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合作下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发展研究

2016-12-28 14:09:03马红梅
当代经济 2016年22期
关键词:区域合作经济带高铁

王 博,马红梅

(贵州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0)

区域合作下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发展研究

王博,马红梅

(贵州大学,贵州贵阳550000)

区域合作已经成为区域发展越来越重要的路径和动力,国家已经启动推进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三带一路”)等影响区域经济格局、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发展布局。随着贵广、南广高铁开通,粤桂黔三省战略合作中又有了新的战略机遇。

区域合作;粤桂黔高铁经济带;非均衡增长

一、粤桂黔三省(区)合作的理论基础

粤桂黔三省区存在着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区域差异,这些区域差异的互补性有利于三省区之间的协同合作。

区域合作的前提和条件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如果是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合作,处于内核地位的发达地区需要对周边区域有强大的牵引力和强劲的经济增长动力,即具有强大的扩散效应和极化效应的潜力。

其次,区域合作中区域之间的差异性除了体现在总体经济社会上,还要体现在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在合适的范围内区域间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差异越具有互补性,区域合作的内在动力和可能性就越强。另外,地理区位上的相互毗邻及区域间的合作历史也是促进该区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在动力。

最后,区域合作必须要形成良好的共赢式机制,并贯穿区域合作的始终。以粤桂黔区域合作的实例来看,广东在三省区中明显属于相对发达地区,即区域合作前提中的核心区域,并且广东作为核心区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对贵州、广西具有足够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在资源禀赋上,广东的合作优势在于拥有高端的技术,丰富的人才和管理经验及资本投资等,贵州和广西的合作优势主要体现在自然资源禀赋和相对廉价丰富的劳动力上,如水电能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土地人力和旅游资源等。从产业结构上看,广东具有高水平的现代服务和加工制造实力,服务产业占比较大;贵州和广西在能源、传统制造业、旅游业、特色农业等方面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条件,制造产业占比较大。

二、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加速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在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下,发挥西南地区劳动力综合竞争优势,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合作。充分发挥大连、青岛、宁波、深圳等对口帮扶城市的作用,通过共建产业园区、共设发展基金、共享专业人才等方式,吸引这些城市的优质要素向西南地区流入,有利于加快打造西南地区成为新经济增长极,加快形成区域内的新经济板块。

2、有利于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大平台

构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有利于充分发挥高铁的快速交通作用,打造区域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平台,利于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广东及港澳地区的对外贸易平台,使优秀出口生产企业与珠三角及港澳地区强强联合,扩大发展西南地区出口贸易;也有助于开发利用珠三角及港澳地区面向国内外的要素市场和消费市场,特别是国际金融市场、商品贸易市场、技术经济市场、人才市场、特色农产品市场等。

3、有利于推进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

贵广高铁沿线地区是重要的资源富集区和产业基地,能源、矿产、生物和旅游等资源丰富,资源要素组合优势突出,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占据重要地位,虽然目前资源开发效率较低,但拥有的巨大发展潜力不可忽视。构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有利于发挥沿线中心城市和产业园区的集聚作用,为发展能源和矿产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特色轻工业、生态文化旅游业、现代物流等特色优势产业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三、推进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区域合作的措施

从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到新经济增长理论,从基于产品周期理论的产业梯度推进理论到创新理论,都说明要素禀赋差异对区域创新、对区际分工,进而对区域之间的经济关系有着重要影响。这两种因素实际上已经演变为“外生因素”和“内生因素”,而以区域创新能力为主的“内生因素”决定了区域内生优势,在经济发展的分工中已经成为主导力量:内生优势强的区域通常能够通过创新使自己处于高梯度区域;自然资源禀赋高但内生优势弱的区域则通常是等待高梯度区域的产业扩散而处于低梯度区域。

由此为指导可以发现,粤桂黔三省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互补性,在经济社会上有诸多领域的合作空间,按照高铁经济带合作框架协议,高铁经济带合作内容主要包括基础设施、产业与投资、旅游、科教文化、信息化建设等合作内容。

1、交通设施合作

合作打造现代综合交通网络。进一步推进罗甸至乐业、桂林至三江等高速公路建设,共同推动柳州至梧州、贵阳至南宁铁路建设工作,加快张家界至湛江铁路、黔东南至韶关等项目建设。下一步粤桂两省将实现同期通车,同时支线机场航线航班也会适时增加,珠江-西江黄金水道也在积极建设中,铁、公、航、水综合交通全方位共进打造综合交通网络。交通网络的建设能大大降低三省区之间生产资料流动的成本,为众多优秀企业提供更宽广的发展选择,同时也利于港口口岸合作,进一步推进区域贸易。

2、能源设施合作

加强能源合作。目前广东省用电约7%来自于贵州,同时广东和广西也是贵州能源产业传统省外市场。在粤桂黔区域能源设施合作中应深入实施“西电东送”工程,加强省际间的电能互济、电网互联能力,完善输供电配套设施建设及价格机制,更充分有效利用能源资源。在资源开发方面,应积极建立能源资源开发合作机制,深化煤炭开发、电力输送、油气管道建设等方面的合作。

3、旅游产业合作

随着贵广、南广高铁正式运营,粤桂黔三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都大幅度缩短。借助高铁这一现代化、高技术的交通方式,粤桂黔经济带正在打造跨省的西南地区一体化的旅游新格局。高铁沿线城市旅游资源丰富各异,每座城市都具有其独特魅力,这具有很强的优势互补性,例如广西桂林山水文明全国,广东佛山是全国武术之乡,贵州有着独特的卡斯特地貌和宜人气候等。三省区下一步应加强协作,积极打造高铁沿线精品旅游线路,塑造生态旅游形象,大力拓展外部旅游市场,合力开发旅游资源。通过整合高铁沿线城市的旅游资源,发挥协同作用,将粤桂黔这一旅游资源丰富区域打造成为高铁生态旅游经济带。

4、信息产业合作

高铁的开通进一步加大了粤桂黔三省在信息产业领域的合作空间。目前广东省面向市场,正在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服务产品研发和服务产品化,重点发展云计算服务,发展数字家庭、移动办公、移动商务等网络通信增值服务。贵州已建成全国首个大数据交易中心,吸引了粤桂两省的不少大数据企业、互联网公司加盟,为众多优秀企业提供数据交易、数据定向采购、数据平台技术开发等增值服务。三省区下一步将建立大数据产业发展合作机制,依托广州国际创新城、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贵阳国家高新区、桂林国家高新区等合作平台,积极建设大数据产业园和大数据存储基地。

5、科教合作

粤桂黔三省区应围绕“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积极推进教育、科技领域合作,以“人才孵化”推动科技创新,提升经济创新能力,共同创建高层次人才发展平台。三省区高校、名校应积极交流,相互借鉴学习各自培养人才的优势,加快培养一大批复合型、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和紧缺急需专业人才。同时还要加强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用合作,合作建立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研发创新体制机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学习交流,争取创办一批科技型和创新型企业。

四、深化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区域合作的对策建议

1、建立起高铁经济带合作的常态联系机制

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许多沿线城市已经初步建立了合作框架制度,而目前首先建立的应该是常态化的合作沟通联系机制,加强沿线城市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有利于合作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挑战,深化沿线城市间的文化、习俗、经济交流和合作,包括带动民间交流、行业交流和企业交流等。常态化的合作联系机制可以保持各参与方合作热度,避免合作失去信心和热情,如从方法上可以拟定计划定期召开三省合作共建会议,为常态联系从制度上建立保障机制。

2、政府引导过程中应注重协调机制

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区域合作模式应该选择“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中介推动”的区域合作模式。在政府引导的过程中,应注重调整协调合作机制,机制协调应立足宏观,有效平衡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市场主导旨在政府引导中加入配套市场配置的投资行为协作机制,同时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导,为企业搭建广泛投资和合作平台。另外,政府还应该从转变政府职能方面下功夫,变发展型政府为公共服务型政府。

3、坚持差异化策略,沿线各地实现错位发展

粤桂黔三省应在坚持差异化策略的基础上,深化产业合作,利用各自优势推动产业互补。经济带区域内各城市应根据各自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在区域合作重点、模式上形成错位发展。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市场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充分衡量市场主体的决定性因素和企业主体的参与作用。另外,可借鉴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广东试验区建设的经验和成果,带动贵州试验区与广西试验区建设,加快与广东试验区对接。

(注:通讯作者,马红梅,单位,贵州大学。)

[1]张开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广东响应[J].南方论刊,2014(7).

[2]孙海燕:区域合作国内研究综述[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15(1).

[3]李明杰:高速铁路对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以贵广高铁为例[J].大众科技,2015,5(4).

[4]汪一洋、叶彤:粤桂产业合作,推动广东跨越式发展[J].广东经济,2014,4(12).

[5]蒋叶俊:迈入高铁时代——贵广高铁开启“泛珠三角”合作新征程[J].当代贵州,2014,7(14).

[6]王宏亮、王金辉、姜美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研究[J].北方经贸,2010(5).

[7]邓霓:广西参与高铁经济带建设的策略分析[J].东南亚纵横,2014(12).

[8]黄晓治、曹鑫:泛珠三角区域内部差异及其对合作绩效的影响[J].改革与战略,2014,4(12).

[9]马骥、彭雅慧:论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系统构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3(5).

[10]张晓立:基于产业空间结构的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08.

[11]史明华:贵广高速铁路对贵州区域经济影响力及利用研究[D].贵州大学,2008.

(责任编辑:刘冰冰)

贵州大学2016年研究生校级创新基金,编号:研人文2016044。

猜你喜欢
区域合作经济带高铁
第一次乘高铁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法人(2021年2期)2021-03-02 07:12:46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山上有座高铁站
高铁会飞吗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当代陕西(2018年9期)2018-11-18 07:26:13
人地百米建高铁
学与玩(2017年12期)2017-02-16 06:51:16
英国区域合作元治理的实践与启示
学习月刊(2016年20期)2016-07-11 02:00:10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6
长三角区域合作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