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课外阅读分类指导的研究

2016-12-29 17:48王苹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武松课外阅读方法

王苹

《全日制义务教育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到:“7-9年级要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位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并且要“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初一、初二、初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课外阅读也存在着不同的方法和需求,初一的学生年龄小,阅历少,刚从小学转入初中,阅读水平仍停留在小学阶段,阅读量也很少。初二的学生积累了一些阅读能力,能阅读有点难度的名著,理解能力也比较好。初三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较好,能接触一些古典名著,阅读量也比较多。

针对三个年级层次的不同,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对其课外阅读进行指导,这就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为此,我们设定研究的计划:

(1)通过问卷调查,针对初中三个年级的学生层次的不同,了解学生平常课外阅读的习惯、阅读的方法和阅读的内容,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按照不同年级的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篇目,初一以现代简短小诗、童话、寓言为主,初二以现当代中外文学为主,初三以中外古典文学为主,推荐适合的篇目供学生阅读。

(3)通过课堂实践,教学反思,集体备课,从教法及指导学生学法等方面进行研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技巧。

我们经过调查发现,100多名学生中只有8.8%的同学经常做读书笔记,只有2.5%的同学经常写读后感!比例低得惊人。大部分同学认为阅读是可以获取高分的一种方法,几乎没有同学是真正因为喜爱读书而去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航行。”正确的指导,是掌握方向的舵,正如航行需要有一个方向,阅读需要在正确的指导下进行。

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我们在阅读指导上重点放在了仿写和推荐两方面:

(1)仿写方法的指导:首先,分析题目的要求,看清楚题目提供的中心意思、修辞特点和句式要求,并进行仔细地分析研究。

其次,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针对题目规定的内容从社会、人生、自然等角度想象的翅膀,选定所用的比喻、拟人、借代、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落脚点。

最后,分清句式特点,按照规定的句式进行写作。

总之,句子仿写不是那么简单的,要求同学们拿到题时,分析题目,在头脑中有一个大概构想,再做下一步的仿写。

(2)在阅读教学中推荐合适学生阅读的书籍。例如在学习了杨绛的《老王》之后,我向学生推荐了老舍的《骆驼祥子》,试着让学生比较分析两位文人笔下的车夫形象。在这样的延伸中,学生的阅读渐渐有了些门道,对于文本的理解不再单一,取得了一定效果。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处理好课文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每篇文章都是各部分互相关联的一个整体,作者用一定的方法把句与句、段与段巧妙地连接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从整体着眼,弄清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以及各个部分与整篇课文的内在联系。

文字批注是指学生依据初读时所做的符号进行进一步的阅读批注,文字批注是对文章的品评与鉴赏,是多角度、高层次的阅读过程,同时也是读者消化、吸收和运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把阅读中形成的看法、疑问、启迪,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写在文章的开头、旁空、行间、页脚等处。

对初二的学生,我们进行了批注的指导,以《背影》中一片段“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为例:

(1)赏析式旁批法:“攀”、“缩”、“微倾”,连用三个动词,完整地表现了父亲爬月台时的吃力和艰难。也和父亲是一个胖子相对应,如此艰难,父亲也在所不辞,更能突出父亲心中深深的爱子之情,生动形象,极具表现力。

(2)感悟式旁批法:我看到了一个为儿子不辞辛劳的父亲;我看到一个老人艰难的凝聚着爱的深情背影。

(3)拓展式旁批法:我想起母亲在巷口等我回家时,那被路灯拉长的身影,那被晚风掠起的衣襟,那高高扬起的手臂,以及拉着我的手靠着她回家的温暖感觉。读了这段文字,终于明白,那等待里饱含着母亲深沉的爱。

一学期以来,我们班重点以“批注式阅读”为方法,紧扣《新语文主题阅读》总结了类似以上的方法若干种。事实证明,这些方法都很实效,掌握了这些方法,课堂上便真正学会读书、学会阅读了。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我想这的确是真理。在阅读教学上,合理采用批注式阅读,学生不仅学会了阅读,也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让读书不再是处于一种被动,不再成为一种负担,拥有自主阅读的精神和阅读体验,感受到了阅读的魅力。

初三的学生阅读时间有限,阅读体验较深,加上中考的需要,在阅读理解上要求更高,为了能让初三的学生学以致用,我们重点指导初三的学生进行人物赏析,并形成读书体验,撰写观后感。

评价人物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凡写人的文章,根据课文内容对作品的主要人物进行赏析评论,如何分析人物形象?一般从分析人物性格及表现手法入手。如我让学生阅读《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武松打虎”片断。“武松把一只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项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顿拳脚打得那大虫动弹不得,使得口里兀自气喘。”学生这样分析:大虫“咆哮”、“扒起”、“动弹不得”、“兀自气喘”。这此变化衬托了武松的勇猛,武松是一个勇敢的壮汉。

另外,有的文学名著还就人物的性格配有相应的外号,最好也能记住,这对分析人物性格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如“黑旋风”是《水浒传》中李逵的外号,由此可以看出他“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性格特点;“凤辣子”是《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绰号,由此可以看出他性格泼辣的特点。这就使学生学会了结合具体词句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在形成人物评价的基础上,就可以展开读后感的写作了。让学生就每周就所看的内容选择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作一篇读后感。我相信在进入名著之后学生会有自己的领悟和评价,把自己阅读的体会和感受记录下来,应是件轻松愉快且富有意义的事情。“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本书在不同学生眼里本有不同意义,每周一次的读书心得写作,又自然地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激发了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热情。

在我们的研究和指导下,阅读活动在学校风风火火的展开,有了很多喜人的成绩,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逐渐提高,有些学生的作品还频繁的在校报上发表,对我们来说就是极大的鼓舞。

猜你喜欢
武松课外阅读方法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我家里的武松
动物论反腐
武松的醉与不醉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