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柔
“微笑服务”是个挺温暖的词儿,现在各行各业都要求“微笑服务”了。据说要求严格的单位对于嘴角挑起的角度都有统一标准,可笑又不像敬礼似的,手往太阳穴上一顶全一样,嘴大嘴小出来的效果还不同呢。其实,老百姓只希望服务行业的人能多点责任心,快捷认真地把事情办好,那么多年都没给什么好脸,乍一笑起来让人心里发毛。
要说银行是最早提供“微笑服务”的地方,你看现在谁还对你笑,有的地方人家把手往柜台上一搭,“您好,某某号为您服务。”跟念经似的眼睛都不带往外看,手底下该干吗干吗,你得主动把存折往他的手里推。还有态度更简捷的,问候语就一句“办嘛?”不过,没人会介意这些,老百姓甚至不会在意营业厅大不大,沙发是不是真皮,茶几上有没有摆上几颗糖,角落里有没有饮水机。中国的老百姓最朴实宽容,我们唯一的要求是能麻利点儿办完就行。
一次去医院陪一个朋友看病,一楼的几个窗口都排满了人,我们站在一个人稍微少点儿的队伍末尾,但我发现这个队等半天始终不见动,我去前面一看,窗口上摆着张纸,上书“稍等”。队伍里很快站出一个女的跑到柜台那儿砸玻璃,边砸边骂街,我听见她急切地喊叫:“我孩子高烧40℃了,非让先交费取药才能打退烧针,你们人呢?”我一听就急眼了,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我这暴脾气一上来,直接跑院长室当泼妇去了,叫嚣半截被我朋友强行拉走,她说收费的人去厕所了。8分钟不长,听首歌的工夫,可8分钟对于脆弱的生命而言那是一个多么漫长的等待,黑洞一般侵蚀着焦急。
我们每天都要与窗口打交道,彼此的目光只隔着一块透明的玻璃。那些温柔地在民乐声中支使你一会儿按“1”一会儿按“3”最后压根没人接听的投诉电话,那些你说“我在窗口外都站了10分钟了”,他能说出“我在窗口里面都坐了30年了”的阴着脸的微笑服务,该结束了。
“微笑服务”应该属于服务行业的最高层次了吧?其实老百姓首先要的是服务而不是微笑。如果连最起码的工作都做不好的话,只对我微笑,那表情也成了嘲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