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传喜
[摘 要]运用油藏工程方法、VSP测井法、地震分析法以及动态分析方法等研究了欢西油田复杂断块剩余油在平面和纵向上的分布。找出了剩余油在平面上和纵向上的分布规律,并详细了总结出剩余油分布的类型。针对不同的类型,提出了各种挖潜剩余油的方法。
[关键词]VSP测井 剩余油 欢西油田 饱和度 挖潜
中图分类号:TE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4-0134-01
引言
欢西油田复杂稀油断块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的西南部,平面上发育不同级次的断层,纵向上发育多套含油层系,含油面积9.67Km2,地质储量1286×104t,占欢西油田稀油总储量的14.3%,共包括9个次级断块,油藏埋深为1750~3400m,井距为150~450m,油层厚度2.0~22.4m,孔隙度为13.1~25.7%,渗透率为71×10-3~1673×10-3um2,原始地层压力在15.7~30.04MPa,大部分油藏属于边底水构造油藏,个别为岩性构造油藏,地层水为NaHCO3型。
欢西油田复杂稀油断块于1979年10月采用天然能量开发,由于投产区块属于高饱和油藏,生产过程中油层脱气严重,导致地层压力下降较快。后来部分区块实施注水开发,但由于注水时机与油藏压力不匹配,导致注水后注水透进现象较为严重,部分油井高含水。自2000年以来,随着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的发展,对各复杂断块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实行“一块一策”大大缓减了区块的递减速度。尤其是2003年以来加大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区块产量实现了稳中有升.
截至到2015年12月,复杂断块共有油水井132口,开井83口,平均单井日产油3.2t/d,单井日产气3213m3/d,综合含水81.6%。采油速度0.25%,采出程度24.5%。
针对区块剩余油分布不清,挖潜措施无的放矢的情况,有必要开展剩余油分布研究及挖潜方法的研究。
1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采用油藏工程方法、VSP测井法、地震分析法以及动态分析方法等来研究复杂断块的剩余油在平面和纵向上的分布。
1.1 油藏剩余油饱和度的确定
(1)物质平衡法,依据容积法原理及油田剩余可采储量公式可得:
式中:S0—目前地下剩余油饱和度,小数;
Soi—原始含油饱和度,小数;
Np—油藏累计产油,104t;
N—原始地质储量,104t;
Boi—原始地层原油体积系数;
Bor—目前地层原油体积系数。
(2)阿尔奇公式法,运用油井测井资料二次解释结果,依据阿尔奇公式[1]可得:
则 含油饱和度 So=1-Sww
其中: A=1.07;B=1.0;M=1.76;N=1.77
B—与岩性有关的系数;
A—与岩石性质有关的岩性系数;
Rw—地层水电阻率;
Φ—总孔隙度;
M—与岩石孔隙结构有关的孔隙胶结指数;
N—饱和度指数,与油气水在孔隙中分布状况有关;
RT—深侧向电阻率值。
由以上两种方法半定量确定复杂断块目前的剩余油饱和度。
1.2 开发地质学方法与VSP测井结合确定剩余油的平面分布
通过油藏地质精细描述,揭示微构造、沉积微相及油藏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控制作用。在应用过程中先利用VSP技术落实油藏构造,利用沉积微相、微构造寻找有利的原油富集地区。欢西油田复杂断块中有5个断块实施了VSP测井,落实了4套层系新的构造,共发现了18个局部微构造。
1.3 测井方法与动态分析方法结合确定剩余油的纵向分布
测井方法一般采用电阻率测井、核磁测井、脉冲中子俘获测井、碳氧比测井等来获得油井纵向上油气水分布情况[2]。动态分析是利用油田生产的各种数据和测试资料来研究剩余油分布。近5年来,统计各种测试资料结合油水井的生产动态绘制了复杂断块纵向上4套含油层系19个砂岩组的含水饱和度。
1.4 剩余油分布规律
根据欢西油田复杂稀油断块各小层剩余油饱和度及油藏构造情况综合分析可将剩余油分布规律总结如下几类:正韵律油层的顶部;开发井网未控制的边角地区;断层附近或微构造的高部位;注水井或油井非主流线的滞流区;注采井网不完善区域等。
1.5 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
(1)构造变化和断层的切割,储集层横向非均质性及沉积相的变化是影响构造油气藏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3]。
(2)储层纵向上的正韵律沉积旋回,油水粘度的差异性导致井间渗流形成滞流区,从而形成剩余油。
(3)注采井网欠完善是人为因素导致剩余油的形成。
2 立体挖潜措施研究
剩余油的挖潜应从地质因素和开发方式两发面着手,采取动态和静态结合,系统分析的方法来降低剩余油饱和度从而提高采收率。根据复杂断块的剩余油形成类型和分布规律,制定了不同的挖潜措施。针对构造和断层影响,通过VSP资料重新落实构造后,在局部构造高点、断层夹角处部署大斜度高效挖潜井(见图1);针对井间渗流特征形成的滞流区,通过打调整井或改变注采井网来挖潜剩余油;针对测井资料二次解释后发现的低阻油层,采取补
孔措施;针对层内或层间形成的剩余油,采取堵水、油层改造以及深抽等方式改变产液结构。(见图1、图2)
3 剩余油挖潜措施效果
根据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结果并结合断块各项实际资料,5年来共实施VSP测井17井次,结合新构造实施调整高效井8井次,平均单井钻遇油层厚度32.8m,平均单井初期日产油15.2t/d,目前累计增油10.3万吨。实施低阻层补孔、堵水、小泵深抽等67井次,有效53井次,平均单井初期日增油198t/d,累计增油19.2万吨。实施注采井网完善10个井组,水驱控制程度增加20.3%,采油速度增加0.6%,有效的挖掘剩余油潜力。
4 结论
通过对欢西油田复杂稀油断块剩余油分布的认识及实施配套的挖潜措施,得出以下结论及建议:
4.1 积极开展油藏精细研究, 深化地下剩余油认识,制定科学合理的挖潜方案, 是确保措施有效高效的前提
4.2针对欢西油田下台阶小断块复杂的特点,在断块内开展剩余油研究,部署高效井成为老区措施上产的一条新路径。
4.3油藏动态研究与勘探手段相结合是复杂断块扩边增储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肖丽,范晓敏.泥质砂岩含水饱和度求法.世界地质,2002,3:90-91
[2]俞启泰.论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战略研究.新疆石油地质,2000,21(4):307-310
[3]高博禹、彭仕宓、王建波.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特种油气藏, 2004,11(4):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