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对商业银行产品创新影响
——基于两阶段DEA模型的研究

2016-12-28 00:54周忠宝
中国管理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银监会理财产品银行业

曾 薇,陈 收,周忠宝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金融监管对商业银行产品创新影响
——基于两阶段DEA模型的研究

曾 薇,陈 收,周忠宝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以金融监管为视角,从银监会政策发布到各商业银行设计理财产品产生收益,其政策效应过程是有衔接分阶段性的。本文运用两阶段的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方法,将监管环境下银行理财产品的运营过程分为创新产品设计与创新产品市场表现两个阶段,得到了2004年至2014年间我国银行业的创新效率,结果显示第一阶段的银行业产品创新效率和第二阶段的理财产品市场表现效率基本上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且金融监管对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的影响效果有一定的滞后性。此外,通过计算出历年银行业创新效率投入指标的改进值,找出了效率非有效的年份与最佳效率的年份在投入产出上的差距,并从监管者的角度和银行操作层面为针对银行产品创新的监管改进提供了政策建议。

金融监管;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绩效评价;两阶段DEA模型

1 引言

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的监管重点和监管过程的测量历来被认为是研究的难题,在金融监管与银行效率的研究中,许多研究都将效率的测量与中国银行市场改革、撤销管制相联系。DEA方法作为一种多投入多产出的评价方法在能够有效识别最优效率决策单元的基础上还可以将各决策单元投影到有效前沿面,而运用两阶段DEA方法相对于传统研究方法的优势在于,它不但可以提供被评价对象的总体效率值,还可以分别计算每一阶段的效率值,考察每一阶段的有效性。

Chen Xiaogang等[1]的研究结果显示1995年的撤销管制提高了中国银行业的效率,尤其是在撤销管制的早期表现尤为明显。Laurenceson和Qin Fengming[2]发现国外投资和公开上市都对中国银行的成本效率有着积极的影响。Luo Dan和Yao Shujie[3]指出中国的银行效率在公开上市后得到提高,并且通常来说首次公开发行是帮助中国银行在平均效率上提升的重要因素。Barth等[4]通过研究证明市场监管有助于提高金融透明度并能进一步促进银行效率的提升。在关于运用DEA方法来对银行效率进行测算的研究中,国外已有用两阶段DEA方法测算的先例。Seiford和Zhu[5]将银行生产过程分为盈利能力过程和市场化过程,运用两阶段DEA模型评价了美国前55家商业银行的绩效表现。Wang Ke等(2014)[6]将银行经营过程划分成揽储和盈利两个阶段,并利用网络DEA模型来评价中国商业银行的效率。Zha Yong等[7]采用了两阶段DEA模型评价银行效率,并且进一步构建基于松弛变量的评价模型来衡量银行效率的缺失。不同于国外的研究,国内用两阶段DEA方法进行银行效率的评价起步较晚,毕功兵等[8]从生产系统的内部过程出发,提出了一个改进后的特殊网络DEA模型以合理评估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并以中国工商银行下17个二级分行某年度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测算,投入要素为固定资产净值、员工人数和营业费用,产出指标为各项贷款和账面利润,中间要素包括一般存款和同业存放,为金融供应链效率评价提供了借鉴。任祝景[9]建立了一种新的两阶段非线性DEA模型,并将之应用到IT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评价中,把存款额作为中间要素,通过与前人研究结论的对比,发现了不同的DEA有效性关系。周逢民等[10]将银行经营过程分为资金组织和资金经营两个相联系的阶段,第一阶段把银行平均人数、固定资产和营业费用作为投入指标,系统中间产出为存款及同业存拆入款之和,第二阶段产出为净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运用两阶段关联DEA模型评价了我国15家商业银行从2003年到2007年的总系统和两个子阶段的效率。王赫一等[11]在两阶段DEA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加入“虚拟中间要素”嵌入一个“虚拟阶段”,从而使决策单元投影到有效前沿面。运用此方法,以不良贷款率及业务管理费用率为投入,以存款增加额及资本充足率为中间要素,将第二阶段产出定义为投资净收益和利息净收入,评价了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刘德彬等[12]在利用两阶段DEA模型评价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与市场表现的过程中,将风险指标作为非期望因素引入到模型中,以此对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效率进行了合理评价。但专门针对金融监管对银行创新效率影响方面的研究仍然是空白,为了更好地处理多投入多产出的银行运作过程以及在不预先给定假设及生产函数的情况下来进行研究,本研究将采用DEA非参数方法研究金融监管对整个银行业产品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

2 两阶段关联DEA模型

对于两阶段生产过程,假设有n个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 DMU),第一阶段,每个决策单元都包含1,2,…,t种投入,记为xi(i=1,2,…,t),P种产出,记为mp(p=1,2,…,P)。第二阶段的投入即为第一阶段的产出,最终产出记为yr(r=1,2,…,s)。

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构建如下的两阶段关联DEA模型得到被评价对象DMU0的整体效率:

ur≥0,vj≥0,δp≥0

经过Charnes-Cooper变换,可以得到如下的线性规划模型:

μr≥0,φp≥0,wi≥0

假设μ*,w*,φ*线性规划模型的最优解,u*,δ*,v*是变换之前的模型的最优解,则决策单元DMU0的总系统效率和两个子系统的效率可表示为:

3 银监会对银行产品创新绩效影响的时间 维度分析

3.1 指标选取与样本选择

本文将不同年份作为一个DMU来进行比较,把银行理财产品的运营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如图1所示):第一阶段是银行创新产品设计阶段,即银行在银监会颁布的关于创新政策背景下独立自主地规划设计理财产品;第二阶段是银行创新产品市场表现,银行将设计好的理财产品投放市场进行销售。数据来源为银监会年报(2004-2015)、Wind数据库和Bankscope数据库。

图1 监管环境下银行理财产品的运营过程

表1 银行业效率两阶段模型的基本数据(2004-2014)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选取的投入产出指标如下:

第一阶段(银行创新产品设计)的投入:银行理财产品只有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产品设计与销售。在银行业,由于银监会是银行的主要监管部门,因此选择了银监会对银行监管活动的发生频率作为监管力度的投入指标。

系统中间产出(第一阶段的产出,亦为第二阶段的投入):根据上述两阶段的定义,本文选取银行业发行银行卡数量和设计理财产品数量作为影响指标,原因在于银行卡是所有理财产品的载体,发卡量能够较好地体现当年银行创新行为的活跃程度,而理财产品作为银行在银监会监管之下独立自主进行创新的结果,其产品数量是直接体现创新效果的主要指标;此外二者都是银行取得非利息收入和创新绩效的基础。

第二阶段(银行创新产品市场表现)的产出:银行业理财产品销售总额和非利息收入占比。选择理财产品销售总额主要是因为它最能体现银行设计的理财产品的市场接受程度,在一定基础上也反映了银行业产品创新的绩效。而银行在产品创新上取得的收入是银行非利息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了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占比作为另一个产出指标。

3.2 评价结果分析

每一年两个不同阶段的具体表现如表2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自2004年到2014年,整个研究阶段来说第一阶段的效率表现不如第二阶段,第一阶段整个银行业创新产品设计阶段平均效率仅为0.38,标准差为0.34。而到了第二阶段创新产品销售阶段效率表现较好,平均效率达到了0.79,而各年间差距较小,标准差为0.165。而整体来看,整个系统效率表现较差,行业平均效率为0.33,标准差为0.34。2004年整个银行业在第一阶段创新产品设计阶段效率低下,而相反在第二阶段的创新产品销售阶段表现有所提升,就整个系统效率来说,2004年是所研究年限内银行业整体效率最低值,仅为0.042。2005年,一阶段效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二阶段效率为0.607。2006年各阶段的效率与前一年相比都有所回落。到了2007年,一阶段效率持续下滑,二阶段效率为有效,整体效率有所上升。2008年到2010年期间,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效率值表现得都比较平均。从2011年开始,我国银行业各方面效率都有较大提升,在创新产品设计阶段和销售阶段效率都有了大幅度提升。到2014年,我国银行业各阶段都实现了效率有效。

表2 银行业效率(2004-2014)

表3显示的是在历年银行业创新总效率产出情况不变的情况下,要达到最佳效率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投入指标应改进的数值。不难看出,在产品情况不变的情况下,各个年份所需要减少的投入情况是不同的,由于这些年间,只有2014年这一年是有效的,因此其他所有年份的创新关注程度和发行的银行卡的数量作为投入指标都需要减少,但银行业设计理财产品的数量改进的方向为增加。

表3 银行业创新效率投入指标的改进值(2004-2014)

+表示不低于原来的产出

4 不同监管环境下银行业的创新绩效分析

4.1 对银行创新产品设计阶段绩效表现的具体分析

在第一阶段中,银监会对银行创新产品的关注程度作用到商业银行的层面,其中反映对其影响的一个突出指标就是银行业设计理财产品的数量。在过去的2014年,众多商业银行实施零售银行战略转型的速度在加快,业务开展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由于占用资本比例相对较低,在资本监管要求取向提高的态势下,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零售银行中间业务的利润率凸显。相关理财产品的不断推出,不仅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也带来了大量的新增存款。而银行卡作为银行与客户之间最重要的的媒介,所有创新业务无一不与之相关联。而在现代国民经济生活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居民素质的提高,银行卡成为居民生活消费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截至2014年末,我国累计发行银行卡49.36亿张,同比增长17.04%,信用卡累计发卡量为4.55亿张,同比增长16.45%。在国民经济生活中,信用卡对于银行创新业务的意义凸显。中国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信用卡交易总额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已达58%。信用卡交易在新兴行业的交易金额和交易笔数占比有明显增长。同时,通过鼓励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以可机读的格式公开信息和数据,政策制定者能够让新兴“选择引擎”帮助消费者和企业掌握更充足的信息,做出更明智的决定。在上个世纪末,全球信用卡发卡量已经高达30多亿张,但在中国,据当时的监管部门统计,中资银行卡所创造的全行业利润占比一般不到3%,由信用卡带来的收入更是可以忽略不计,纵观中国银行业十余年的发展,到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银联卡全球交易总额达到11.8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9万亿美元),中国银联首次在交易总额上超过Visa,成为全球最大的银行卡清算组织。据央行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信用卡信贷规模适度增长,授信使用率持续上升。截至2014年末,信用卡授信总额为5.60万亿元,同比增长22.50%;信用卡期末应偿信贷总额为2.34万亿元,同比增长26.75%。银行卡业务在零售银行业务中的地位越发突出和重要,因此发卡量历来为银行所重视。

图2 我国银行卡的发展趋势(2008-2015)

从第一阶段的效率值的表现来看,不难发现,银监会的相关政策作用于商业银行是带有一定滞后性的,政策的效果一般在次年表现出来(见表2)。2002年,随着第一个银行理财产品的问世,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此时的银行理财产品种类少、收益低,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尚处于起步阶段。直到2003年4月,银监会在北京挂牌成立,正式履行银行监管职责,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开始在规范的轨道上运行。2004年,国内银行理财业务开始腾飞发展,各家银行陆续推出了自己的理财产品,发行量逐渐上升。全国一共有12家银行发行理财产品,产品数量仅为114种。这一年由于银监会刚成立不久,一切事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2004年我国银行业第一阶段的效率值表现较差。2005年9月,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和促进了理财业务的发展。到十二月,银监会允许获得衍生品业务许可证的银行发行股票类挂钩产品和商品挂钩产品,为以后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的大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因此2005年一阶段的效率值有较大幅度提升。2006年,这一年度银行业理财产品数量迎来了高速增长,理财产品数量是2005年的两倍多,达到1354余种,第一次迈出千支大关。而在2007年11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再次下发通知,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的部分规定进行调整,商业银行发行保证收益性质的理财产品不再需要银监会申请批准,改为实行报告制。这一年银监会在中间业务上较放松的监管政策,让处于金融危机当中的我国银行业仍然有着不错的表现,这一点可以从接下来的2008年银行业效率中得到体现。2008年,我国银行业一阶段效率有所上升,二阶段效率保持较高水平。银行业设计理财产品数量比前一年增长了118%左右,而理财产品的募集总额增长了128%,非利息收入占比达到所有研究年限内最高值。从2009年至2014年期间,我国银行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慢慢减弱,在银监会对创新产品的持续关注下,银行产品创新设计阶段的效率值稳步提升。

4.2 对银行创新产品市场表现阶段绩效表现的具体分析

从第二阶段的结果来看,各年效率值表现较第一阶段要好,平均效率在0.79左右,各年间差距较小(见表2)。在这一阶段中,主要体现了银行的创新行为给银行带来的收益情况,从这个阶段的效率值表现可以观察到银行理财产品在市场上的认可程度。2004年,各家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种类较少,产品结构、内涵都比较简单,市场接受程度尚可。接下来的两年中,二阶段效率持续下降,表现一般。由于政策对于市场的滞后性表现,使得2006年产品设计阶段的结果体现在2007年的第二阶段效率上,从而实现了有效。从2008年开始,受金融危机影响,市场对于银行创新产品的接受程度有所降低,销售表现不够理想,二阶段效率值与之前相比有所下降。

4.3 商业银行产品创新行为与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绩效的关系分析

从图3可以发现,整个银行业理财产品所募集资金的增长情况要明显高于理财产品数量的增长。从2004年到2008年,我国银行业理财产品募集金额的增长速度虽然高于理财产品数量,但是两者之间并无明显差距,而从2008年开始,理财产品募集金额的增长速度要远远高于理财产品数量的增长。从银行业理财产品数量的增长情况来看,前五年增长较平缓,从2009年开始,我国银行业理财产品增长速度开始加快,2013年到2014年间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任何年限。而从银行业理财产品募集金额来看,前五年增长幅度较小,从2008年开始,增长幅度明显提高,2012、2013年两年的增长速度最快。从图表中可以看到,理财产品募集资金的数额增长明显快于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这与笔者在访谈和调查问卷中得到的结果也是一致的,各个银行的理财师及产品经理都反映客户对于理财产品都十分亲睐,特别是对金卡以上的客户而言,他们都愈来愈倾向于将存款转投理财产品,而非单一的定期和活期存款。

图3 我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的发行情况(2004-2014)

从历年银行业创新效率投入指标的改进值(表3)可以发现,在产品情况不变的情况下,各个年份所需要减少的投入情况是不同的,由于这些年间,只有2014年这一年的效率值为1,因此其他所有年份的创新关注程度和发行的银行卡的数量作为投入指标都需要减少,但银行业设计理财产品的数量改进的方向为增加。这说明中国整体的银行监管情况是较为严厉的,特别是在创新产品的监管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严格的监管导致了创新产品在总体数量和上市速度方面都有所欠缺。

对每一年的效率值进行比较时可以发现,2007年的效率值在第二阶段的排名中是最后一名。这也说明了公众在这一年对整个金融行业持谨慎态度,并没有对发行的所有理财产品进行热捧。2004年,我国银行业发行理财产品的商业银行仅为12家,2005年上升至27家。即便在2007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也有48家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这一数字在金融危机时期仍然保持了上升趋势,在2008年达到了59家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募集金额突破了万亿大关。据统计,2011年我国发行理财产品的商业银行达到85家,银行数量的绝对增长保证了银行业理财产品发行数量的成倍增加。2014年,我国347家商业银行(不包括外资银行)总共发行了79051款理财产品,发行规模约为100.5万亿元,印证了我国理财产品市场逐步走向繁荣。根据普益财富发布的《2014年度银行理财能力排名报告》,2014年我国各大银行中,理财产品发行能力表现最好的银行前三甲依次为交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主体,全年产品市场占比约为33.18%,环比下降1.86个百分点;而城市商业银行市场占比为31.58%,环比上升了3.85个百分点,农村金融机构发行数量市场占比为10.53%,环比上升了4.70个百分点;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发行增幅明显上升。从收益能力来看,排名前三的依次为民生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排名前三甲银行的共同特点均为到期产品数量较多,投资者忠诚度较高。而2014年理财能力的综合排名来看,兴业银行位列第一,其次为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排名靠前的银行,进入理财产品领域的时间较早,有着强大的技术后台支持,同时,银行的发卡能力比较强。从各银行分类指标测度数据来看,榜首的兴业银行,其风险控制能力也位列第一,收益能力排名位列前五强,而综合排名第二的民生银行则主要受益于该行本年度收益能力排名第一,风险控制能力与信息披露规范性也都位列前五强。同时,2014年度理财能力综合排名后十的银行主要为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或者农村信用合作社。从普益财富提供的数据来看,这些银行之所以排名靠后,主要和他们发行的产品信息不透明、公布到期收益率的到期产品数较少有关。

5 结语

金融监管和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的关系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一方面金融监管能支持和引导商业银行产品创新,消除负面效应;另一方面金融监管则可能抑制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的效率。而监管既要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和金融安全,又要注重提高金融效率和促进金融集中发展。对金融的监督管理和由此产生的规避行为与商业银行产品创新活动是以辩证形式出现的。当金融市场形势稳健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产品创新利大于弊;当金融市场形势动荡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产品创新则弊大于利。作为掌握了一定的金融资源的监管部门可以防止“过度”的金融创新,在推动创新发展的同时,改善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提高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的市场效率。从历年银行业创新效率来看,研究发现金融监管对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的效果有一定的滞后性。现阶段,虽然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渐渐深入,但目前银监会的监管理念还是比较保守,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来调动我国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监管部门的逐级授权使我国分支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不能超过上级银行的业务范围,这对于不同的地级商业银行就很难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银行业的监管政策对于单独一家商业银行而言,在具体业务上可能会限制其创新发展,但另一方面,从之前做的DEA分析实证结果来看,银监会适度的监管,保证了整个银行业在一个规范合理的轨道上运行,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业产品创新的风险,提升了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的绩效。总的来说,第一阶段的银行业产品创新效率和第二阶段的理财产品市场表现效率基本上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有鉴于银监会对银行业产品创新的监管是第一阶段银行业产品创新效率测量的投入指标,可得出银监会对银行产品的监管力度与银行业创新产品的市场表现是正相关的结论,由此可见银监会适度的监管会促进银行业创新产品的市场销售。所以,根据我国银行业的监管现状和实证结果,监管当局应当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控制机制,对于金融产品创新循序渐进地进行诱导,做到在审慎监管下的适度创新。

[1] Chen Xiaogang, Skully M, Brown K. Banking efficiency in China: Application of DEA to pre-and post-deregulation eras:1993-2000[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05, 16(3): 229-45.

[2] Laurenceson J, Qin Fengming. Has minority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s banks improved their cost efficiency[J]. China & World Economy, 2008,16(3):57-74.

[3] Luo Dan, Yao Shujie.World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rise of Chinese commercia banks: An efficient analysis using DEA[J]. Applied Financial Economics, 2010, 20(19): 15-30.

[4] Barth J R, Lin Chen, Ma Yue, et al. Do bank regulation, supervision and monitoring enhance or impede bank efficiency?[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13, 37(8): 2879-2892.

[5] Seiford L M, J Zhu. Profitability and marketability of the top 55 U.S. commercial banks[J]. Management Science,1999, 45(9): 1270-1288.

[6] Wang Ke, Huang Wei, Wu Jie, et al. Efficiency measures of the Chinese commercial banking system using an additive two-stage DEA[J]. Omega, 2014, 44: 5-20.

[7] Zha Yong, Liang Nannan, Wu Maoguo, et al. Efficiency evaluation of Banks in China: A dynamic two-stage slacks-based measure approach[J]. Omega, 2016, 60:60-72.

[8] 毕功兵,梁樑,杨锋.两阶段生产系统的DEA效率评价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 2007, 15(2): 92-96.

[9] 任祝景.两阶段DEA模型及其在商业银行经营效率中的应用[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2008.

[10] 周逢民,张会元,周海,孙佰清.基于两阶段关联DEA模型的我国商业银行效率评价[J].金融研究, 2010, (11): 169-179.

[11] 王赫一,张屹山.两阶段DEA前沿面投影问题研究—兼对我国上市银行运营绩效进行评价[J]. 中国管理科学, 2012, 20(2): 114-120.

[12] 刘德彬,马超群,周忠宝,等. 存在非期望输入输出的多阶段系统效率评价模型[J]. 中国 管理科学,2015, 23(4): 129-138.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Supervision on Commercial Bank's Product Innovation- theResearch Based on Two-stage DEA Model

ZENG Wei, CHEN Shou, ZHOU Zhong-bao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2, China)

As far as financial supervision is considered, since the 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issued a policy to design financial products of commercial banks to generate revenue, the policy effect has been a stage of convergence. In this study, the operating process of banking financial products under the supervision environment is divided into two stages(innovative product design and innovative product market performance), and then two-stage DEA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odel is used to obtain the innovative efficiency of Chinese banking industry from 2004 to 2014.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novative efficiency of banking products in the first stage and the market performance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products in the second stage basically show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Also, there is a certain lag effect in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supervision on the innovation of products from commercial banks. In addition, by calculating the improved input indexes of innovative efficiency over the years in the banking industry, it is found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fficient year and the inefficient year. On this basis, some suggestions about the innovation supervision of banking products are offer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ulators as well as the operating level of banks. Studies in the future can start with the angle of classification supervision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t performance of innovative efficiency by comparing supervision policy of different types of banks made by the 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financial supervision; commercial bank; product innova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wo-stage DEA

1003-207(2016)05-0001-07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16.05.001

2015-04-16;

2016-01-2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2CGL0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371067)

简介:曾薇(1981-),女(汉族),湖南长沙人,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组织行为与绩效评价,E-mail:zengwei_hnu@163.com.

F830;C931

A

猜你喜欢
银监会理财产品银行业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银监会:商业银行押品管理指引公开征求意见
非保本理财产品
保本理财产品
非保本理财产品保本理财产品
给银行业打气
非保本理财产品保本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