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2016-12-28 00:49杨炯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10期
关键词:醒脑炎性缺血性

杨炯

(广东省汕尾市第二人民医院综合内科 汕尾 5166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杨炯

(广东省汕尾市第二人民医院综合内科 汕尾 516600)

目的:分析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8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醒脑静,比较两组疗效和对炎性因子的影响。结果:两组各项评分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具有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比对照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7%(35/39)和69.2%(27/3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χ2=5.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CRP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讨论:给予急性脑卒中患者基础治疗合并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同时在抑制炎症反应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适合推广。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醒脑静;炎性因子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又叫急性脑梗死,在中老年人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研究认为该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各种因素导致的脑组织供血障碍,造成缺氧坏死,逐渐发展成神经功能的损害[1]。临床相关研究显示,炎症反应和该病具有密切的关系,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三种炎性因子与该病的发生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2]。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仅给予患者常规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本研究探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观察治疗疗效以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2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8例,均已临床确诊[3],且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9例,男19例,女20例,平均年龄(58.4±6.7)岁,高血压19例,糖尿病16例,冠心病9例;轻度昏迷18例,中度昏迷16例,重度昏迷5例;对照组39例,男17例,女22例,平均年龄(59.6±6.6)岁,高血压15例,糖尿病14例,冠壮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1例;轻度昏迷16例,中度昏迷17例,重度昏迷6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可比。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脱水、降低颅内压、抗凝治疗、水电解质紊乱的纠正、血压控制、血糖控制、酸碱平衡的维持等治疗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国药准字Z53021639)进行治疗,0.9%的氯化钠注射液250ml+醒脑静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4d,然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同时在治疗前后空腹抽取静脉血5ml,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TNF-α、IL-6,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RP,并进行比较。

1.3 评价标准[3~4]神经功能评价:根据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会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情况进行评分;生活能力评价:采用Barthel量表评价;疗效评价: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下降>90%,病残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下降46%~90%,病残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下降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下降<18%。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评分情况两组各项评分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具有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比对照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s)

组别n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治疗后tP生活能力评分治疗前治疗后tP研究组对照组39 39 5.8 2.8 t P 16.7±5.1 16.4±5.5 0.2>0.05 10.4±4.5 13.4±4.0 3.1<0.05<0.05<0.05 31.2±4.3 31.8±4.9 0.6>0.05 45.7±2.9 40.9±2.6 7.7<0.05 17.5 10.2<0.05<0.05

2.2 疗效研究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7%(35/39)和69.2%(27/3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χ2=5.0,P<0.05)。

2.3 炎性因子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CRP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三种炎性因子水平比较(ng/dl,±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三种炎性因子水平比较(ng/dl,±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nCRP治疗前治疗后IL-6治疗前治疗后TNF-α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对照组39 39 11.2±2.1 11.4±2.0 4.9±3.2*8.8±3.6 71.2±7.8 71.5±6.9 24.8±5.5*41.6±5.7 23.9±5.7 23.2±6.0 10.9±3.8*14.9±2.9

3 讨论

目前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时间划分方法尚不完全一致,一般研究认为急性期指的是发病时间未超过2周。由于疾病本身具有的特质性,因此在临床研究也具有较大的难度。高血脂和高血压对血管造成损害的主要机制是通过炎症反应产生,TNF-α、IL-6、CRP均是炎症的重要的相关因素,属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CRP将补体系统激活,进而促进细胞因子的产生,与低密度脂蛋白结合并对其进行氧化和修饰,从而导致泡沫细胞的产生,大量黏附分子的产生对血管内皮功能造成损害,最后导致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血栓形成的基础病变。IL-6参与炎症反应,高水平的IL-6会进一步加重神经系统的损害。TNF-α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体中有较高水平。本研究在临床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疗效方面,研究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7%(35/39)和69.2%(27/3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χ2=5.0,P<0.05)。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CRP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醒脑静注射液是以安宫牛黄丸为基础药物,通过改进将其制成注射药,主要成分为:麝香、冰片、郁金、栀子等,麝香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透过血脑屏障,直接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作用;冰片则对炎性因子的释放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达到降低炎性反应减轻脑部损伤的作用;栀子对中枢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主要成分为熊果酸;郁金具有行气活血的效果,显著改善脑组织的供血,配合其他药物使用可通脑开窍[5~6]。综上所述,给予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同时在抑制炎症反应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适合推广。

[1]温兆优.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11):79

[2]蓝丽康,吕锦,陈伟康,等.中西医结合对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5):24-25

[3]钟楚锋,黎丽娴,周环,等.醒脑静联合脑蛋白水解物对脑卒中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3,34(17):2713-2718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 (4):246-257

[5]顾怀金,李根,万东.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hs-CRP和NSE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4): 178-182

[6]童民锋,刘继红,戴海斌.醒脑静注射液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5):399-401

R287.6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6.10.011

2016-08-17)

猜你喜欢
醒脑炎性缺血性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Evalu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Xingnao Kaiqiao"Acupuncture Based on Brunnstrom Staging on Upper Limb and Hand Motor Function in the Recovery Period after Stroke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