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林+杨文举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6)10-0-01
胆结石是临床消化系统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疾病,最近几年,我国胆结石的患病人数越来越多,大部分胆结石患者因为初期症状不显著,到医院就诊时患者病程较长;部分患者因为临床症状不显著,并不重视病情,进而增加了部分高风险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所以对胆结石患者进行及时有效地治疗就显得尤为关键[1]。我院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患者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胆结石患者,全部患者均经过B超等检查确诊,满足胆结石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2],经过内科常规治疗没能排除肝内结石。排除肝肾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全部80例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7.3±3.5)岁;多发胆囊结石患者38例,单发胆囊结石患者42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80例胆结石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患者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6小时禁水。给予B超检查来对胆囊位置进行确定;协助患者选择仰卧位,而且应呈头低足高,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患者右肋缘下或者右上腹经腹直肌位置作切口,隔离脏器和胆囊,让Calot三角和胆囊充分暴露,并解剖Calot三角,之后对胆囊动脉和胆管进行分离,用丝线结扎胆囊管和胆囊动脉,之后将其切断,通过电刀切除胆囊。术后对腹腔进行冲洗。
实验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6小时禁水。给予B超检查来对胆囊位置进行确定;协助患者选择仰卧位,而且应呈头低足高,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选择气腹针穿刺,建立人工气腹,并将气腹压力控制为12-14mmHg。选择三孔法手术方法,在腹腔镜下对腹腔内的脏器进行常规探查,对胆囊粘连进行分离,对Calot三角进行解剖,对胆囊和胆囊动脉进行分析,选择钛夹或生物夹进行夹闭,之后将其切断,通过电钩来对胆囊进行切除。术后对腹腔进行冲洗。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切口长度以及术中出血量等。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观察
如表1所示,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切口长度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2.2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
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2/4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7.5%(7/4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胆管结石和胆囊结石统称为胆结石,是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胆管系统疾病之一。胆结石患者常伴有急性腹痛等临床症状,如果不及时进行科学的治疗,则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3]。在现代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微创胆囊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微创胆囊手术能有效弥补传统开腹手术存在的缺陷,如术中出血量大、切口大、术后恢复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等,已成为了胆结石的临床治疗金标准。然而在腹腔镜手术的实际应用中,临床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在认真进行术前准备工作的基础上,还应对患者的合并症进行科学处理,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术后应对胆囊三角解剖关系进行详细了解,选择最合理的手术方式,避免过度牵拉胆总管而导致损失。
对本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切口长度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本研究结果与临床相关研究报道结果相似。总之,临床中在对胆结石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能让手术时间有效缩短,微创,术后恢复时间短,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姚康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治疗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35):4951-4953.
[2]王丽梅.腹腔镜手术治疗胆结石30例临床效果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5,47(9):1086-1087.
[3]王国美.胆结石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2):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