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珂 ,罗顺根(甘肃政法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若干问题的思考
李 珂 ,罗顺根
(甘肃政法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基础,进入新世纪后,尤其是近年来国内经济步入“新常态”,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突出的问题,要想走出困境,有效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就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笔者在本文中从多个方面思考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以期进一步提升国内经济总量。
关键词:县域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改革开放后,国内经济获得较快的发展,经过三十多年的非平衡发展我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成为世界上不容忽视的经济体,但是在此过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发展过程中的结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让社会的和谐发展遭受影响,各级政府的执政风险随之上升。出于这方面考虑,社会越来越重视均衡发展,县域作为国内均衡发展经济的主阵地渐渐的进入人们的视野,深入的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对推进国内经济调整,平衡经济发展结构具有突出的意义,笔者在本文中从多个方面思考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以期进一步提升国内经济总量。
自从国内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国内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也随之被确认,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被有效的调动,农业以及农村经济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地完善,这种“超小型”的农村经济体逐渐显现其弊端,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已经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壮大。其一,农业市场对合理配置资源相矛盾。从当前农村经济在各生产要素的配置上来看,小规模的农村经济导致劳动力浪费,机械化程度难以提升、技术投入产出比失调等现实情况,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不断升高,市场竞争力降低。其二,农业市场对市场规模化的需求矛盾,这导致即使是市场需求的商品,在分散经营体制下,也会由于没有形成规模而处于劣势,其三,农业市场的灵活性、开放性有待提升。由于小农经济思想以及市场存在不确定性的影响,农民对市场的需求等反应迟钝,灵活性较低。
1、深化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在区域内进行结构调整,对资源的配置进一步优化,突出比较优势;调整结构发展,扶持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发展,挖掘农产品的附加值;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有效的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实现优质化、专业化的农产品;调整就业结构,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从事农业劳动的劳动力走向非农业岗位。
2、加大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出台行之有效的措施,政府部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给予优惠政策,以农产品为主导,强化培养科技型、创新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未来,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心要移向农产品深加工业,满足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提高农产品的档次以及质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引导下,引导并组织农户和农产品龙头企业建立有机的利益链,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抵制市场风险,共同收获利益。
3、培育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
农产品销售、流通的主力之一是农民经纪人,他们在农民种植结构调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就要求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农村经纪人进行培养、管理并支持,表现良好的给予奖励,及时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农村经济人队伍的扩大和质量的提升。
4、大力发展农产品产销联合会
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以产业和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坚持群众自愿、因地制宜等原则,建立由当地农业能人组织的各种农产品产销联合会,促进深入的加工农副产品,有效的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以便于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1、加建设大科技项目,致力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其一,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扩大,强化区域经济对外经济以及技术上的合作,出台行之有效的促使,有效改善投资环境,吸引高科技企业来区域内投资生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新办高新技术项目。其二,强化现有的高新技术企业,保证成为区域内乃至省内该产业的龙头,加快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其三,创造有利的条件,着力培养一批中小型的科技企业,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夯实基础。
2、加快技术创新,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和提升
其一,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步伐,在新技术的引导下升级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技术含量的提升。其二,高新技术的引进和发展工作应做好,做好人才竞争战略,促进资源优势很好的匹配技术优势,给予政策的大力支持。其三,研制开发新产品的工作要加快,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其四,群众性的科技创新活动要广泛的普及并开展,集众人之智,促进人们有创造发明以及改革的热情。
3、强化科技意识,为科技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大力建设研发机构,专家顾问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并完善,优化科技人员的分配方式,以技术投入和服务为引导,开展多样化的分配制度,深入挖掘科技人员的潜能。不仅如此,在政策的知道笑,建立健全多形式、多渠道的投资体系。
1、坚持小城镇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协作
致力于寻找农村经济和小城镇之间发展经济的结合点,在县、乡镇企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上突出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以加快小城镇建设为基础,促进区域内农业的发展和进步。
2、切实加强小城镇规划工作
建设的重点要很好的把握,避免出现用力不均的情况,规划应该具有新颖性、前瞻性、科学性、可行性、易于操作性,有效的提升小城镇的规模,走出低水平、小规模、差功能的现实情况,规划的品位和质量进一步提升。
3、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资体制
如若区域政府的资金有限,不能投入无限的财政,就需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对城镇进行经营有效的增加收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限制进一步开放,政策性资金要很好的利用,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4、加快小城镇综合改革步伐
其一,着力于改革城镇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并有效地落实,在小城镇中由合法的居所并有稳定收入的农民,为其办理正常的城镇户口。对已经在镇区落户的农民,对其医疗、子女的入学等上享有原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其二,小城镇的土地使用制度进一步改革。区域内建设用地以政府为主导,统一的进行管理。在自愿的基础上,土地使用权进一步放宽、盘活。其三,区域内的医疗、保险、养老等制度有效的完善。
1、大力保护环境,实施生态建设
我们要辩证的对待开发和保护的关系,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思想,很好的处理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走出资源型经济的弊端,走向资源优势型经济,协调的发展社会、环境、经济。
2、认真普查并全面论证自然资源
制定科学的资源普查总体规划,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保障被科学性、计划性的开发、利用,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杜绝出现浪费资源的情况,争取有限的资源换取无限的综合效益。
3、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切实加强环境的综合治理
其一,在宏观上加大保护环境的力度。着力于提升“绿色工业”“绿色农业”的推进步伐,转化环境优势、资源优势为发展经济的优势。其二,对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严惩不贷,绝不姑息。其三,环境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认真执行国家在环境保护上的各项法律法规,保证不产生新的污染源。其四,出台限期整改的制度。一些企事业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造成的环境破坏,限期整改;如果企业污染治理不达标,实行关闭、停业等措施,坚决淘汰、取缔和国家产业政策相冲突的生产设备和工艺。
1、加大支柱产业扶持力度,增强县域经济实力
区域内的自然资源以及科技人才的优势要重点的发挥,科学的研究、探讨确立区域内工业经济的主导产业,通过一系列诸如招商引致、招才引智等措施,强化企业的管理、提升生产设备的科技化水平,保证生产商品的水平有效的提升,在国内甚至国际商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优势,大力扶持发展工业支柱产业、企业。致力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以此吸引更多的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劳动就业岗位。
2、加快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和管理
当前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工作造成严重阻碍的问题是,劳动市场发育不健全,规范性较差,针对此,应该对劳动力就业制度进行深入的改革,建立健全全国性的劳动力供求信息系统,健全权威的预报体系和管理制度,协调城乡建立一体化的就业制度,在统一就业体系和市场规则的带动下,有效的推进劳动市场的建设和管理。
3、改革和完善户籍制度
从长远利益的角度来看,旧的户籍制度必须深入的改革,不然会对劳动力资源的科学化布局造成严重的影响。其一,小城镇和县城户口全面放开,人们的身份证户籍登记制度有效的改进,保障走出农村的人员可以在城镇中很快找准自己的位置,方便自己的定位。笔者认为这里人员在就业、医疗等上享有和原居民同样的待遇。其二,县以上区域城市的户口暂时实行暂住制,在制度成熟后慢慢放开,在区域内暂住满一定的时间后,申请常住人口户口,纳入城市管理体系。其三,彻底放开城乡,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
4、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安置保障体系和制度建设
当前走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在就业的过程中面临包括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在内的诸多问题。这就要求县域政府牵头,建设住宅区、经济适用房等;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把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纳入管理规划和日常工作之中;用人单位必须肩负起进城务工人员的养老、失业、意外、医疗等保险责任,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的去工作。
改革开放后,国内经济获得较快的发展,尤其是国内经济逐渐步入“新常态”,县域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笔者在本文中从多个方面思考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以期进一步提升国内经济总量。
参考文献
[1]郭建平,张文丽.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以石楼县域经济发展为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2]梅小安,喻金田.县域经济主导产业的选择、评价及实证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07).
[3]丁志伟,康江江,王超.基于“市域-县域-镇域”三维尺度的信阳市经济空间格局的研究[J].河南科学,2015(10).
[4]窦丽琛,程桂荣,陈晓永.京津冀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路径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5(06).
[5]涂晓岚.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困难及对策[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02).
(责任编辑:刘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