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岩
【摘 要】当前幼儿园教育提倡的是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发展。何为素质教育?怎样全面发展?当今社会现存问题就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行为,家长比较重视幼儿的智力发展和身体健康情况,有时往往忽略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领导人多次强调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明确提出了要对幼儿及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幼儿;行为习惯;传统美德
当然,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经典古籍构成了它的核心,中华文化被称为伦理型文化。它的精华被世界誉为中华美德。它对于增强民族内聚力、振奋民族精神、整合群体价值、协调社会秩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孔融让梨》了。
孔融4岁那年,家里吃梨,孔融看着几个哥哥每人都跑过去挑去了鲜嫩澄黄的大梨子,他却一直站在父亲身旁,直到哥哥弟弟们都拿走了梨子后,才走到桌前,挑了一个最小的梨子。当父亲问他为什么不挑大梨时,孔融回答:“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父亲又问:“那弟弟不是比你还小吗?”孔融却巧妙地回答说:“我是哥哥,哥哥应该让弟弟,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这一句句巧妙的回答,令后人惊叹不已。在现代社会中,长辈有好的,有大的东西都会毫不犹豫的给最小的小孩子,无比溺爱他,呵护她。这也成为了现代几乎常见的现象。尤其是独生子,家长团团围着一个小孩,就像守护明珠一样。“孩子,巧克力吃不吃呀?”“喝水吗,换饮料吧?”“冷了吗?”让人不禁感叹道,这比慈禧还享福啊!这就导致了孩子不懂礼让。
4岁的孔融却在一个小小的梨子中体现了他谦让待人,尊敬长辈的美德习惯。而我们,当今社会的孩子们,是否也该因此深思些什么呢?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时是一种尊重,有时是一种宽容,而更多的时候它是一种化解矛盾的良药。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初步形成时期,而幼儿道德教育又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道德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素质在青少年的成长成才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充分发挥青少年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对于促进社会良好道德风气的形成,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百事孝为先,孝为百行源”,自古以来,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今天,我们应将这种美德发扬光大,一代一代延续下去。
一个孩子能否尊重老人,也反映了这个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成功到位。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孩子,看见老人过马路会主动过去搀扶;看见老人乘坐公交车,会主动让出自己的座位。而有一些孩子做得不尽人意:看见老人过马路,非但不去帮助,还会横冲直撞地走到老人前面去;看见公交上的老人,不是视而不见就是去抢老人的座位。出现这种差别的原因就在于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到位。尊敬老人,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对亲人一种感恩的表现。我们身为父母,必须从小培养孩子尊敬老人的习惯,不要对孩子放纵溺爱,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就必须剔除他们的不良行为。
一、尊敬老人,父母是榜样
我们首先要以身作则,做尊敬老人的好榜样。因为在年幼的孩子眼里,父母的行为永远是对的,只要爸妈能做,自己就能做。所以,我们在与老人的相处中,要真正做到关心照顾、体贴入微。只有对老人发自内心的尊敬,才能让孩子有所体会,并牢记心头。如果您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养成尊敬老人的好习惯,您自己首先要具有这种习惯。
二、好习惯的培养,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
生活中的事情都是琐碎、繁杂的,但正是这些小事,才更容易培养孩子的习惯。我们既然有意培养孩子,那么就不该错过生活中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只有长期培养并反复训练,日积月累,孩子的好习惯才会逐渐养成。
三、坏习惯,见一个就要改正一个
孩子在幼儿时期,心智尚处在发育阶段,所以难免会受情绪支配,比如易冲动、自制力差、容易出错等等,这些都是不良情绪的表现。如果发现孩子有时因为老人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就对老人不尊敬、大呼小叫、责难老人,我们就要及时出面制止并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要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养成,就必须让他先改掉坏习惯。
四、多陪伴老人,才能增进感情
我们应该让孩子多与老人接触、聊天、散步,从而缩短两代人的心理距离,感情有了,尊敬之情就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发芽、生长。当然,我们也应该在孩子的耳边叮嘱他:要尊敬老人、听从老人教导,努力做个爷爷奶奶心目中的好孩子。
让我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尊老爱幼!让社会充满温馨与和谐,给我们希望和力量!
注:此论文是根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课题组,其中子课题《家庭教育中传统美德故事应用研究》 研究撰写的,课题编号ALA120002-JJ40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