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移栽密度对单晚甬优1540产量等性状的影响

2016-12-30 04:01包祖达丁杨东戴夏萍邱来玉
种子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台州市穗数分蘖

包祖达,丁杨东,戴夏萍,邱来玉

(1.台州市椒江区种子管理站,浙江 台州 318000;2.台州市椒江区三甲街道坚决村,浙江 台州 318005)

不同移栽密度对单晚甬优1540产量等性状的影响

包祖达1,丁杨东1,戴夏萍1,邱来玉2

(1.台州市椒江区种子管理站,浙江 台州 318000;2.台州市椒江区三甲街道坚决村,浙江 台州 318005)

通过开展对单晚甬优1540不同移栽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移栽密度下,甬优1540作单晚栽培的产量、经济性状等表现显著不同,移16.67万丛/hm2的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穗粒性状也比较合理。

移栽密度;甬优1540;产量;性状

水稻产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光照、湿度、土壤的肥沃程度等,而种植密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水稻能否合理利用这些因素,进而影响产量高低[1]。移栽密度主要通过改变水稻的群体结构来影响产量,适宜的移栽密度能够提高单位面积的土地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保证个体的正常发育和群体的协调发展,使单位面积上有效穗数、总粒数和千粒重得到统一,从而获得高产[2]。

甬优1540是宁波市农科院和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籼粳型杂交稻新组合,2014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浙审稻2014002),在桐乡[3]等地种植都有不俗的表现。台州市椒江区2013年首次引进,在本区三甲街道坚决村开展品种比较试验,2014年、2015年继续在本区三甲街道坚决村开展大面积示范并开展高产攻关,表现高产、稳产。

为进一步研究该组合在本区种植的最佳种植密度,为全面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于2015年在坚决村开展了不同移栽密度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于2015年在台州市椒江区三甲街道坚决村省新品种示范基地内进行;试验田前作是空白田(未种早稻),肥力中等偏上。供试品种为甬优1540,由宁波市种子公司提供。

1.2 试验处理及步骤

不同移栽密度设6个处理:处理A1,插6.7万丛/hm2,每丛插1本;处理A2,插11.1万丛/hm2,每丛插1本;处理A3,插16.7万丛/hm2,每丛插1本;处理A4,插22.2万丛/hm2,每丛插1本;处理A5,插6.7万丛/hm2,每丛插2本;处理A6,插11.1万丛/hm2,每丛插2本。各小区随机排列,3次重复,小区种植面积为13.32 m2。

试验于5月23日适当催芽后播种,秧田播种量为7.5 kg/667 m2,网纱覆盖育秧,于6月8日统一人工移栽。试验田基肥施复合肥(氮、磷、钾有效养分含量各为15%,下同)375 kg/hm2;分蘖肥施尿素300 kg/hm2,分二次施,第二次追肥时加施氯化钾150 kg/hm2;促花肥施尿素112.5 kg/hm2;保花肥施尿素75 kg/hm2。各处理施肥为统一施用,整个试验田水分管理及防病治虫均统一进行。

试验期间调查分蘖动态和生育进程,收割前考察穗粒结构,实割测定小区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分蘖动态

从表1看,不同处理甬优1540分蘖发生情况有所不同。处理A1、A2落田苗比其他处理少,虽然单株分蘖多,但最高苗仍比不过其他处理,且形成时间推迟,即使在双本的情况下即A5、A6的最高苗虽然比单本插高但比其他处理少;插后7 d,处理A5、A6分蘖增加最快,处理A3也较快;插后27 d,处理A4增加最快,其次是A3;至7月25日达到高峰,各处理茎蘖数以A4最多,其次是A3,以A1最少。

表1 不同移栽密度对甬优1540分蘖的影响

2.2 穗粒性状

从表2可看出,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数也在不断增加,但每穗颖花数和实粒数却在下降,千粒重也逐渐降低,但相同密度下,双本插比单本插穗数大幅增加,虽然穗形变小,但降低幅度不大;从A4与A6相比,落田苗数相同,但栽插密度不同,最后结果虽然有效穗数A4明显高于A6,但每穗颖花数、实粒数及千粒重,A6比A4明显高很多,因此产量没有明显差异,这说明甬优1540插双本有一定的优势。

表2 不同移栽密度对甬优1540穗粒性状的影响

表3 不同移栽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移栽密度下,甬优1540产量有较大差异,以A3处理产量最高,小区平均产量19.05 kg,折合产量为14.3 t/hm2;其次是A4处理,折合产量13.5 t/hm2;双本的A6处理排在第三,折合产量13.3 t/hm2,这3个处理之间产量没有差异。产量最低的是A1处理,小区平均产量为14.3kg,折合产量10.7t/hm2。经过方差分析,各处理之间产量达极显著差异。

在本次试验中相同移栽密度下,双本插比单本插产量有明显优势;从A3、A4和A6产量超过12t看,合理的群体构建、合理的穗粒结构,落田苗必须达到15万/hm2以上,才能获得高产。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移栽密度及插秧本数下,甬优1540的分蘖、穗粒性状及产量表现较大的不同,在极稀的栽插丛数(6.67万/hm2)下(A1处理),虽然甬优1540分蘖特性较强,每丛达到30~40个,但仍达不到理想的穗数,因此产量比其他处理低,但双本栽插下(A5处理)产量明显提高;合理的栽插密度(16.67万/hm2)条件下(A3处理)能达到较理想的穗数和穗粒结构从而获得高产,而随着密度的增加,虽然穗数有所增加,但穗形变小,反而降低产量(如A4处理)。

笔者从本区甬优1540两年大田示范看,栽插丛数在13.5万~20万/hm2之间且插双本易获得高产。因此从试验结果结合大田种植经验,笔者认为甬优1540在本区作单晚栽培,本着省工省本、增产增效的原则,建议生产上在保证足够基本苗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栽插密度,即将栽插丛数控制在15万~18万/hm2,双本插,当然也要有科学的水浆管理和绿色防控技术配套,才能获得高产。

[1]黄冬福.种植密度影响水稻农艺性状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70-76.

[2]吴春赞,叶定池,林华,等.栽插密度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9):190-205.

[3]杨永明.杂交晚粳稻甬优1540品种特性及机插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15,31(7).

1005-2690(2016)10-0122-02

:S511.3+3

:B

2016-09-01)

包祖达(1964-),男,浙江台州人,高级农艺师,从事种子管理及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台州市穗数分蘖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书画教师作品选登
台州市出台多项措施鼓励外来人员就地过年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小麦黄淮冬麦区北片国家区试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变异分析
黏黏花
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高梁去留分蘖比较试验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