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陈祎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太仓215411)
新型城镇化对江苏物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王海燕,陈祎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太仓215411)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江苏省物流业发展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城镇化对物流业的发展影响,提出了江苏省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物流业的发展应该重点打造一批物流园区、发展智慧物流、加快建设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发展绿色物流等四个方面的对策。
新型城镇化;江苏物流业;影响;对策
当前,中国的城镇化率正在从早前的50%向70%的目标挺进。2015年,全国城镇化率达到56.1%,江苏省的城镇化率为66.5%。据统计,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上千万的农村人口转为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提高了,与之相对应的人民群众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物流建设配套需求、城市物流需求、社区物流需求等等都会增加。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后,会带来新的产业集聚和企业入驻,这也将极大地增加物流服务需求。在江苏,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发展,对物流业的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但是物流业仍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解决这些问题,能够更好地促进物流业和城镇化的互动发展。
1、城镇化发展区域性明显
江苏省各个地区由于历史条件、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市场观念等因素的不同,城镇化水平各不一致,自南向北呈梯度递减态势,苏南地区的城镇化水平高,城镇空间密度密,而苏北地区的城镇化发展较慢,城镇空间密度稀。2013年,苏南城镇化率为73.5%、苏中城镇化率为59.7%、苏北城镇化率为56.1%。在农村城镇化方面,农村城镇化水平逐渐提升,民生质量稳步改善,农村居民收入比重持续上升、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日趋合理、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持续领先。
2、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并进
2015年,江苏省的城镇化率比全国高出10.4个百分点。江苏省经济总量为7.06万亿元,人均GDP为1.4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每平方千米承载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和8倍。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农民进入城镇必须能安居乐业,必须有足够的工作岗位。江苏工业化程度居全国之首,重工业稠密,通过增加固定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实现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良性互动。
3、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优势明显
江苏的三大地区中,苏南的三次产业比重结构为2.3∶51.5∶46.2,二、三产业比重相对占优,产业发展层次明显优于苏中、苏北。1978到2013年间,江苏全省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从72.4%增加到93.9%,非农产业从业人员占比从30.3%增加到79.9%,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843.9万人。近些年,江苏省城市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产值达到6.1万亿元。农业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高标准农田比重超过5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5%,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达到2.8万家和7.2万个,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进展顺利。
4、城镇群是江苏城镇化的特色
城镇群(城市群)是近代城镇空间组织形态之一,是指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镇集聚在特定区域范围内,彼此相对独立又保持密切联系。江苏省城镇群发育的地理条件优越,全省总面积中有69%是平原,地势平坦,交通便捷,这为城镇的集聚式发展提高了基础。苏南地区已经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苏锡常地区城镇密度达1.83个/百平方公里,呈密集发展。南京、徐州作为江苏省的两个特大城市,对省内及安徽湖北等周边城市的发展起到了辐射作用。因此,江苏已拥有典型的城镇群形式,它们相互依托或牵引,从而带动全省城镇化水平的迅速提高。
1、优势分析
(1)地理、区位优势。江苏位于东部沿海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活力最强、开放度最高的省份之一。江苏拥有954km的海岸线,长江下游横穿400km,大运河联通南北690km,是“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的交汇点。江苏拥有京沪线、宁铜线、新长线和陇海线四条铁路干线,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两条水运航线,高等级公路网四通八达。江苏也是北煤南运和南粮北运、新亚欧大陆桥的交通节点,重要性不言而喻。
(2)经济基础雄厚。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一直处于我国前列,产业结构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快,服务业发展水平提升,这些都促进了物流相关行业的发展。同时,江苏物流业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这主要是由于江苏强大的制造业和发达的对内对外贸易,尤其是加工贸易,决定了江苏的物流体量大。
(3)政策支持。“十二五”期间,江苏把连云港、太仓港作为港口建设的重点,这两个集装箱干线港的建设发展不仅能提升港口总能力,也能带动省内周边港口的发展。沿海港口重点打造港口群建设,重在提升能力,引导临港产业布局,服务沿海开发,服务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推动江苏经济的发展。
2、挑战分析
(1)长三角地区之间竞争激烈。上海、浙江物流业的发展,给江苏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这两个地区的物流业态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运输成本、通关成本等相应较低,这给江苏省的一部分进出口货源带来了选择机会,宁愿舍近求远。
(2)国际物流企业竞争力强。低价格、高服务是国际物流运输市场的两种主要竞争手段。与国内企业相比,国际物流企业经济实力雄厚,在运输设备、管理水平、管理技术等方面存在优势,使其在服务过程中能给客户带来更好的安全性、合适性、便捷性和准确性。这些国内物流企业往往还不能做到。
(3)物流人才相应匮乏。过去,物流被看成是企业的附属品,物流及物流人才,整个社会对此都不够重视,没有意识到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物流业是其重要支撑,而专业的物流人才、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是促进其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现在,尤其是同时具备物流管理知识和信息技术的高级物流人才,在江苏的需求量很大。只有培养出一大批适应市场需要的物流人才,才能促进江苏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1、物流基础设施完善,加快物流业的发展
江苏主动融入国家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排头兵,打造沿江城市群、沿海城镇轴、沿东陇海城镇轴和沿运河城镇轴的“一群三轴”对接战略新布局,全面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进东西双向开放新格局,构建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包容性发展大平台,实现区域和全球共同发展。这就需要进一步改善提高江苏城镇的对外交通设施条件,增强与其他省市之间的密切联系,而江苏的交通一体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大价值。“十二五”期间,江苏大力推进以铁路、水运、机场为重点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构建沿海、沿江、沿东陇海和沪宁四大国家级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加快建设淮扬镇常、徐宿宁杭、宁连和徐宿淮盐四条省级综合运输通道,并且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大规模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营运镇村公交配套道路全面改造为双车道四级公路及以上技术等级,从而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增强城镇的集聚、辐射和带动功能,促进物流的集聚和发展。
2、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提高物流服务能力
城镇化的进程必然导致农业人口的减少,增加农业生产物流的需求。比如,对专业化的施肥、撒药、灌溉、播种、收割等产业化的农业物流服务要求大大增加。同时也对从田间到食物供应链管理的安全性需求,对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以及包括冷链物流在内的相关物流服务能力需求等都会得到极大释放。近几年,江苏农村产业化进程加快,农机装备作业水平、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等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物流的迅速发展,2012年,江苏农产品总额为2207.8亿元,2014年达到了2481.7亿元,年均增长率8.8%,不过江苏农村物流在组织化、专业化和信息化等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较低。
3、城镇人口增加,带来物流需求的快速增长
1978年,江苏城镇化率不到14%。全省100万以上人口城市1个,大部分城市为2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到2014年,江苏城镇化率为65.21%。全省100万以上人口城市超过10个,大部分城市人口超过20万人。在这30多年间,江苏城镇化快速发展,人口增加数量超过4000万,这就意味着城镇人口的快速增长,必然要求提供就业岗位,要求发展对应的产业来进行支撑,如满足巨大的住房需求、基础设施需求等等,这些最终会刺激江苏物流需求的快速增长。
4、物流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江苏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提出,要以全面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为目标,加快推动全省智慧城市群和智慧城镇建设,促进信息化与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同步发展。大力发展数字化、网格化城镇运行管理,构建智慧城镇公共信息平台,统筹优化城乡规划、城乡建设、城市管理总体布局,促进城镇运行智慧化、城镇管理精细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是支撑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运用,将建立起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融合,实现对人和物的感知、控制和智能服务,这必然会促进物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5、物流人才数量增长,提升物流业的发展潜力
江苏城镇化水平的不断发展提升,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会转移进入到城市,其中的一部分人必然会选择进入物流产业,参与到如流通加工、运输、包装、配送等物流环节,通过学习培训,会成为物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支队伍;海内外高层次的、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也会自然集聚到江苏,这会大大增强江苏物流人才的素质基础,物流业的发展潜力将不断得到释放。
1、重点打造一批物流园区
江苏应依托新型城镇化的优势,结合各地城市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依托物流枢纽和中心城市,在加强资源整合的基础上,重点打造一批物流园区。一是综合物流园区,对江苏物流业发展具有示范带动作用,能建立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和产业链服务平台,合作交流、信息共享、技术共享,能实现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快速完成交易,公共服务能力强。二是专业物流园区,对行业物流发展具有示范带动作用,能为制造企业构建大数据平台和供应链服务平台,开展物流金融服务,实现产业特色明显、专业物流能力强。
2、发展智慧物流
江苏要在城镇化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下,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狠抓机遇,发展智能化物流。智能化物流将在供给侧真正形成并确立服务为主导的高品质经营,能够创造出新的客户价值。一是多式联运智能化,以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基础,运用新技术,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类信息,建设物流大数据中心,实现对车辆、船舶、营运状况等的跟踪分析和智能化管理。二是物流配送智能化,加快建设物流配送信息网络,对物流过程实现信息全覆盖,配送中心对客户物流需求的反应速度将越来越快,提高配送效率。
3、加快建设城乡物流配送体系
江苏要加快完善城乡配送节点功能和布局,对城乡干线道路、城市道路、乡镇公路及村村通公路进行统一物流交通网络规划,衔接好多种运输方式,构建公共配送管理模式,鼓励发展共同配送,推动城市配送车辆标准化,整合农村客运站、邮政快递、供销网络和服务优势,加快城乡物流中心基地建设,加快发展农村快递业,完善城市和农村的物流对接,鼓励末端配送模式创新,加快推进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
4、发展绿色物流
新型城镇化下的江苏经济是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因此江苏发展物流业必须大力发展绿色物流。政府应制定完善的绿色物流法规,确立绿色物流理念,严格实施节能减排;重点扶持绿色物流龙头企业,形成绿色物流的经营方式,利用绿色技术,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加大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治理力度,建立高效地城市物流体系,缓解城市拥堵,有效降低碳排放,并确保城镇声音环境质量达标,减少噪音扰民。
[1] 王海燕:新型城镇化与物流业发展互动研究[J].市场研究,2014(12).
[2] 赵冰琴:以产业集群式发展助推城镇化进程[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6).
[3] 唐启国:江苏新型城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J].江南论坛,2014(6).
(责任编辑:郭亚娟)
2014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型城镇化对江苏物流业的影响和对策研究,编号:2014SJD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