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磨一“箭”:中国开启深空探索时代
长征五号将是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始祖”,它不仅大幅提升了我国进入太空的能力,助推中国空间站计划成为现实,而且还是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重要支撑和显著标志。
在转场方法上,现役火箭芯一级的“脚下”共有4个支撑臂,用于让火箭稳稳地“站”在“座驾”上。火箭助推器则是被芯一级“挑”着“走”,所以叫“挑担子”。而长征5号火箭在转场时,有12个支撑臂,但它们是被平均分布在4个助推器的“脚下”,因此是4个助推器“抬”着芯一级走,所以很像“抬轿子”,“走”得更稳
11月3日,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拖着长长的尾焰照亮夜空,直刺苍穹,中国航天人开启了“新长征”历程。长征五号首飞成功,对我们来说有多重要呢?
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大家族中,长征五号由于体格大、力气大、难度大,又被称为“大火箭”,是目前亚洲第一重型火箭。
虽然以“长征”命名,但长征五号与此前的长征火箭有很大不同。最近几十年,世界主要航天强国纷纷推出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如欧洲的阿里安5、美国的德尔塔4和宇宙神5等。新一代运载火箭立足军民用航天发射,不仅运载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还应用了更先进的技术和设计。为了满足未来我国重大航天工程任务的需求,2006年10月,我国立项开始研制长征5号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从2006年立项至今,长征五号冲刺了10年。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从提出论证到如今,长征五号整整走了30年,可谓30年磨一“箭”。
仅就火箭捆绑结构而言,由于长征五号火箭芯级推力每个捆绑点高达330吨,比以往的中型火箭增加了3倍多,这就意味着大火箭必须采取全新的设计。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的设计人员,进行了上千次的结构模型分析和优化,历时数年终于完成了“大推力捆绑结构设计”,实现了我国火箭结构设计史上的重大突破。
据悉,长征五号全箭采用了247项核心关键新技术,新技术比例几乎达到100%。而国际上研制新型火箭,包括卫星和飞船,采用新技术的比例一般不超过30%。以往“长征”火箭使用零部件最多几万个,而长征5号火箭使用的零部件达十几万个,其设计量是以往“长征”火箭的3.5倍以上。
一组数据见证了长征五号诞生的艰难:
据统计,长征五号总的研制项目达到800余项,科研人员累计开展试验1289项,各种地面试验总计超过2万余次,生产各类单机1万8千多台,仅电气系统的元器件就有11万个,是长征二号、长征三号两型火箭元器件总和的1.5倍。“长征五号一个助推器所需要分析的动力学特性参数,几乎是过去一枚火箭的工作量。”航天科技集团某所试验主管王鹏辉说。
从外形上看,长征五号身高大约57米,相当于20层楼高,净重也有近百吨。与现役火箭最大直径为3.35米相比,长征五号直径达到5米,因为腰身更粗,所以绰号叫“胖五”。据悉,其体格之所以粗壮是为了容纳更多的推进剂,产生更大推力。这样也可以减少火箭的级数,从而减少火箭的分离次数,提高火箭的可靠性。
“胖五”还首次使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氢/液氧与液氧/煤油发动机组合起飞方案,上装有3种共12台新型大推力低温发动机和充足的燃料,所以动力十分强劲。其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使我国进入空间能力一下提升了2.5倍以上,越过了国际上大型运载火箭低轨道运载能力20吨、高轨道运载能力10吨的“门槛”,有些技术指标还超过美欧等世界主力大型火箭。
作为大火箭,“胖五”的“蒙皮”厚度仅有0.3毫米。如果把火箭比作一个成年人,把壳体比作成年人的外衣,那么这层外衣真的是“薄如蝉翼”。对此,设计人员表示,火箭壳体薄了,整个火箭的重量就减轻了,既能保证有效承载,也让火箭飞行得更完美。
“胖五”不仅“大”,而且“冷”。不同于目前使用化学燃料的常规火箭,它采用液氢液氧作为推进剂,其燃烧产物是水,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在其身体里,90%是零下252℃的液氢和零下183℃的液氧,这已经接近低温的极限,“冰箭”一名也正是来源于此。这些超低温的液态推进剂分别贮藏在巨大的箭体贮箱之中,通过内部加压输送给发动机。但“胖五”的外表面温度依然可以一直保持在0℃以上,这是因为火箭的贮箱外都穿着一层“防寒服”,让火箭内部的仪器、设备、电缆等正常工作。这也标志着我国在运载火箭的可靠性、安全性、适应性及环境友好性方面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我国运载火箭升级换代中,长征五号究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就像长征二号是现役火箭系列的‘始祖’,长征五号将是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始祖’。”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说:“这两种型号都是划时代的奠基之作。”
当年,长征二号研制成功后,中国航天人以这个型号为基础,开发了长征二号系列、长征三号系列和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
如今,长征五号接过“接力棒”,将担负起引领我国无毒无污染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化型谱化的重任。此前,已经成功完成首飞的长征六号、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均是由长征五号研发技术延伸出来的“缩小版”型号。未来,科研人员还将根据长征五号的技术基础,开发出新一代的长征系列大火箭,包括未来载人登月用的重型火箭,都将以长征五号为研发原型。
长征二号为中国近半个世纪的航天成就奠定了基础。龙乐豪院士预测:“接下来半个世纪的深空探索时代,长征家族也许就靠长征五号来奠基了。”
长征五号研制成功,大幅提升了我国进入太空的能力,是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重要支撑和显著标志。不久的将来,长征五号将陆续运载新型月球探测器、火星探测器进入太空,中国空间站计划也将在长征五号的助推下成为现实。
作为中国大运载时代的“开拓者”、深空探测的“主力军”,长征五号开启的未来将会更加精彩。中国工程院院士栾恩杰设想:有了大火箭,中国将来还可以建设太空望远镜、太空发电站等设施。长征五号执行“一箭多星”式发射任务的能力更强,未来构建全球定位系统、全球通信系统等,所花费的时间将大幅缩短。他将长征五号的后续研发比作中国航天人的新“长征”:“我们只是跨进了大运载时代的门槛,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中国航天人只要进了门槛,就会一直往前走,永不言退!”
(《解放军报》2016.11.3、《科技日报》2016.11.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