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潇+孙梅
【摘要】 目的 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溃疡性结肠炎(UC)诊断及疾病活动度监测中的价值。方法 12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病例组, 122例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患者根据改良的Mayo评分系统分为活动组(59例)和缓解组(62例)。检测各组血常规, 比较各组NLR、中性粒细胞(N)、淋巴细胞(L)计数。结果 活动组外周血NLR、N计数均明显高于缓解组、对照组;L计数低于缓解组、对照组(P<0.05)。构建ROC曲线, AUC及95%CI分别为0.801(0.722~0.880), cutoff值取2.68提示UC活动时, 敏感性为74.1%, 特异性为72.9%。结论 NLR可作为临床诊断UC及判断疾病活动有价值的指标。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0.016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value of 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 in diagnosis and disease activity index monitoring of ulcerative colitis (UC). Methods There were 121 patients with UC as medical case group and 122 healthy people with matching age and gender as control group. The medical case group was divided by modified Mayo scale into active group (59 cases) and relief group (62 cases).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was taken by each group to compare their NLR, neutrophil (N) and lymphocyte (L) counts. Results The active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peripheral blood NLR and N counts than relief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nd its L count was lower than relief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0.05). ROC curve was established, with AUC and 95%CI as 0.801 (0.722~0.880). Active UC shown by cutoff value as 2.68 contained sensitivity as 74.1% and specificity as 72.9%. Conclusion NLR can be taken as a valuable index in clinical diagnosis and disease activity judgment of UC.
【Key words】 Ulcerative colitis; 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为免疫介导的慢性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可引起结直肠全层弥漫性黏膜炎症及溃疡。早期监测疾病的活动程度、积极治疗, 对降低重度UC的手术率及死亡率至关重要[1]。尽管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 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s, WBC)等标志物作为UC临床诊断及疾病活动度检测的重要指标被广泛应用, 但其特异性及敏感性有限。近年来, 新发现的乳铁蛋白、粪便钙卫蛋白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 然而由于检测成本昂贵及收集标本受限尚未广泛用于临床实践[2]。因此, 迫切需要容易实践、特异性好、性价比高的生物标志物用于UC的诊断与疗效监测。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为亚临床炎症的指标, 容易获得。UC发病机制均与固有免疫应答(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介导)及获得性免疫应答(T、B淋巴细胞)有关[3]。本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研究NLR可否作为UC临床诊断及疾病活动度监测可靠、有效的生物标志物。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消化内科2014年10月~2016年4月明确诊断为UC且未经过治疗的患者121例患者作为病例组, UC诊断标准均符合2012年《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其中男56例, 女65例, 平均年龄(53.94±15.66)岁。根据改良的Mayo评分系统分为活动组(59例)和缓解组(62例)[1]。同时随机选取122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54例, 女68例, 平均年龄(56.99±13.39)年, 病例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标本检验方法 全部受试者于清晨空腹(禁食>8 h)时抽取全血5 ml, 进行血常规检测, 记录检测结果。比较各组NLR、N、L计数。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构建ROC曲线, 计算ROC曲线下的面积(AUC)及相应的95%置信区间(95%CI), 确定诊断界值(cutoff)及相应的敏感性、特异性。
2 结果
2. 1 活动组、缓解组及对照组N、L及NLR的比较 活动组外周血NLR为(4.71±2.91)、N计数为(7.56±4.37)×109/L, 均明显高于缓解组的(2.37±1.29)、(4.11±1.82)×109/L及对照组的(1.58±0.73)、(2.93±0.93)×109/L;L计数为(1.75± 0.62)×109/L, 低于缓解组的(1.89±0.59)×109/L、对照组的(2.05±0.68)×109/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构建NLR的ROC曲线 针对UC疾病是否处于活动期, 构建ROC曲线对NLR进行分析, 提示其AUC及95%CI分别为0.801(0.722~0.880), cutoff值取2.68提示UC活动时, 敏感性为74.1%, 特异性为72.9%。
3 讨论
UC被认为是导致结直肠连续且持续的黏膜炎症反应的慢性炎性疾病, 明确UC炎症活动程度对于治疗的决策及提高预后至关重要[1]。NLR是一个简单且廉价的系统炎症的评估指标, 其升高被证实与冠状动脉综合征不良预后及患者长期死亡率增加相关[4]。另研究发现NLR升高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后复发及死亡相关[5]。
中性粒细胞是UC发生中最重要浸润白细胞, 其聚集肠隐窝上皮顶端表面形成脓肿是UC主要的病理特征。关于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研究证明外周血及肠道黏膜水平均存在淋巴细胞功能异常, 有报导称UC及克隆恩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应答降低[6], 这与本研究发现UC患者活动组外周血N计数较健康对照及UC缓解组明显升高, 而L计数明显降低吻合。同时活动组患者血清NLR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缓解组患者。外周血NLR升高被发现在活动期UC患者中具有更高敏感性及特异性, 这表明NLR相比外周血白细胞总计数及N、L单独计数对于UC疾病活动期的判断更具有优势, 且更稳定。UC患者血清NLR明显高于健康人群, 且与UC活动程度密切相关, ROC曲线提示其cutoff值取2.68可用于UC活动期的判断。
综上所述, 与其他许多非浸入性生物标志物不同, NLR检测成本低, 容易获得, 检测准确性高, 且可能联合其他标志物, 辅助确定UC诊断及UC临床活动度评估。
参考文献
[1] 胡品津, 钱家鸣, 吴开春, 等. 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3, 8(1):61-75.
[2] 郐国虎, 李春雨. 粪钙卫蛋白在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分级评价中的临床意义.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3, 20(6):648-651.
[3] 刘占举, 酒金霞. 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的规范化治疗.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14, 4(2):54-57.
[4] 沈絮华, 李虹伟, 陈晖.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及预后的评估.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3, 5(1):32-34.
[5] 徐佟.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变化对结肠癌预后的评估价值.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5, 24(4):438-440.
[6] 廖山婴, 朱小波, 沙卫红, 等.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新医学, 2013(11):
764-766.
[收稿日期:2016-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