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氯喹治疗慢性光化性皮炎发生银屑病样皮损

2016-12-28 23:04钟安莉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30期

钟安莉

【摘要】 目的 分析羟氯喹治疗慢性光化性皮炎的效果以及发生银屑病样皮损的几率及原因。方法 38例慢性光化性皮炎采用羟氯喹治疗的患者,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观察分析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38例患者中, 27例显效、显效率为71.05%, 9例有效、有效率为23.68%, 2例无效、无效率为 5.26%, 总有效率为94.74%。38例患者中出现1例服药后发生银屑病样皮损的患者, 出现率为2.63%。结论 采用羟氯喹治疗慢性光化性皮炎有较为理想的效果, 发生银屑病样皮损可能与羟氯喹会降低皮肤屏障功能有关, 但服药后诱发银屑病样皮损的几率很低, 可以在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 羟氯喹;慢性光化性皮炎;银屑病样皮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0.117

慢性光化性皮炎是一种见光部位的一组慢性皮肤炎症和湿疹性的疾病。此病多发于面部、颈部、手背部等长期裸露区域, 呈皮炎湿疹性损害, 表现为弥漫性鲜红色略带水肿性斑疹, 也可能有分散的红色小丘疱疹, 严重的会出现浸润增厚的苔藓样丘疹和斑块损害, 最为严重的面部损害可像狮面状,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相关报道称羟氯喹治疗慢性光化性皮炎会发生银屑病样皮损, 本文就羟氯喹治疗慢性光化性皮炎的效果以及发生银屑病样皮损的原因及几率进行分析,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慢性光化性皮炎采用羟氯喹治疗的患者38例, 其中男32例, 女6例, 年龄44~65岁, 平均年龄(54.1±3.7)岁, 病程1~3年, 平均病程(1.3±0.6)年。此组患者中有33例患者从事体力劳动, 5例患者从事脑力劳动, 患者的皮疹主要出现在手部居多, 其次为面部、颈部;所有患者均符合本院对于慢性光化性皮炎的相关诊断标准, 此组患者中无自身免疫力存在问题的患者, 也均无药物过敏史。

1. 2 方法

1. 2. 1 治疗方法 此组患者均采用羟氯喹进行治疗, 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需要避光, 口服硫酸羟氯喹片(Sanofi-synthelabo Ltd, U.K, 注册证号H20140128)0.2 g/次, 2次/d。7 d为1个疗程, 连续使用2个月。

1. 2. 2 银屑病样皮损诊断方法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 皮损特点, 好发部位, 季节性由专业医师进行综合诊断。

1. 2. 3 出现银屑病样皮损后的处理方法 停用羟氯喹, 采用依巴斯汀片(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0119), 口服, 1次/d, 1片/次, 1周以后停止用药;雷公藤多苷片(浙江得恩德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33020422)按1~1.5 mg/(kg·d)计算用药量, 分3次于饭后口服;卤米松乳膏(澳美制药厂, 注册证号 HC20150050)涂抹于患处。

1. 3 疗效判定标准 以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为判断疗效的依据。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无瘙痒现象;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程度好转, 皮肤瘙痒现象有一定程度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无变化或者更加严重, 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基本无改善或者更加严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2. 1 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 38例患者中, 27例显效、显效率为71.05%, 9例有效、有效率为23.68%, 2例无效、无效率为 5.26%, 总有效率为94.74%。

2. 2 患者服药后发生银屑病样皮损情况 38例患者中出现1例服药后发生银屑病样皮损的患者, 出现率为2.63%。此患者为男性, 年龄60岁, 长期从事体力劳动, 服用羟氯喹后慢性光化性皮炎症状明显缓解, 但躯干以及四肢皮肤出现斑块、丘疹, 大小不一, 部分皮疹表面有明显的白色鳞屑附着, 患者有瘙痒症状, 经过相关诊断, 被确诊为银屑病样皮损, 经询问患者家族无银屑病史, 停止使用羟氯喹后经过相关治疗, 2个月后银屑病样皮损痊愈, 随访6个月后无复发。

3 讨论

慢性光化性皮炎也称为光敏性皮炎或者光线性类网织细胞增生症综合征, 它是一组病谱性疾病, 主要特征为患者会出现慢性光敏感, 此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 以男性为主[1]。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面部、颈部、手背部等曝光区域出现浸润性增厚的苔藓样斑块与丘疹, 同时还会伴有瘙痒的症状, 会大大的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因此对于如何安全有效治疗慢性光化性皮炎的问题值得研究。

目前临床上对于慢性光化性皮炎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并没有统一明确的定论, 此病主要与紫外线的照射以及日常所处环境中光敏物质持续存在有极大关系, 还可能因为对皮肤免疫系统持续进行刺激造成的具有迟发性的超敏反应, 以及氧自由基异常增多或者清除率降低有关[2]。临床上将慢性光化性皮炎分为持久性光反应、光敏性皮炎、光敏性湿疹、和光线性类网织细胞增生症等四类[3]。羟氯喹是一种可以抗感染、抗寄生虫、抗原虫类等多用途的药物, 主要为4-氨基

喹啉衍生物类抗疟药[4]。此次研究结果显示, 38例患者中, 27例显效、显效率为71.05%, 9例有效、有效率为23.68%,

2例无效、无效率为 5.26%, 总有效率为94.74%。38例患者中出现1例服药后发生银屑病样皮损的患者, 出现率为2.63%, 经询问患者家族无银屑病史, 患者停止使用羟氯喹后经过相关治疗, 2个月后银屑病样皮损痊愈, 随访6个月后无复发。说明羟氯喹可以较为有效的治疗慢性光化性皮炎, 其作用机制可能是:①羟氯喹具有免疫机制作用, 羟氯喹可以提升细胞内的pH值, 有效抑制抗原肽-MHC蛋白复合物的形成, 引起人肌体抗原肽的免疫反应性减弱, 而且羟氯喹在抑制自身免疫反应的同时并不会降低对细菌或病毒的免疫反应。②羟氯喹可以干扰蛋白质的合成, 可以抑制敏感细胞DNA的复制, 从而起到抗增生的作用。③浓集在患者体内, 与黑素体结合后可以吸收紫外线, 阻断紫外线造成的光敏感, 羟氯喹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机体对紫外线的耐受性, 有效抑制皮肤因接受紫外线而引发的炎症反应, 起到日光保护的作用, 有效减轻光敏性产生的皮疹。

羟氯喹常见的不良反应多为眼反应:视觉模糊、角膜敏感度减小、角膜炎、视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兴奋、神经过敏、头痛头晕、耳鸣、眼球震颤等;神经肌肉反应:眼外肌麻痹、骨骼肌软弱、深肌腱反射消失或减退等。羟氯喹诱发银屑病样皮损的相关报道很少, 诱发机制尚不明确, 有相关研究表明羟氯喹能刺激表皮产生非特异性增生, 致使早期皮肤屏障功能遭到破坏, 从而诱发银屑病样皮损。因为相关研究较少, 目前还无法明确羟氯喹诱发银屑病样皮损的具体原因, 此次研究中仅出现1例, 说明羟氯喹诱发银屑病样皮损的几率很低, 仅为个例, 因此并不会对临床应用造成过多影响。

综上所述, 采用羟氯喹治疗慢性光化性皮炎有较为理想的效果, 发生银屑病样皮损可能与羟氯喹会降低皮肤屏障功能有关, 但服药后诱发银屑病样皮损的几率很低, 并不会影响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成, 胡华英, 周晓鸿, 等.羟氯喹治疗慢性光化性皮炎发生银屑病样皮损.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3, 5(10):593-594.

[2] 王才惠, 段西凌.羟氯喹在治疗皮肤病中的应用.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3, 5(4):259-260.

[3] 郑景文.消银洗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4] 郑文亮.羟氯喹治疗慢性光化性皮炎的临床分析.北方药学, 2015, 12(2):60-61.

[收稿日期:2016-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