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中的中秋节意象

2016-12-28 15:06罗青青刘相雨
名作欣赏·下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人物性格红楼梦

罗青青++刘相雨

摘 要:中秋节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拜月、赏月、庆丰收、喜团圆的节日文化在文学作品中就有大量反映。唐诗中有不少诗歌吟咏八月十五的月色。在元杂剧中,中秋节的团聚意味更为突出,故事编织者以中秋节为故事发生的背景,让缠绵的爱情故事以及美满的家人团聚都发生在月圆人圆的节日里。白话短篇小说中,中秋节作为故事发生的契机,许多乱中取事的故事在此日发生。《红楼梦》继承了前代文学作品中对中秋节赏月、玩月、宴饮团聚内容的表现,同时又有所突破。《红楼梦》中,这些中秋节的民俗活动不是表现重点,重点在于对这些活动的参与者的性格命运的展现,以及对作品悲剧主题的传达。

关键词:《红楼梦》 中秋节 人物性格 家族命运

节日,钟敬文先生认为“主要是指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相适应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某种风俗活动内容的特定时日”。节日的产生,与岁时有关。远古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先民对自然界的认识还处于蒙昧状态,人们根据草木荣枯、日升月落等自然现象而逐渐形成时间意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岁时节令在这个过程中也日渐形成。我国古代是传统农耕社会,岁时节令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独特的风俗活动与人们日常的生产及生活息息相关。文学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岁时节令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会成为文学作品的表现对象。中秋节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传统节日,自其正式形成起,便成为文人墨客钟情的对象。

一、中秋节之兴起

中秋节产生于何时,学界并无定论“中秋”一词在先秦典籍中已有记载,《周礼·天官·冢宰》曰:“司裘掌为大裘。以共王祀天之服。中秋,献良裘。”《周礼·夏官·司马》:“中秋,教治兵。”这几处文献的“中秋”都是指的夏历秋季的第二个月,即仲秋,并非现在意义上的中秋。南北朝的岁时专著《荆楚岁时记》中并无中秋节的记载,《艺文类聚》《北堂书钞》等岁时部并没有列入八月十五条目。晚唐五代《岁华纪丽》、宋时的《太平御览》时序部皆无中秋节的相关记载。唐诗中以“八月十五”为题的诗歌却为数不少,或玩味月色,或对月怀人。

由此可见,在唐代八月十五尚未成为大众化的节日,而只是在上层社会中流行。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北宋都城东京的中秋风俗:“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簧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宋人吴自牧《梦粱录》记述南宋都城临安的中秋盛况:“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篓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到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晚不绝。”

由上述两段记载可知,在宋代中秋节的各种风俗活动已成型,如:赏月、玩月、赏桂、宴饮等。上至王孙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张灯结彩、沽酒买肉,欢度中秋节,充满了节日狂欢的色彩。如果说唐代八月十五还只是文人士大夫或者上层社会玩月、赏月的小众节日,那么在宋代,中秋节已完全成为普遍性的节日,经过明清,节俗活动更为完备,一直延续至今。

二、《红楼梦》中的中秋节意象

《红楼梦》①作为我国叙事文学的代表,曹雪芹以其神来之笔以贾府内的日常生活为依托,向读者展示了封建贵族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避免日常琐碎的繁复,作者必然要利用具有特殊意义的岁时节日或者人物生日生发故事。除了对主要角色生日的描写,年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在《红楼梦》中都有浓墨重彩的描写,也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

《红楼梦》中与中秋节有关的描写共有三处,分别在第一回、第十一回、第七十四至第七十七回。唐诗中提到八月十五的作品也较多,在元杂剧和话本拟话本中也有许多故事涉及中秋节,而曹雪芹在继承前人创作手法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

(一)吟咏月色与刻画人物

不同的节日承载了不同的人类文化,中秋节作为重要的传统节日,具有丰富多彩的风俗活动和内涵,而与其联系最为紧密的便是那一轮满月。中秋赏月这一民俗活动最早是由人们对月神的崇拜逐渐演变而来的。人们最初是祭拜月亮,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以及自我审美的需要,拜月逐渐演变为玩月、赏月。

八月十五,月色皎洁、清亮,意境唯美,引起诗人们的诗兴。唐诗中就有不少写八月十五望月之诗,内容多是吟咏月色、对月怀人。如诗人李贞白《咏月》云:“当涂当涂见,芜湖芜湖见。八月十五夜,一似没柄扇。”{2}将十五月亮的圆满比作是女子手中的团扇,生动形象。白居易和刘禹锡都曾写过不少八月十五玩月之诗,如白居易的《华阳观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月》等。八月十五,月色明于常时,月亮的唯美浪漫吸引着同样具有浪漫气质的诗人。

玩月、赏月作为中秋节的主要活动,在《红楼梦》中也有所展现,但曹雪芹并非像诗人一样吟咏月色,而是别出机杼,在赏月的过程中来刻画人物性格,暗示人物的命运走向。第七十六回,这边贾母带着众人在凸碧山庄赏月,那边黛玉、湘云二人在凹晶馆对月联诗。贾府不似当年热闹,宝钗姊妹回家过节,黛玉寄人篱下之感油然而生,自去俯栏垂泪。“宝玉近因晴雯病势甚重,诸务无心”“探春又因近日家事着恼,无暇游玩”,寥寥数笔写出了主要人物在这热闹欢乐的节日里颓废的精神状态。湘云宽慰黛玉,并相约去凹晶馆赏月,从而又引出凹晶馆与凸碧山庄名称乃黛玉所拟,突出黛玉之才情。此时对月的描绘也只是一瞥,重在对两人联诗的描写。黛玉、湘云二人联诗不仅增加了小说的诗意内涵,也暗含两人的性格特征及后来的命运走向。两人的对话,写出两人的亲密无间、博学多识,湘云的争强好胜,黛玉的伶牙俐齿。“寒塘渡鹤影”暗含了湘云日后孤独凄凉之境遇,而非黛玉不能道出“冷月葬诗魂”③之句,“冷”字与黛玉的心境相合,中秋满月让黛玉顾影自怜、愈感悲戚。“葬诗魂”则写出了黛玉终将魂归离恨天的结局。其后,又引出妙玉续诗,突显妙玉之才情。

(二)团聚与离散

中秋节与月亮紧密相关,八月十五月亮的美满自然而然又引起人们对团圆的渴望以及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故事编织者们总是抓住中秋节的团聚象征意味来编织故事。

在元杂剧作品中,幸福美满的爱情婚姻故事总是发生在象征美满团圆的中秋节。如《张生煮海》中龙女对张生一见钟情,约张生在中秋节来海滨约会,并希望招他做女婿;《张天师断风花雪月》记叙陈世英于中秋弹曲,从而吸引了月宫中的桂花仙子,仙子下凡与他相恋;《郑月莲秋夜云窗梦》则写了妓女郑月莲在中秋之夜思念心上人,并于梦中与之相会的故事等等。在此,剧作家充分利用了中秋节的团圆象征意义,让幸福美满的爱情婚姻故事与团圆节相互映衬。

在《红楼梦》中,作者也提到了中秋节的团圆意味,却并未着意突出这一象征意义,而是在喜庆团圆的日子里预示着离散。《红楼梦》在第一回中第一次写到中秋节,贾雨村旅寄僧房,甄士隐安排好家宴后另摆酒邀请贾雨村:“今夜中秋,俗谓‘团圆之节,想尊兄旅寄僧房,不无寂寥之感,故特具小酌,邀兄到敝斋一饮。”可见,中秋在人们心中仍是团圆的象征,而此时作者并未对甄士隐家中宴饮场景进行细致描绘,而是一笔带过“当时街坊上家家萧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着重写了贾雨村口占之诗以及贾甄二人的对话,即甄士隐劝贾雨村参加科考一事,也预示着贾雨村后来的不告而别。第二次描写中秋节是在第十一回中,通过尤氏之口提到中秋节,交代秦可卿发病的时间。中秋节本是喜庆团圆的日子,而秦可卿却在中秋节之后发病,乐事之后紧接着哀事,这是作者惯用的写作手法。

在第七十四回至第七十七回的描写中,作者泼墨如雨。然而在这几回当中,作者展现给我们的并不是富贵人家过节的喜庆场面,而是于这本该欢乐热闹的家宴中表现出来的凄凉孤独之意。十五之夜,贾母等人于凸碧山庄赏月,厅前摆圆桌椅,然而贾赦、贾珍、贾政、宝玉等人却只坐了半壁,余下半壁是空着,桌圆而人空。第七十七回中,中秋刚过,王夫人便亲自往怡红院阅人,将晴雯、四儿等人撵出怡红院,刚庆完团圆就离散也可算是贾府分崩离析的前奏。在看似团圆的节日里尽显离散的凄凉。

(三)情节发展与主题表达

节日与日常的最大区别在于,节日可以营造不同寻常的环境氛围,从而为故事的发生提供特定的背景。与其他节日类似,中秋节也是个重视各种娱乐活动的日子。中秋佳节,亲朋好友欢聚一堂、设宴赏月、饮酒作乐、尽情享乐,在这欢乐的氛围中人们容易放松警惕。故事编织者们充分利用中秋节的这一特点来编织故事,从而使故事更具真实感。在白话短篇小说中,许多乱中取事的故事就在此时发生。如《初刻拍案惊奇》第二十七卷《顾阿秀喜舍檀那物 崔俊臣巧会芙蓉屏》以中秋宴饮为背景,为故事的发展提供条件,船家等人喝得酩酊大醉,为王氏逃跑提供机会,同时,八月十五月色皎洁,也便于王氏出逃;《初刻拍案惊奇》第三十一卷《何道士因术成奸 周经历因奸破贼》,周经历等人谋划反叛唐赛儿就在八月十五摆宴赏月之时,欢声笑语的背后是刀光剑影;《醒世恒言》第三卷《卖油郎独占花魁》中,金二员外借中秋观潮之俗,请莘瑶琴于舟中看潮,而将其灌醉轻薄。这些故事中的人物都是借中秋节宴饮之时灌醉对方,自己乱中取事。正面人物可以施展自己的智谋,而反面人物则借此使自己的阴谋得逞。

《红楼梦》对贾府中秋宴饮也有所描写,却并不是为了突出贾府的泼天富贵,而是以热写冷,也通过家宴中人物的行为活动,展现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贾府作为封建贵族家庭代表没落的必然趋势。

第七十四回,通过对中秋节费用来源的描写,引出贾琏与鸳鸯借当之事,表现出贾府表面富贵之象隐含的下世光景。连过节的费用都须挪当,贾元春归省庆元宵时珍珠如土金如铁的奢华已不再。第七十五回,写尤氏在贾母处吃晚饭,添饭的人却盛了下人的饭来,进而写如今贾府的饭都是“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的”。贾府的这种情况足以表现其财政告急,衰落之景已显现。接着又写贾珍、贾蓉等人以习射为名,每天与纨绔子弟玩骨牌赌酒,且以孝家不过节为由在中秋前夜杀猪宰羊、先饭后酒、赏月作乐,表现出宁国府男主人的腐朽生活,刻画出贾珍等人的虚伪做作。从人这一主观方面预示宁府衰颓的必然性。在热闹的节日气氛里透着封建贵族家庭终将走向没落的凄凉之意。

十五之夜,贾母等人于凸碧山庄赏月,击鼓传桂花,向来端正不爱说笑的贾政讲了“怕老婆”的笑话,从某种程度上表现出贾政对贾母的孝顺。贾赦却讲了父母偏心的笑话,贾赦虽是以笑话讲出,却也恰好表现出贾赦对贾母的不满。宝玉、贾环各作一首诗,贾政无奈地称二人为“二难”,贾政赐宝玉以扇暗含“善”,贾赦却将贾环之诗大加赞赏“以后就这么做去,方是咱们的口气,将来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袭呢”,并赐许多玩物,张新之评此处“玩物丧志,正与扇相反”,暗含了贾赦及贾环的纨绔之相,也从侧面写出贾赦、贾政二人的关系并不融洽。在看似和乐的贾府,透露着种种不和谐之音,贾母与贾赦的母子关系、贾政与宝玉、贾环的父子关系、贾赦与贾政的兄弟关系、宝玉与贾环的兄弟关系,并非表面上的母慈子孝、兄友弟恭。

综上所述,以八月十五为题的诗歌多为文人雅士赏月咏怀之作。在元杂剧、白话短篇小说中,故事的编织者或利用中秋节月圆人圆的象征意义将美满团圆的故事安排在中秋,或利用中秋节的节俗活动作为故事发生的契机进而展开故事。而文学巨匠曹雪芹则在继承前人创作手法的基础上别出机杼,充分利用中秋节的节日习俗构建故事,且与文本内容水乳交融,着重表现节日活动中主要人物的表现,揭露他们的内心世界,展现人物之间的关系,并将人物及家族的命运暗含其中。

① 本文所引《红楼梦》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② 《全唐诗》,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9873页。

③ “冷月葬诗魂”有的版本作“冷月葬花魂”,目前学界并无统一意见。

参考文献:

[1]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2] 郑玄注、贾公彦疏、彭林整理.周礼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 孟元老撰、邓之诚注.东京梦华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2.

[4] 吴自牧.梦粱录[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

[5] 刘相雨.论《红楼梦》中的生日民俗[J].红楼梦学刊,2010(1).

[6] 张晓红.《红楼梦》岁时节日研究述评[J].红楼梦学刊,2014(4).

[7] 冯其庸.八家评批《红楼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

[8] 刘相雨.论《红楼梦》中的元宵节意象[J].齐鲁学刊,2015(2).

[9] 熊海英.中秋节及其节俗内涵在唐宋时期的兴起与流变[J].复旦学报,2005(6).

作 者:罗青青,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小说;刘相雨,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小说。

编 辑:曹晓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猜你喜欢
人物性格红楼梦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续红楼梦
作家阅读的方式
浅析话剧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浅析《呼啸山庄》中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水浒传》中的英雄与酒
解读《愤怒的回顾》中吉米愤怒的原因
试述《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的人物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