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药物保守治疗预后的探讨

2016-12-28 09:07苑淑丽孙月玲孙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30期
关键词:血小板阿司匹林心肌梗死

苑淑丽+孙月玲+孙波

【摘要】 目的 探讨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药物保守治疗的预后效果。方法 140例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根据临床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80例)。对照组早期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观察组给予药物保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35.00% VS 31.25%、16.67% VS 17.50%、25.00% VS 23.75%、10.00% VS 11.25%)及出院1年后(3.33% VS 5.00%、1.67% VS 2.50%、5.00% VS 8.75%、1.67% VS 3.75%)恶性心律失常、缺血而再次住院、心力衰竭及全因死亡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PCI治疗和药物保守治疗预后效果差异不大, 高龄老人属特殊人群, 对于不积极配合介入治疗的患者可选用药物保守治疗法, 也能获得良好的预后。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药物保守治疗;预后;老年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0.140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威胁着患者的生命, 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又是其中最严重的疾病类型, 另外高龄还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因此早期实施恰当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些研究表明早期给予患者他汀类等常规药物保守治疗能使患者血脂水平有效降低, 并提升患者生存率[1]。本文旨在探讨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药物保守治疗的预后效果, 特收集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诊治的140例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诊治的140例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男81例, 女59例, 年龄72~85岁, 平均年龄(78.5±2.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 并排除70岁以下的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严重脏器疾病患者;心力衰竭及心肌梗死药物过敏史患者。根据临床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80例), 观察组中男40例, 女20例, 年龄74~85岁, 平均年龄(79.5±5.7)岁;对照组中男41例, 女39例, 年龄72~83岁, 平均年龄(77.5±3.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常规给予生化常规、血脂水平、肌钙蛋白定量、血凝等检查及心脏彩超检查、胸片检查等。对照组早期在患者发病12 h内实施冠状动脉检查, 给予PCI治疗, 手术前需患者负荷量嚼服拜阿司匹林及波立维各300 mg, 根据患者病变性质择相应器械和支架, 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如果患者梗死血管开通, TIMI血流在2~3级之间, 表明PCI治疗成功。术后常规予拜阿司匹林及波立维强化抗血小板、瑞舒伐他汀稳定斑块、依诺肝素抗凝等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药物保守治疗, 同样负荷量嚼服拜阿司匹林及波立维各300 mg, 常规予拜阿司匹林及波立维强化抗血小板、瑞舒伐他汀稳定斑块、依诺肝素抗凝等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所有药品每天坚持服用, 1周内患者需卧床休息, 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出入量及心功能变化, 住院期间记录好所有发生事件详细信息[2]。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1年后恶性心律失常、缺血而再次住院、心力衰竭及全因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状况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恶性心律失常[35.00%(21/60) VS 31.25%(25/80)]、缺血而再次住院[16.67%(10/60) VS 17.50%(14/80)]、心力衰竭[25.00%(15/60) VS 23.75%(19/80)]及全因死亡[10.00%(6/60) VS 11.25%(9/80)]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出院1年后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出院1年后恶性心律失常[3.33%(2/60) VS 5.00%(4/80)]、缺血而再次住院[1.67%(1/60) VS 2.50%(2/80)]、心力衰竭[5.00%(3/60) VS 8.75%(7/80)]及全因死亡[1.67%(1/60) VS 3.75%(3/80)]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属于急重症冠心病, 在老年人群发病率高, 并发症多, 预后差, 成为现代威胁老年人生命安全的严重疾病。目前医学上对该病的治疗多围绕着药物保守治疗、PCI治疗及溶栓治疗这几种方法展开选择。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常伴随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力衰竭等其他脏器、系统上的疾病, 对该类人群选择治疗方法时更应多方面考虑[3]。

PCI治疗需要尽早实施手术, 和手术进行的早晚关系密切, 一般在48 h内实施, 从发病时间开始超过时间范围治疗效果则不尽理想[4]。一些临床实践表明, 早期给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保守药物治疗, 也能一定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 单纯药物治疗患者特别给予他汀类药物[5]。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药物, 可有效减少急症死亡率[6];氯吡格雷可以抑制血小板受体和二磷酸腺苷结合, 血小板凝集数量减少, 长期服用能有效起到保护动脉硬化血栓形成的作用, 早期、远期保护作用都较好, 因此对该类患者预后有很大的益处;他汀类药物能降血脂, 对于病情的预后有很好的辅助作用[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对于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给予药物保守治疗的观察组, 在住院期间、出院1年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 从而证实了对一些老年尤其是高龄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药物保守治疗同积极的进行介入治疗同样能达到较好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杨进刚, 皮林, 宋莉, 等.北京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内预后和3年随访结果.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3, 41(6):474-479.

[2] 黄海涛, 郭飞, 甄彤, 等.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疗效的临床观察.安徽医学, 2011, 32(7):972-973.

[3] 葛迎辉, 栾献亭, 李玉欣, 等.急诊PCI与药物保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心功能的影响.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35):28-30.

[4] 赵瑞丽.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内科保守治疗对预后的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23):164-165.

[5] 董行东, 张丹, 黎启华, 等.延迟冠脉介入与药物保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7(4):213-214.

[6] 何柳平, 马粉娜, 谢剑.急性心肌梗死延迟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华夏医学, 2016, 29(2):10-13.

[7] 夏勇, 李晓龙.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复苏后静脉溶栓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刊, 2011, 38(21):105-106.

[收稿日期:2016-09-14]

猜你喜欢
血小板阿司匹林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餐前还是餐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服用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急诊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能治病的“阿司匹林树”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
血小板减少会有“小红点”吗
年轻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