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纪洁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成立于1932年,跟随中央红军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被称为“马背银行”。
1931年11月,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召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诞生伊始,便创立了金融机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以下简称国家银行)在中央苏区印制和发行的货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材质多样,有纸、铜、银三种;二是面值丰富,充分满足了苏区百姓日常使用之需;三是信誉极高,由于这种红色货币信用很好,币值稳定,一经面世,很快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
国家银行的纸币,是在国民党军队对革命根据地实行严密经济封锁的艰难环境下印刷出来的。当时找不到印刷钞票的道林纸,就采用麻片、毛竹、树皮等为原料进行土法造纸,并在纸张中加入羊毛进行防伪。
国家银行的纸币为银币券,实行银本位制,纸币与银圆等值兑换。纸币的正面均有方形花纹框,上端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字样,四角印有币值,壹元和贰角券的票面正中印有列宁头像,下端印有纸币与银币的兑换值,票券的背面还有五角星、地球、镰刀、铁锤等不同图案,下端印有年份。例如1932年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壹圆券,上端正中横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12个黑色楷体字,中间为清晰的列宁头像,四周装饰有花纹。背面为长方形花纹框,框的四周边角处均印有“壹”字,上端横印“国家银行”4个隶书体字,中间为扁圆形花纹图案,花团锦簇,中心印有英文“ONE”,下端横印具体年份,阿拉伯数字1932字样。国家银行纸币在瑞金印刷,广泛流通,在支援苏区生产和经济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当时是用土法生产,工人大多缺少印刷经验,操作不熟练,因此纸币上的文字、冠字号、签字乃至纸质、票幅、颜色差距很大。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国家银行总行撤退时,共计打包装箱有100多个担子,其中有几十担银圆,每担重四五十斤,约有800枚。此外,还有四五担贰角银辅币和伍分、壹分的铜分币,两担金子,几十担纸币以及机器和油墨、纸张等。为便于行军,国家银行总行工作人员被编入军委直属纵队第十五大队,另外配给他们100多名运输员和1个连的警卫部队。1934年10月16日傍晚,国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和中央主力红军从于都河畔出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征程。
在长征途中,国家银行的工作人员,既是行军打仗的战斗员,又是银行的保管员和营业员。行军打仗之余,他们沿途凑款和运输保管,供应货币。每到一个地方,做好纸币发行、兑换和回笼工作。1935年1月,红军攻克贵州遵义,国家银行在遵义发行了一部分银币券。还在当地购买物资,并允许群众兑换。此外,国家银行还在贵州的桐梓、四川的冕宁发行过纸币。为保障信誉,都张榜公布,保证全部兑现。通过这种方式,国家银行为部队购买了大量的药品和布匹。
长征路上,为保证军需供给,中央军委总供给部动员大家积极参加储蓄,向参与储蓄的人员颁发储蓄凭单。遵义会议之后,任红九军团政委的何长工储蓄了十元,中央军委总供给部专门给其发放了储蓄凭单。凭单为方形,四周装饰有黑色加粗边框,分三个部分。上半部分为“储蓄凭单”四字。中间部分记录储蓄人员的姓名、单位名称、储蓄日期、金额和兑现日期。下部分为备注,印有发行机构、经理人员名章以及填写日期。这张小小的储蓄凭单见证了长征胜利的历史性壮举,是凝聚着长征精神的国家级珍贵文物。
1935年10月,国家银行随主力红军到达陕北的吴起镇。经仔细清点,银行总资产完好无损。1935年11月,国家银行与原陕甘晋苏维埃银行合并,改称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1936年更名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行址设在瓦窑堡。时任中央财政部部长的林伯渠兼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行长。当时国民党统治区实行币制改革,金融市场银价飞涨,西北分行为稳定金融,防止白银外流,发行了不能兑换银圆的钞票,有纸币和布币两种。纸币面值有壹分、伍分、壹角、贰角、伍角等,布币有壹角、贰角、壹元等。壹元布币正面主图案印有列宁像和五角星,票面上部为行名,正中左右两侧有面值“壹圆”字样,下方各有“行长之印”字样,最底部印有“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17个隶书体字。这些钞票在革命根据地流通。由于当时陕北经济十分困难,印刷条件十分简陋,没有机器没有油墨,就用松树子烧成灰和锅烟手工印刷,故钞票质量很差。
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决定收回所发纸币(即苏票),于是设立特别部门,按照苏票与法币约为6∶1的比价收回。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改称为陕甘宁边区银行,至此,国家银行及其货币完成了光荣的历史使命。
苏维埃政权货币虽然发行时间短暂,但在历史上却有着重要作用。通过鉴赏这一张张纸币和一枚枚硬币,我们可以感受到80年前革命先辈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摸索出货币管理方法和金融手段,赢得了苏区民众的信任。“马背银行”和它发行的钱币有力地支援了中国革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摘自《北京日报》 图/黄煜博)本栏编辑:李治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