堂,可见历史上,这里对宗教信仰控制较少,宗教信仰是很自由呢的。
还经过一个此地有名的“绳子巷”,确实很窄,在两边的建筑物墙壁之间,大约只有1米多一点宽,两人相对而行的话就必须侧身而过了。
中午在某西餐厅用简易餐,前菜是汤和蔬菜色拉,主菜是炸鸡排配土豆泥,甜食为冰激凌。大家都比较习惯。
布拉索夫学校博物馆墙上的“湿壁画”
下午参观布拉索夫的布朗城堡,始建于14世纪,实际上是一个位于山上的要塞,15世纪以残忍著称的德拉库拉伯爵在统治瓦拉几亚时期曾占据这一城堡。英国小说家布莱姆·斯托克的哥特式小说《吸血鬼德拉库拉》的小说以此为背景,把他描写为吸血鬼。后来美国曾由著名演员汤姆·克鲁斯主演电影《夜访吸血鬼》,所以大家把这一城堡叫做吸血鬼城堡。实际上,上世纪20年代罗马尼亚玛丽王后曾在此避难,重新装修了这一城堡,所以我们在其内部看到的是当时的家具和摆设等,当然也有卫兵的住所等。
晚宿于布拉索夫一家好像是新建的饭店,设施和服务尚好。但此饭店位于一个山坡上,从停车处到饭店大堂有几十级扶梯而无电梯,只好由饭店派数人把我们的行李提上去。
第十一天:锡纳耶和布加勒斯特
今天早晨8点出发,先到锡纳耶市参观佩雷斯城堡。锡纳耶市已有300年的历史,被人誉为“喀尔巴阡山的珍珠”。佩雷斯城堡是出身普鲁士霍亨佐伦家族国王卡尔一世的夏季离宫,从1869年开始建设,到1914年造成,但建成后不久国王夫妇就去世了,后主要为王子夫妇的居住之处。据导游说王子还健在,已97岁。我们跟着导游在这一城堡内参观了一圈,里面不准照相,所以没有留下影像。确实其内部装饰十分繁华,可以说每个房间的每扇门、每面墙、每个顶都用各种方式加以装饰,几乎没有留一寸空白的地方,让人觉得简直透不过气来。回来后看到网上有人对它赞不绝口,但我个人不太欣赏这种过于奢靡繁复的风格。殷君也认为,其实主人的审美观并不高明。
后驱车近200千米,到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午餐。
午餐后按照约定时间参观罗马尼亚议会宫。议会宫原称人民宫和共和宫,是罗马尼亚前领导人齐奥塞斯库统治期间倡议兴建,今为罗马尼亚议会参、众两院、宪法法院和一些重要机关所在地。当年据说由齐奥塞斯库钦定采纳一位29岁设计师的方案,1984年奠基动工,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地面主体建筑高84米,11层,再加地下室3层。据说总使用面积为36.5万平方米,面积之大仅次于美国五角大楼,为世界第二大办公建筑物。议会宫耗资巨大,到1989年时已耗资20亿美元。1989年底齐奥塞斯库下台并被处死后,关于此楼的前途在罗国内曾有激烈争论,有人建议炸掉,后还是决定继续建设,但直到五年后才建成。
我们经过严格安检后,跟着议会宫导游在里面兜了一圈,包括参观参众两院的开会场所等等,但所到之处肯定只占整个建筑物中极小的部分。沿途只见白色大理石,巨大的木门,明丽的水晶吊灯(有一个最大的吊灯据说重达5吨),鲜艳的手织地毯等比比皆是,确实富丽堂皇。参观时不许照相,只是到一处大阳台上才可以拍照。从阳台上看去,附近有几片建筑与议会宫相呼应,确实气魄宏大,议会宫还正对一条宽阔的大马路。
锡纳耶市佩斯斯城堡
但殷君直率地评论说,这个议会宫其实又大又丑,设计不合理之处很多,也许可以作为建筑大而无当的典型。他说,现代建造实用建筑本来不宜采用仿古式,因为一来钢铁、玻璃材料和工艺发展迅速,可尽量采用钢材和玻璃,加强自然采光和采暖,以节约能源,也使建筑物显得轻盈,比如我们在布拉格看到的会跳舞的房子,甚至还有一种韵律感。现在的这个议会宫采光几乎要靠人工照明,这种极其耗电的大吊灯能一直开吗?采暖、制冷更要耗费大量电力。二来况且仿古仿得不伦不类,材料很浪费。他指着阳台上两根相隔仅半米的巨柱(一圆一方,截面积至少都在半平方米以上)说,这在建筑力学上说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完全是浪费材料。
我在想,像罗马尼亚这样一个小国家,议员和宪法法院能有多少人,这样大的建筑使用效率能有多高?我们在参观中也看到有些地方好像在召开什么会议,摆了一些展板,但好像场面比较冷清。而且我们参观时上去的电梯很现代化,但回去的电梯就显得很简陋,有一种捉襟见肘的味道。
出了议会宫,便在布加勒斯特的各个广场转悠。因为这个城市的广场特别多,比如胜利广场、罗马广场、大学广场、统一广场、歌剧广场和革命广场等,还有仿雅典娜神庙、仿凯旋门,其实乏善可陈,没有留下多少印象。又去附近的老皇宫,但因为十分破败,已经是徒有虚名了。
晚宿于布加勒斯特RIN大饭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