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低头族”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6-12-28 04:47:16韩咏佺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34期
关键词:低头族社交圈低头

韩咏佺

(中国药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211198)

1 引言

90后大学生,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智能手机与移动网络的普及,降低了信息沟通的成本,成为其认知世界、彼此沟通的重要平台。但凡事总有两面性,移动互联网在便捷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新的名词“低头族”。

“上课没带手机,非常没有安全感,心里空落落的”、“在食堂吃饭,先掏出手机来拍照,发到微博与朋友分享”、“每晚睡觉前,手机一定得玩个半小时,否则睡不踏实”、“天天玩手机,脖子又酸又痛”,这就是校园低头族的真实写照。扭转“低头族”现象,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移动互联网,成为高校思政教育者的重要课题。

2 怎样审视低头族

2.1 认知世界的需要

每个大学生,都有一颗渴望认知世界的心。20世纪90年代以前,报刊杂志、新闻媒体单向传递信息;2000年前后,互联网PC端的普及,开启了信息的双向交流;2010年以来,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实现了信息的即时发布。

2.2 自我存在的体现

有人的地方便有社会,有社会的地方便有社交圈。在传统社会中,不够外向的性格、不够出众的能力削弱了人们在社交圈中的存在感。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为人们实现存在感提供了可能: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因为文笔犀利,可以成为新浪微博的出色写手;一个外形并不出众的女生,借助美图秀秀,可以成为微信朋友圈中的“女神”;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因为用心生活,可以成为百度贴吧的万事通。

2.3 关注他人的本能

人,不能孤立存在于这个社会。关注他人,特别是志同道合的人,是一种本能。知己在微博上分享一篇文章,便会不由自主地阅读;同学在贴吧上晒美食照,便会不由自主地咽口水;亲人在朋友圈中发布心情说说,便会不由自主地留言。

可以说,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精英主宰的时代已成为历史,普通人逐渐成为社交圈的新主人。主人不好当,不“低头”可不行啊!

3 如何引导低头族

3.1 理性看待

笔者认为,“低头族”现象,只能疏导,不能硬堵。试问,让一个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满足社交、生活需求的90后大学生做一个彻底的“抬头族”,怎么可能?我们该做的,是帮助其在“低头”与“抬头”中找到平衡点。

3.2 巧妙干预

学生的主业是学习,课堂上的“低头族”现象必须遏制。为了让学生更便捷地获取知识,学校在教室安装可以上外网的WIFI,出发点是好的,但自觉性较差的学生也因此而分心。解决办法很简单:管控信道,使教室WIFI只能上内网查阅文献;削弱信号,使4G上网速度缓慢,让智能手机在教室成为老人机。

3.3 塑造网红

一个大学生的朋友圈,无外乎周围的同学,在其中,一定有若干“网红”,引领着该朋友圈的时尚走向。看到这一层,不难想到,我们的工作重点便是塑造网红。试问,低头族们上课时刷朋友圈,看到诸如“英语老师真赞”、“解剖实验真有意思”、“终于解出了这道高数题”、“早起的人儿坐前排”等满满正能量的说说,会作何举动?

可以说,“低头族”现象不可怕,只要我们理性审视、巧妙应对,一定能够帮助90后大学生找到“低头”与“抬头”的平衡。

[1]龚琳淋.大学校园中“低头族”现状成因及解决对策[J].青年与社会(下),2015,0(10).

[2]邢飞.高校“低头族”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1).

[3]姜飞.“低头族”现象的心理学成因及其对策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5,0(09).

猜你喜欢
低头族社交圈低头
新语
数字社交圈里的白酒“新消费”
基于社交圈的信息分享策略研究*
通信技术(2018年8期)2018-09-03 09:53:54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海峡姐妹(2017年3期)2017-04-16 03:06:33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帮害羞宝贝打开社交圈
地铁站点名批评“低头族”
特别文摘(2016年18期)2016-09-26 16:06:51
“低头族”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