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视野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2016-12-29 12:01张士栋
当代经济 2016年21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现代农业城镇化

张士栋

(山东大学 (威海)商学院,山东 威海 264209)

新型城镇化视野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张士栋

(山东大学 (威海)商学院,山东 威海 264209)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助推我国全面小康社会梦想的实现,是全面深化改革阶段面临的重要任务。而在经济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建设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新型城镇化;现代农业产业;绿色低碳

一、引言

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助推我国全面小康社会梦想的实现,是全面深化改革阶段面临的重要任务。在经济新常态下,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应该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契合。在《政府工作报告( 2014) 》中,李克强就指出,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首先应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业发展水平。

2007 年中央1 号文件对现代农业作出了科学的表述和概括,现代农业就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当前,如何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关系

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农业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两项重要任务,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推进,共同发展。

1、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

一方面,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增加对农产品的消费,扩大农产品市场;另一方面,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雄厚的资金、技术、人才支持。此外,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城市非农产业的发展也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支撑,促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促进农民市民化。总的来说,新型城镇化发展必然带来人口、土地的集中,有利于大面积种植和推动农业产业化,有助于拉动内需,促进农业生产和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

2、农业现代化是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条件

农业现代化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的关键。一方面,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由于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农业劳动生产率将大幅度提高,形成适度规模经营,这就促进土地、资本、人才的集中,促进农民市民化。另一方面,现代农业产业为推进农村城镇化提供了产业支撑。新型城镇化不是造成运动,不是盲目增加城镇的数量,经济发展,产业提升是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农村城镇建设不是盲目铺摊子,纷纷圈地建立各种园区,而是要发展城镇产业经济。无工不富,解决农村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农业,而是要跳出农业,加快农村工业的发展。为适应集群产出量的扩大,需要建立起大型的专业市场,随着专业市场的建立,商业贸易、运输以及其他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也就发展起来。在一、二、三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从业人员在不断的增加,消费扩大,带动生产发展,而且人员的聚集必然会要求加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这样的农业生产与再生产过程的集群,将在客观上推动农村城市化进程。

三、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人口文化科技水平低

由于历史、现实的原因,我国农村人口普遍受教育时间较短,水平低,致使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相比,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较低。从文化素质看,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现有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小学文化程度占22%,初中文化程度占51%,高中文化程度占24%, 其他为3%,文盲半文盲等低质量的人口多。除基本文化水平较低之外,农民技术技能培训也赶不上经济发展的需求。国务院政研室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也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培训或教育的占3.4%, 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由于我国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这就使得他们的就业面很窄,一般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工资水平低下,并造成这些岗位的激烈竞争,无法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优化升级的需要。

2、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所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农村公共产品包括道路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专业市场建设等和品牌的创造、共同的技术创新机构、教育培训机构、产品质量检测设施等软件,它们在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首先,农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水、电等农民生活必需的基础设施还很缺乏。其次,生产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不足,农民急需的大型水利浇灌设施、大型农用固定资产、良种的培育、市场供求信息等公共产品供给严重缺, 交通设施建设管理普遍落后。第三,涉及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公共产品如教育、医疗卫生供给供给不足。

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模式选择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国现代农业自身发展任重道远,而且还肩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任务。为此,我国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必须从自身的农业资源条件出发,选择符合国情和实际的模式。

1、加强科技创新,发展绿色农业

对我国来说,大力发展绿色高效循环农业,才是我们的现实选择。发展绿色高效循环农业离不开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而生物技术应当作为首选技术,生物技术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新型肥料的研制、生物农药的开发、可降解的地膜开发,这些技术的开发、应用既可以提升农作物品质,提高农作物产量,又可以进行清洁生产,减少对土地的破坏、降低或消除对环境的污染;除生物技术以外,为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节约型农业技术以及循环利用资源型技术也应加大开发和推广力度。为此,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进行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对科技创新有引导作用,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只有制度创新才能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创新的行业激励机制。其次,要对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进行重点攻关。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当前应加强清洁能源技术开发,引导、规范产业集聚内的企业紧紧围绕“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废物高效回收”的循环经济方式增加研究开发投入,以产业集聚的生态化可持续发展模式推进农村城镇化。第三,应建立农业科技成果孵化培育体系, 发展一批农业科技成果孵化企业, 成为科技与产业孵化、农业产业盈利模式的输出平台,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建立联系, 通过资金与技术合作方式研究先进技术、共同发展。

2、促进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

农业产业集群化经营,一方面有利于把广大农户、企业联系起来,形成集中经营,统一规划,这样就可以降低收集经营发展信息的成本,缩短获取信息的时间,能够提高生产经营的效益;另一方面能够延长农业产业链,因为农业产业集群化经营主要是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农业种植养殖必须首先发展起来,由于加工需要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产品,所以必须发展现代农业;对农产品的加工分为许多环节,每个环节由不同企业进行,这样就会形成多个相关加工企业组成的产业链的集聚。这些相关企业的聚集,能降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成本,节约生产转换时间,减少原料的消耗和库存量,从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各自的竞争力;为适应集群产出量的扩大,需要建立起大型的专业市场,随着专业市场的建立,商业贸易、运输以及其他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也就发展起来,于是就形成研发、生产、加工、运输、仓储、销售、售后一条龙。另外,大多数农业产业集群是劳动密集型的,本身对劳动力需求量就大,而且农村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较低,同量资金可以实现更大规模的生产,这样就使农业产业集群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更强。农业产业集群化规模越大,产业链就越长,吸纳的就业人员也会越多。生产的发展,从业人员的增加,消费扩大,而且人员的聚集必然会要求加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农业产业集群化经营过程中,实现了农村劳动力、土地、资金等集中,这样就进一步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

3、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首要任务

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要掌握一定文化技术的高素质劳动者,而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大、素质低。所以,应通过发展教育来开发广大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并且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第一任务。为此,当前相关单位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培养和提高农民的现代意识。我国农民受传统文化影响非常深刻,具有中华民族勤劳朴实的优秀品质,但在一定程度上思想守旧,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必须对广大农民进行思想意识的提升,通过广泛的、各种为百姓喜闻乐见的现实进行宣传教育,让广大农民群众从根本上更新观念,破除不良习俗,树立开放创新、诚信和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其次,加强基础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根本改变农村,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应当从农村的基础教育做起,增加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第三,发展和完善职业教育。结合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对于从事农业种植、养殖劳动为主的农村劳动者,以现代农业适用技术和实用农业技术培训为主,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促进科学种田、科学养殖,农业发展转入到依靠科技进行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对于主要从事经营加工劳动的劳动者,重点培训专业技术,改善经营思路和提升经营理念。另外,近几年,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他们一方面掌握一定专业技术,有现代理念,另一方面还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所以,应将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作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对象,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相关政策措施,完善相关机制,加强返乡农民工新型职业培育。

4、促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提供全方位服务

科学合理的政策与制度及配套的公共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因此,为推进新型城镇化而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过程中,应努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如科学合理的政策与制度及配套的公共基础设施供给均等化。首先,提供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政策,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良好软环境。地方政府应在引进人才、技术和外资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对现有的地方企业、经营户等在财税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建立起相应的公共服务体系,为当地现代农业产业创造宽松的环境,并且对于公共服务供给和社会管理实现多重监督,充分发挥媒体和群众的监督作用,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度。其次,创造好的硬环境。交通、电力、水利、通讯、网络等是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必不可少的条件,但这些基础设施城乡差别过大,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逐步改善农村与城市差距过大的局面,各级政府除加大自身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外,还可以引进市场机制实行分类供给,从而吸引人才和知名企业到农村投资和发展,促进农业发展。另外,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为生活贫困的农民提供最低生活保障金。同时积极推进户籍制度、社保制度等相关配套改革,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不断降低农民的比率,提高城镇化率。

[1]方杰,黄萍.农村城镇化与产业集聚模式创新探析[J].理论与改革,2007,(5):93-95.

[2]邓大才.新型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类型与发展趋势[J].中州学刊,2013,(2):25-30.

[3]张泽义.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探讨——以四川省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4,(4):135

[4]张远索.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土地市场统筹构建[J].中国土地科学,2013,(11):40-44.

[5]黄城,刘金石.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J].党政研究,2014,(1):20-24.

(责任编辑:刘偲然)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现代农业城镇化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启动会成功召开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伟参加5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座谈会
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保农民稳定增收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