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卡
(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 150030)
商业银行欺诈风险管理
——以XYZ银行为例
吉卡
(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150030)
银行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安全保障之一,也是国民生活交易金融场所,银行的稳定对于国家金融安全及国民生活生都具有重要意义。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银行业发展由来已久,最初的都是从典当行业发展而来,国家成立货币组织,承担了部分银行功能。随着历史发展,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银行发展也较为迅猛,已经发展多家大型国有银行及商业银行,其中XYZ银行就是最重要的银行之一。银行欺诈问题一直都是比较严重的,研究针对银行欺诈的具体概念,简述银行欺诈存在几种类型,再提出相关理论基础。介绍目前吉尔吉斯斯坦XYZ银行欺诈现状,包括XYZ银行业务领域,XYZ银行组织结构。提出当前XYZ银行欺诈存在一些问题,如贪污欺诈、财务报告舞弊、资产挪用等问题,并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对策。
银行欺诈;风险管理;公款挪用
1.1银行欺诈概念
在银行系统背景下,欺诈被定义为是一种行为,旨在“欺骗金融机构;或通过虚假的或欺骗性的借口、陈述或承诺来获得金融机构所拥有的,或其保管的,或其控制的任何钱款、基金、信贷、资产、证券或其他财产”。
1.2银行欺诈分类
银行欺诈分类方式有多种,下面举几个常见的分类。
1.2.1贪污欺诈
贪污计划被定义为“员工以违反他或她对其雇主义务的方式误用他或她在商业交易中的影响来获得直接或间接受益”,在此过程中会涉及到贿赂、利益冲突、非法赠品,以及经济勒索(注册舞弊检查师协会,2012)。
1.2.2财务报告舞弊
财务报告舞弊可以被定义为“员工故意对组织财务报告中的实质性信息进行错报或漏报”,使用的手段为高估资产(通过“缓冲”公司的财务业绩来出售公司并吸引潜在的投资者),或低估公司的资产/收入 (以此来逃避纳税责任和其他相关费用)(注册舞弊检查师协会,2012)。
1.2.3资产挪用欺诈
最后一个,也是欺诈中最为复杂的一个,便是资产挪用,其可以被定义为“员工窃取或误用组织的资源”(注册舞弊检查师协会,2012)。上述内容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现金和库存/所有其他资产欺诈。
2.1存在贪污欺诈现象
XYZ银行作为吉尔吉斯斯坦最重要的商业银行之一,一举一动都受到国民的关注,特别是XYZ银行爆发的一系列银行高管集体贪污的案例更是让国民唏嘘银行的腐败至极。其中最著名的是XYZ银行进出口部总经理贪污银行100万美金的案例。该案例充分说明了XYZ银行存在贪污欺诈现象,但这也只是XYZ银行贪污的一个小案例,类似的案例在XYZ银行中还有很多。这些对XYZ银行来说是致命的,说明XYZ银行存在较大的贪污欺诈现象,缺乏合理的约束贪污欺诈行为的监管。
2.2财务报告舞弊
XYZ银行还存在内部财务报告舞弊行为,主要指XYZ银行员工故意对XYZ银行财务报告中的实质性信息进行错报或漏报。使用的手段为高估资产或低估公司的资产,前者主要的目的是通过粉饰该部门业绩赚取更多的业务奖金,对XYZ银行的财务瞒报等等。
2.3资产挪用欺诈
XYZ银行还存在资产挪用现象,具体XYZ银行中资产挪用存在的现象包括手边现金盗窃、非现金挪用。XYZ银行员工从仓库或库房盗取现金,修改支票方式挪用,XYZ银行员工盗取空白公司支票,自用或给其同犯,XYZ银行员工盗取盗取即将到来的支票给卖主或存在他或个人账户。消费偿还挪用方式,XYZ银行员工列出欺骗性消费报告,声称个人旅行,不存在的餐费等,以上为资产挪用欺诈。
3.1建立健全的财务报告制度
XYZ银行可以尝试实行一级法人制,实行“统一计划、集中管理、分级核算、统负盈亏、财政补贴、保本经营”的财务管理体制。统一计划,是指XYZ银行按照财政部核批的财务收支计划和资产购建计划对所属分支机构财务收支实行计划指标管理。XYZ银行的财务管理权集中在总行,各级行在上级行的授权范围内开展财务活动。
3.2加强XYZ银行员工系统访问权限管理
通过分析之前发生的欺诈案件,来分析一下XYZ银行的风险漏洞,重要的是记住这一点:舞弊三角中的机会成分和人为因素是银行内部欺诈发生的最有力预测因子。安全系统的完善:相机的重新安置;限制访问观测房间。
3.3加强吉尔吉斯斯坦客户诚信体系建立
XYZ银行扩充相关行业信息时,可依照数据量、数据质量等标准对行业信息提供单位予以费用补偿。而商业银行等单位在使用时也应支付相应的费用。这就可使得信息采集、使用能进入良性循环,支持征信体系建设的长远发展,加强吉尔吉斯斯坦客户诚信体系建立有利于建立一个完整的银行欺诈防范体系,为后续创新业务模式及改革银行风险管理提供良好对策。
本文在针对XYZ银行业务的基础理论上,根据研究的数据分析,分别从三条主线分析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银行业发展状况、XYZ银行欺诈的问题及XYZ银行欺诈对于吉尔吉斯斯坦国家银行严重性,吉尔吉斯斯坦国内缺乏有效的金融防范管理机制,导致金融违法。最后在针对XYZ银行欺诈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
10.3969/j.issn.1673-0194.2016.11.075
F830.33
A
1673-0194(2016)11-0128-02
2016-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