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梅+张媛+鲜丽
【中图分类号】R476.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6)11-0-01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重要手段,是护理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功。高超的静脉穿刺技巧,不仅给患儿减少很多痛苦,而且会赢得患儿家长的信任,改善医患关系,为医院赢得好得声誉。因此,作为一名儿科护士,一定要努力练就一针见血的静脉穿刺技巧。
为什么要称其为技巧,是因为从选血管到穿刺,再到固定,整个的穿刺过程中都有一些巧妙的方法贯穿其中。下面就介绍给大家:
一.血管的选择:
小儿静脉输液较成人难度大。因为小儿不易合作,所以其血管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选择血管时首先要区别是动脉还是静脉,以手触摸有无搏动为依据。应选择暴露而且直的静脉。
从整体的解剖角度来说,小儿的头皮静脉、手足浅静脉都适合于静脉输液。根据年龄、疾病和治疗目的不同,对穿刺部位的选择各不同,一般遵循三条原则:1.选择暴露的明显的静脉。2.长于针头1/3的直行静脉。3.易于固定的静脉。
在实践中我自己的体会是:
1.三岁以下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头皮静脉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浅表,呈网状分布,,血液可以通过侧支回流入颈内静脉、颈外静脉,再回流入心脏,因此,顺行和逆行进针都不影响静脉回流,所以不受方向限制,易固定。头皮静脉首选是正中静脉,因正中静脉是头皮静脉较大的一支,正中静脉直而粗,不易滑动,易固定。额颞浅静脉虽然较细,技术难度大些,但不易滑动,暴露明显,易固定。耳后静脉较粗,略弯曲,易滑动,要刮去头发,一手固定好血管才便于穿刺(左手拇指与食指分开固定耳后静脉要穿刺段的两头)。
2.三岁以上小儿宜选四肢静脉,一般选手背静脉、足背静脉、肘窝静脉、踝静脉等。对慢性疾病患儿宜由远心端选用,抢救患儿和静脉推药时选用肘静脉和大隐静脉,一般治疗宜选用头皮静脉和四肢静脉。
二.光线的强弱:
光线的明亮及照射角度直接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率,明亮的自然光是最理想的光线。阴雨天及夜晚可用灯光,不论是那一种光线,操作者的身体与手都不要挡住输液部位的光线。
三.针头大小的选择:
原则上是根据静脉大小及深浅部位而定,一般头皮静脉选用4号、4.5号针头较为适宜,四肢静脉选用5.5针头。
四.进针的手法:
根据进针时针头与皮肤所形成的角度不同分直刺法和斜刺法。
1.直刺法:在穿刺的静脉上,针头与皮肤成10-45度角,针头斜面向上,通过皮肤将针头直接刺入静脉,此法适合小儿头皮静脉、手足背静脉、指趾间静脉。
2.斜刺法:在欲穿刺的静脉旁侧,距静脉约1.0-1.5mm针头与皮肤成20-30度角,将针头刺入静脉,适合于肘静脉、大隐静脉等。在穿刺中因小儿静脉管腔很小,如针头与血管的角度稍大就有穿透血管的可能性,小儿的血管大多表浅,紧贴在真皮下,所以针头穿过皮肤后,应立即改为平行,手持针柄尽量压低,缩小角度,不使针头挑起,平行刺入血管,针头进入血管时,有一种突然没有阻力的空虚感,见回血后再平行向前进一下,以防针头脱出血管外。
五.针头的固定:
有时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虽然一针见血刺入血管内,如针头固定不好,输液也不能一次成功。头皮静脉固定我一般用5条胶布固定,第一条固定针柄,第二条盖住针眼,第三条在针柄处压住头皮针软管加以固定,第四条再将头皮针软管固定一下(头皮针软管盘曲要适宜,最好顺其自然弯曲进行固定),第五条将输液管与小儿耳朵固定在一起。偶有小儿输液后哭闹不止,这几条胶布也固定不住时,可以用头套固定,将头套剪下宽窄适宜的一条,套在小儿头部将针头压牢即可,此法效果不错。
六注意事项。
1.前囟未闭避免用力按压囟门,与家长沟通,取得理解与配合。
2.半岁以内、颅内出血、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物用力按压头部,以免加重颅内出血。
3.正确使用剃毛刀,尽量避免剃破头皮头皮,一旦发生头皮受损渗出出血,立即予以处理,并向家长真诚道歉,上报责任护士,在本班内多次巡视交下一班续观。
4.穿刺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儿脸色,反应。
5.穿刺后要告知家长如何保护好穿刺部位,如何配合观察穿刺处有无外渗并交代有关注意事项
总之,作为一名儿科护士,应熟练掌握以上各项基本操作与技能,在操作过程中要保持稳定、轻松的情绪,不急不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李晓寒,尚少梅。常用静脉输液法。基础护理学。 2006,9:287
[2]徐敏。静脉输液的技巧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