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护理专科生职业适应能力的对策

2016-12-29 17:05:03方小英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18期
关键词:人际沟通适应能力职业

◎方小英

提升护理专科生职业适应能力的对策

◎方小英

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促进了对护理人才的迫切需求,推动了护理教育的发展,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导致了护理专科生就业形势的更加严峻。在这种背景下,导致护理专科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是由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所引起的。本文首先分析护理专科生职业适应能力的现状,并提出应在加强专业实践能力、注重人际沟通能力、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的培养等三个方面着手,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老龄化程度的加剧,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人才需求促进了职业教育,越来越多的高职高专院校开展了护理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了护理专科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高职高专如何加强护理专科生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岗位需要,顺利就业,已成为高职院校迫在眉睫的任务。

护理专科生职业适应能力缺乏的现状

职业适应能力即为适应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对于专科护生来说职业能力缺乏主要表现在职业技能、人际沟通、职业素质等方面。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已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增强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如何“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新问题。

专业技能不适应。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对于专科护生来说必须要适应社会需要,拥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并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专业技能是专科护生就业的基石,是发展之翼。其专业技能包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需要专科护生掌握扎实的医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近几年,由于护理人才的紧俏,很多高职高专院校为扩大招生规模都设有的护理专业,导致专业设置盲目化、课程设置脱节化、教学过程重于理论化。结果导致培养出的护生专业理论知识薄弱,技能操作不熟练。

人际沟通能力欠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关系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护士在临床工作中70%的时间与他人进行沟通,临床上由于沟通不良而使护患关系淡漠,引起护患冲突的事例常有发生。因此,人际沟通能力是护生做好护理工作的关键能力之一。护生专科生初入职场,由于学习方式和环境的变化,学校的环境单一、人员构成简单,而面对医院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同的患者,在心理上上难免会出现紧张与焦虑、担忧与畏惧等情况。面对患者不知所措,表现为信心不足,以至于患者怀疑或不信任护生,甚至出现医患冲突。

职业责任意识不强。角色的转换直接引起社会责任的变化。护理专科生为90后一代,他们多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缺乏责任感和吃苦耐劳品质。初入职场,突然面对医院繁忙的工作安排、严格的岗位职责要求、特定的职业规范,使得他们有些力不从心;再加上职业定位方向上的偏差以及出入之场的压抑感等因素,使得他们难以适应工作,甚至出现频繁的离职和跳槽现象。

提升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力的对策

加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是护理专科生就业的基石。因此,学校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把临床护理的最新成果、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提炼出来,将学生的视野带出课堂,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各种临床护理中的现实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除此之外,要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不仅可以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积累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富有成效的社会实践会为就业奠定坚实的能力储备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注重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是护生获得患者信任的手段,学校应该重视基础素质的教育,然而,很多学校“重技能、轻素质”,忽视心理教育和人际沟通等教学。因此,作为学校方应该加强护理心理学教育,开设人际沟通课程。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可通过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模拟训练等方式调动护生学习的主动,加强护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护生良好的沟通技能。学校还应该积极指导护生开展社团、社会实践等活动,搭建护生人际沟通的平台。在实习前,学校应该针对患者心理特征方面的知识进行相关的教育培训,让学生能够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和病情进行有效沟通,树立“一切为患者、为一切患者、为患者一切”的服务理念,多关心、多接触患者,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生的信任度。

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的培养。热爱本职工作,甘于奉献是对每一个医护人员最基本职责要求。要将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团队精神等职业素养的培养延伸到护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改革医德教育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理论联系实际,在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活动,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做到知行合一,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学生来说,一方面可以多接触社会,体验社会生活,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社会贡献的自豪感,有助于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人才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为了切实做到提高护理专科生的职业适应能力,高职高专院校要把适应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大学并分阶段的进行,比如在大一入校要重点进行职业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从入校就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大二、大三重点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和人际沟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真正得到提高,能更加适应社会、适应岗位的需要。

(作者单位:河南护理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人际沟通适应能力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低年级本科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调查研究
循证护理(2021年6期)2021-06-22 07:05:30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我爱的职业
影响临床护生沟通满意度的因素分析
护理研究(2015年26期)2015-05-14 14:04:46
人际沟通技巧在对台传播中的运用
声屏世界(2015年8期)2015-02-28 15:20:18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0
初中生拖延行为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研究
高职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