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让外国人才待得住的环境
——简谈“待得住”

2016-12-29 03:42华鸣
国际人才交流 2016年5期
关键词:迪拜外国层面

文/华鸣

创造让外国人才待得住的环境
——简谈“待得住”

文/华鸣

2016年1月26日,国家外国专家局举办外国专家迎新招待会,专家们在现场学习剪纸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所谓得人,是人要为我所用。引进外国人才并使之发挥作用的条件之一是要能够在中国“待得住”。只有待得住,才能心无旁骛地安心工作。如果不能让外国人才心甘情愿待下来,就很难期待他能在这个地方发挥我们预期的作用。

外国人才到中国能否“待得住”,关键的因素是环境。良好的环境是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重要基础。这里所说的环境,包括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当然,这只是物质层面。除此之外,还应包括精神层面的环境。

从物质层面看,在生活方面,“待得住”涉及方面很多,但主要是衣食住行。外国人才也是人,要食人间烟火,要享人间温暖。住宿、吃饭、业余生活等人生基本要素必须具备,这样才能待下来。与30年前改革开放之初相比,我们现在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物质的极大丰富。30年前,来我国工作的外国专家提出要喝外国啤酒、吃外国奶酪,要每天洗热水澡,我们都很难满足。现在,不仅国产商品琳琅满目,就连外国商品也是应有尽有。加之互联网、物流业的发展,想吃、想用什么,都不再是难题。当然,物质的丰富并不是说生活环境方面没有问题了,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外国人才在中国的收入自由兑换成外币问题、子女就学问题、医疗问题、社会保险问题等。这些都是影响外国人才“待得住”的因素,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尽快解决。

对外国人才来说,生活环境固然重要,工作环境更不能忽视。对有些高层次人才来说,他们对工作环境的要求有时甚至超过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从工作环境来看,现在我国的许多科研设备、实验室条件,已经迈入世界先进水平,科研经费也逐年增加,这些因素确实吸引了一批国外学者专家。需要注意的是,工作环境不仅指先进的科研设备、实验室,还包括一些软环境问题。如能否配备合适的助手,因为许多科研不是靠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必须要有一个团队;出境入境便利问题,由于远离亲属或工作需要,外国人才通常会多次出入国境;外国人才申请科研课题和经费的问题,等等。我们工作环境中的硬条件比较好,但软条件还须不断改进完善。

除了物质层面的环境,还有精神层面的环境,而后者往往容易被忽视。人是社会人,留人要留心。温暖感和人性化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我们要打自己的优势牌。人是需要交流沟通的,没有交流和沟通,就会孤独,久之就势必会迁移。为了留住外国专家,宁波市就专门为外国专家设立了咖啡吧、俱乐部;长春市就专门设立了外国专家网。在外国专家多的地方,交流见面相对容易,但是在外国专家少的地方,就比较困难。除此之外,还要考虑他们家属的感受,如果家属待不住,则会影响到外国人才本人。因此,要为家属组织教英语、学汉语、学做中国饭、学打太极拳等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活动,减少思乡之苦。只有人才的家庭融入到社会中,专家才会安心工作。将心比心,倘若自己一个人到了一个陌生国度,面对什么样的困难,需要什么帮助?所有从事引进人才工作的人,如果时时能够站在这样一个角度考虑问题,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2010年2月28日,沈阳市举行首届外国专家逛庙会活动

要把外国人才留下来,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创造一个宽容的社会环境。要尊重外国人才的生活习惯,包括宗教习惯,在不违反我国法律的情况下要尽量为他们提供便利。不久前我曾到迪拜访问,那里吸引外来人才的办法,给我留下很深印象。迪拜是阿联酋的一个酋长国,那里90%的人口来自他国。当地经济委员会的官员告诉我,之所以能够有那么多的外国人到迪拜并留下来,重要的原因是包容。那里既有清真寺,也有基督教堂,甚至有佛庙;既可以吃到清真餐,也可以享用中餐;既有穿蒙面袍的,也允许穿牛仔短裤……迪拜的崛起,与其外来人口密切相关。迪拜经济委员会的官员说,迪拜90%的外来人口,对迪拜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要大于90%。

人才是长着双脚的资源,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哪里环境好、适合发展,就向哪里流动,外国人才更是如此。吸引人才要依靠环境和制度,使其心情舒畅,有安全稳定的预期。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是非常及时的、重要的。要构建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治理体系,让外国人才放开手脚创新创业,尽情发挥才智,让他们感到受尊重,成果得到肯定和保护。当然,人才环境的营造和具有竞争力人才制度的建立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努力。我们现在思想上、体制机制上还存在一些不适应吸引外国人才的障碍,必须要破除。

猜你喜欢
迪拜外国层面
基于选项层面的认知诊断非参数方法*
外国公益广告
我在迪拜教书法
重庆“灰姑娘”,嫁了个“迪拜王子”
迪拜—天堂的错觉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
外国如何对待官员性丑闻案
外国父母看早恋,有喜有忧
迪拜增加财政支出提振经济
外国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