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制造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2016-12-29 13:00◎文/樊
天津经济 2016年6期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

◎文/樊 硕

浅析制造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文/樊硕

目前我国制造业从规模上已是全球第一,然而,制造业发展面临着发达国家蓄势占优和新兴经济体追赶比拼的两头挤压和双重挑战,内忧与外患并存,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急需进行改造与升级,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借鉴发达国家制造业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制造业;创新能力;再工业化

一、制造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双重挑战:一方面,发达国家利用既有技术优势,不断增强其先进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凭借其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也不断提升其制造业在全球的影响力,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受到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的两头挤压,内忧与外患并存,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急需进行转型升级,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

(一)内忧——四大问题

1.创新能力薄弱

据相关研究机构发布的信息显示,中国的全球竞争力指数与创新能力指数在世界上仅排在大约第30位。尽管近年来我国研发支出增长较快,但整体研发投入仍然远落后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

2.核心技术匮乏

在高端制造业的许多关键环节,中国技术基础薄弱,很多核心零部件需要依赖进口,导致我国制造业直接受制于人。比如:中国是世界上机器人消费需求最大的国家,但国内八成的机器人都需要依赖进口。

3.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仅占全国GDP的30%,但却占据了全国能源消费的一多半。部分行业如建筑材料、钢铁冶炼等单位产品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两成以上。

4.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

截至2015年6月,我国煤炭、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过剩产业均处在下滑的状态。从效益情况看,煤炭、水泥、玻璃行业利润下降超过六成,冶金行业利润下降超过三成。

(二)外患——双向压迫

1.发达国家“再工业化”

2011年,美国政府为了夺回世界制造业的霸主地位,启动了“先进制造伙伴计划”,提出了“在哪里发明、在哪里制造”的口号;德国为了确保其世界制造业强国的地位,也针对性的推出了“工业4.0”计划。由此可见,尽管发达国家已经在国际制造业市场处于领先地位,但其毫不懈怠,一直不断强化自己的技术优势,利用一系列刺激政策,试图不断拉开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2.新兴国家成本优势进一步凸显

泰国、越南、老挝等新兴国家,发挥其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不断争抢我国作为世界工厂的份额;巴西、印度等则通过其丰富的能源与原材料的优势,对我国形成了差异化竞争态势,这些新兴国家都试图赶超中国。

二、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一)美国——先进制造业回归计划

金融危机后,美国就已经开始调整经济发展战略,2009 年12月,美国政府公布《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正式提出“制造业回归”战略,提出要重点发展包括先进生产技术平台、先进制造工艺设计与数据基础设施等先进数字化制造技术。

从实施效果上来看,受益于页岩气革命带来的能源价格下降及政府一系列政策,美国制造业开始复苏,主要表现在:第一,美国大企业带头迁回本土生产制造。第二,美国制造业产值、就业人数都呈现上升趋势。第三,美国制造业整体FDI呈现正流入。资本市场的表现也反映出经济结构变化的趋势,如目前标普500成分股市值排名前七位的行业分别是:信息技术、金融、医疗保健、非核心消费品、工业、核心消费和能源,近年来信息技术占比持续走高,上游能源权重大幅回落,医疗保健异军突起。

(二)德国——推进工业4.0

2013年4月,德国首次发布《实施“工业4.0”战略建议书》。所谓工业4.0指的是,在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高度融合的背景下,在制造领域中资源、信息、物品和人相互关联形成了“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系统”,即生产制造系统的数字化和虚拟化。

与传统制造业的大规模批量化生产相比,工业4.0更为侧重柔性化生产,即小产量与多批次状态下产业的盈利能力,最大化提升工艺流程的灵活性与资源利用率。工业4.0的柔性化生产模式的推广,可以为顾客提供更为人性化、功能更齐全的产品。

三、我国制造业发展趋势

鉴于国内制造业面临内忧外患,形势日趋严峻,中国政府也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作为推进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明确五项重大工程、十大重点领域,以实现和达到中国创造、中国质量、中国品牌。

(一)五项重大工程

一是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二是智能制造,三是工业强基,四是绿色制造,五是高端装备创新。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不断融合,我们认为智能制造业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下一步工业发展的关键就是要不断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二)十大重点战略领域亟待突破

未来发展过程中十大重点战略领域分别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三)传统行业亟待转型升级和化解过剩产能

煤炭、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光伏、风电、石化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随着全球需求下滑和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终端价格低迷,人民币贬值也将对该类企业造成冲击,这些行业的经营环境将更加困难,在短期需求难以提振的情况下,降低产量和削减产能才是行业的自我救赎之道。

(四)十大产业生命周期分析

研究机构采用增长率法和现金流组合法研究相关上市公司未来的发展潜力,结果发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处于加速成长期,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机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电力装备产业处于稳定成长期,新材料产业处于成熟期。

从细分子行业来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半导体材料、机器人、航空装备、3D打印、集成电路设计、中药饮片、中成药和医疗器械行业增长率均在18%以上。

四、结论及建议

根据上文的分析和研究,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制造业的发展:

第一,推动“产、学、研”三位一体化,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产、学、研”三位一体的联合研发模式,一方面,政府可加强投融资机制创新,针对不同类型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拓展资金注入渠道,促使政府、企业、金融、社会资金的多元化对接;另一方面,各区域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选择部分重点行业和关键技术领域进行试点,比如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慧照明、机器人等行业,以行业骨干企业为龙头,由政府负责联合科研实力雄厚的大学与科研机构,创建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盟,充分发挥各方资源、资金与技术优势,共同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第二,促使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入融合。从价值链的视角来看,先进制造业的高经济附加值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配套的服务业。因此,推动二者深度融合,能够产生互相促进的作用,一方面,先进制造业为服务业的迅猛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前提保障,另一方面,服务业又为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第三,顺应全球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大力发展转型和结构升级相关行业,同时,可利用股权投资等方式参与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从国外的企业成功转型案例也可以看出,一些大而全的企业集团在经营受到严重冲击的时候,可以用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剥离不良资产,发挥核心技术优势,置之死地而后生。

第四,传统过剩行业只有进行剥离重组和改革转型,才能生存。一方面,可以利用现有的技术和资金,培育孵化处于产业周期前端的下属企业,走技术化专业化的道路;另一方面,剥离企业不良资产,将其打包推向资本市场,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提升其流动性,使得利益相关者能够共同承担不良资产的盈亏,最大限度发挥资产价值,促使企业集团实现转型发展。

责任编辑:虞冬青

F42

A

1006-1255-(2016)06-0024-03

樊硕(1982—),天津发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邮编:300050

猜你喜欢
装备制造业
看,秦军的炫酷装备
哪些装备为太空之旅护航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野外生存的基本装备之野营篇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大数据对制造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