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宏政/河北经济日报社
大型会展是财经新闻报道的“富矿”
曲宏政/河北经济日报社
会展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城市发展的“助推器”,同样是财经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作为财经类媒体,从会展中挖掘出有深度、有价值的财经新闻,不仅考验着记者的新闻敏感性和鉴别力,也关系到财经媒体在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本文对如何从会展里挖掘财经新闻进行了具体分析。
会展;挖掘;财经新闻
会展报道在经济新闻报道中占据着重要 的位置,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会展,一直是经济界人士和广大市民非常关注的新闻重点。比如,每年一届的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由商务部与河北省人民政 府共同主办,是河北重要的对外开放平台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高端展会品牌,每一届都有国家领导人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参与,不仅是世界了解河北的窗口,更 是河北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传递最发展方略、最新招商政策、最新经济成就的平台。
大型会展是财经新闻报道的“富矿”, 挖掘得深入,会使我们的报纸既丰富多彩,又份量十足。但是,一些媒体对大型会展的报道等同于时政新闻,遵循着这样的惯例:不论这会那会,报道时只看职务的 高低,按官职大小设定文章长短,安排版面,致使会展报道成了讲话报道、程序报道,没有可读性,使读者“近”而远之。
具体而言。当前会展报道存在以下一些主要问题:
1.过于空泛。会展报道是财经新闻的重要部分。当前,很多记者对会展的报道内容过于空泛,会展报道只有 “会”没有“展”,通篇报道跟会议报道没有多大差异;或者只有“展”没有“会”,只关注吸引眼球的表面化的小场景、小故事,而忽视了会展传递的带有方向 性、趋势化的亮点和重点。
2.表现手法老套。一千个受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见不同的观察事物的角度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对于 当前的会展报道而言,一些记者拘泥于相同的新闻视角,缺乏在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创新。例如,题材单一,几篇消息把会展中的活动描述一下了事,没有现场,没有 人物,有的甚至连“事件”的描述都是粗线条。
改进会展报道,首先必须坚决克服程序化、模式化的报道方式,“跳”出会展写新闻,从时间、空间维度去思考会展举办的意义和价值,站在读者角度、带着问题去观看会展的每一项活动、采访每一个人。
笔者认为,想要“跳”出会展写出有价值的财经新闻,至少有“三要”必须做到,即要有新闻敏感性,要突出会展特性,要改进采访作风。
要有新闻敏感性。能不能跳出会展写财 经新闻,首先在于记者有没有新闻敏感性,要能很好地识别和运用会展提供的新闻线索和素材,善于从会展的材料、领导的讲话中挖掘财经新闻线索。尽管有时领导 的讲话是即席有感而发,仍然可以从中发现和挖掘出有价值的财经新闻。善用“新闻眼”观察会展的记者.有时并不直接报道会展,而是跳出会展,抓住从会展上获 悉的某个典型的人或事,以此展开,也能写出有价值的财经新闻。
要突出会展特性。会展报道是“会”与“展”的结合,但会展报道的记者常将目光聚焦于会展的主办者上,而忽略了展中体现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思路。由此一来,会展报道不接地气,与受众之间有着无形的距离,难以获得会展报道的目的。
要改进采访作风。具有敏感的“新闻眼”,对记者来说只是迈出了采写的第一步,要写出好的财经新闻,还必须把功夫下在会展之外,对报道对象及相关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采访。有这样一句话——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只有带着敏感的“新闻眼”,头脑中打着一个个问号,迈开双腿深入现场进行采访,记者才能抓到“活鱼”,增强会展报道的新鲜感。
人们常说,文无定法。对会展报道的写作也不应拘泥于固定模式,要力争做到形式“多”、标题“新”、导语“精”、结构“简”,使会展报道更丰富多彩。
会展报道有多种写作体裁可供选择,如 消息、特写、通讯、专访等,记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为适合的写作体裁。在会展新闻写作中,可把握住不同侧面,从不同角度展开但有所重点,使报道内容充实 而有层次,透过现象看本质,将死材料活用,强于议论,重于说理,拒绝空乏、死板的语言出现。以中国·廊坊国 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为例,为了从密集的高端会议、对接洽谈和丰富的产业精品展、展销活动中理出头绪,河北经济日报除了及时报道省领导的活动以外,把报道重点 放在挖掘每届经洽会的特点和主题上来,并结合省委、省政府当年的中心工作,确定一组综述性重点报道题目入选“观潮5.18纵深”栏目,做出有高度和深度的大稿来;现场抓住一批与会的“大腕”级别人物,以现场访谈形式入选“观潮5.18高端”栏目,向读者传递最权威的声音。围绕一组热点话题,组织一组有代表性的与会嘉宾,在“观潮5.18对话”栏目中各抒己见,使报道角度更多样,内容更丰满。此外,本报还开设“观潮5.18现场”“观潮5.18观察”等栏目以丰富报道内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看报看题”,尤其是财经新闻,如果标题中尽是农业“四季歌”、工业“三部曲”,尽是“我省一季度财政收入开门红”、“我省经济建设成效显著”之类,读者就会大倒胃口。因此,要在精作财经新闻标题上多下功夫。比如,今年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的“观潮5.18纵深”栏目中的三篇专稿题目——《大数据产业 担当起科技创新的“尖兵”》、《民营经济 在转型升级中“挑大梁”》、《开发区 下好京津冀协同发展“先手棋”》,不仅用词工整,而且直观、鲜明、有气势,同时运用比喻、借喻等手法,达到增加新闻强势、提高新闻视觉冲击力的目的。
导语“精”。有人曾把标题比喻成会展 新闻的“导游”,把导语比喻成第一道风景.这道风景好看.是引导读者继续往下读的关键。在写会展新闻导语时要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借鉴电视新闻手法,拉近 “镜头”,定格观察最有代表性的人和物,用人物对话或近景描写提高导语的现场感和可读性。二是开门见山,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对新闻事实进行“提纲挈领”。三 是通过数字或者事实的强烈对比,增强导语的“神秘感”,提高读者的“解密”心理。
结构“简”。在精心拟好标题和导语之后,就要着力在文章结构上下功夫,做到简洁明快。一是尽量采用短句,一段话只说一件事,做到一目了然;二是尽量不要采用大的段落,言简意赅,避免啰里啰嗦令人反感。
对一些难以另辟蹊径的会展报道,还可以通过适当的“包装”使其变得靓丽起来.如运用信息图表、解释性图表、仿真图、地图、卡通形象等视觉符号对数据和信息进行设计,增强财经新闻的可读性。
会展报道看似简单,但真正做好并不容易。记者必须站在读者角度,带着问题思考,深入一线采访,改进文风和笔法,使报道出彩,让读者满意,以此进一步提高财经媒体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