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波动对农户行为影响的研究综述

2016-12-28 13:58崔美龄傅国华袁志先
当代经济 2016年16期
关键词:农户蔬菜销售

崔美龄,傅国华,袁志先

(1、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2、云南省景洪市经济作物工作站,云南 西双版纳 666100)

价格波动对农户行为影响的研究综述

崔美龄1,傅国华1,袁志先2

(1、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2、云南省景洪市经济作物工作站,云南西双版纳666100)

本文以价格理论为起点,回顾了西方价格理论的流派及发展,分析了诸多国内外学者关于价格与农业的研究成果,将价格与农业产业的发展、农户生产行为、销售行为的关系进行分类整理,运用现有的理论解释价格波动对农业产业和农户行为的影响,并以此为参考,探究天然橡胶价格波动背景下产业发展趋势和胶农行为的变化特征。最后,针对性的从农产品交易市场、交易模式和监督机制三个角度提出建议,以规范市场行为并减小价格波动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提高农业资源的配置效率。

价格;农户;生产行为;销售行为;理论研究

价格是指一种商品在市场上与其他商品的交换比率,可以用单位商品交换得到的货币量来衡量。[1]从起初反映商品间的贸易关系,发展至今成为完善的理论体系,一举一动都影响产业发展。中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数以亿计的农户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价格的任何波动,都会对其产生蝴蝶效应,价格波动对生产和销售行为的影响,更引发了大量学者的探究。本文通过分析价格理论的萌芽、发展以及未来的走势,探究其对农户生产活动的影响,为价格引发的产业低靡提供预警,为农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支持。

一、价格理论研究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这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为价格下的定义。这无疑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有关于价格的定义。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价格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表现形式,人们对其的作用和影响力的探究并没有止步于此。早在古希腊时期,公平价格理论就已经崭露头角,随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提出过无限接近于价格的理论,但这都为托马斯·阿奎那的公平价格理论奠定了基础。阿奎那认为,公平价格问题的根本就是恪守同等性,他从“同等性原则”、“效用价值论”和“成本价值论”以及在“拒恶”中“行善”、在消除“不正义”和“不公平”现象中实现“正义”和“公平”的“辩证的实践观”的理论,尽管沾染封建色彩、阐述缺乏科学性,但有助于我们在明鉴的同时,为日后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2]

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产生的西方古典经济学是价格理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这一时期在英、法等国形成了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主要代表物的古典经济学派,其以劳动价值为基础,对价值问题进行深度探讨。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可归纳如下:一是古典学派明确地区分了价值和价格并正确地认为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但从长期而言,价格和价值必然相等;二是古典学派初步科学地阐述了劳动价值论,把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看作是价值的源泉,正确地把商品交换关系归结为等量劳动之间的交换关系,而劳动量可以通过劳动时间的长短予以衡量。[3]由一只“看不见的手”将资本主义经济学转变为一个独立学科,尽管未能掌握科学的劳动二重性原理而存在许多混乱和矛盾,但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价值和价格理论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古典经济学发展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中国经济的转变提供了基本框架。

二、价格对农业的影响

从1982年中国出台“一号文件”开始,“三农”问题一直是阻碍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养活着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农业大国如何处理农业问题,如何完善农业问题,如何将农业作为一把利剑与世界各国争锋则成为破解农业问题的关键。而这些年来,各种自然灾害特别是水旱灾害频繁发生,耕地数量不断减少,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生产成本持续攀升,农业国际竞争压力加大,由此引发的农产品价格波动,进一步使农业问题凸显,使国家解决农业问题的处境被动。

价格制度对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巨大影响,它既能体现市场反映,又能反映政府宏观调控的方向。然而在农业化的进程中,价格无时无刻不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国内外的相当一部分学者无论是对于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的探究,还是对价格机制的作用的分析,其结果都会显示二者之间的相关性。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刺激了许多行业的发展,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以农业为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进口农产品冲击国内市场。美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盖尔·约翰逊(D.Gale Johnson)在“21世纪中国农业经济与资本市场高级研讨会”上,就中国参加WTO对农业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建议政府应该放弃价格保证制度,在合理的农产品价格机制下促进粮食产量增加。[4]中国政府应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效益,大力支持农业科研,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产品的价格已经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不可避免的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可以通过调节供给和需求,从而引导生产,但是如何利用价格这个经济杠杆进行调控,从而保持其稳定增长,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5]

毋庸置疑,价格与农业是相互影响的。价格通过市场影响农业产业,在假设预期收益的情况下直接影响农户的种植选择。将预期收益与市场价格进行对比,当市场价格高于预期收益时,农户获得利润,可能选择继续种植;当市场价格低于预期收益时,农户则可能选择其他农产品。农业同样影响市场价格,主要体现在:农业本身存在弱质性(郑大豪,1995[6];吴敌,2004[7]);传统农业对气候环境具有高度依赖性;自然灾害[8]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赵霞,2012)[9]。反之,产量和质量所带来的收益,又会再次影响农户的选择。洪斌(2014)通过对1978年以来我国价格制度的变迁进行系统的阐述,指出我国农产品价格存在的问题,最终得出价格制度在传导机制作用下,将会“逆流而上”,建立良好的价格制度有利于农业生产各要素在市场中合理流动,探讨价格机制对农业的影响不会止步于此的结论。[10]

价格对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影响是特别显著的。20世纪90年代,国际天然橡胶价格大幅下滑,国内传出“种胶不如买胶”的流言,掀起一波砍胶热潮,大批国有胶园被毁,对后期产业的发展造成巨大影响。而后,2010年前后天然橡胶成品价格从1万元/吨飙涨至4万元/吨上下,在巨大收益的冲击下,云南、海南地区涌出一波种胶热潮。由此可见,价格对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通过影响收益对资本、人力、土地等生产资源进行配置,从而引导生产以影响产业的发展方向。

三、价格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

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户的种植选择和生产投入两个方面。当某一农产品价格高时,农民种植该农产品的积极性就高,生产投入就会相应扩大,反之就会缺乏积极性,生产投入就会相应缩小。蒋乃华(1988)通过对我国1978—1996年粮食价格、种植面积、生产资料价格和产量的变化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价格对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发现价格对种植户的种植选择和生产资料投入呈正相关关系,而种植选择和生产投入会影响产量,因此粮食价格会间接对产量造成影响。[11]方福平、李凤博(2010)对1978—2008年中国稻谷价格波动与水稻面积变化的动态关系进行计量分析,发现稻谷价格与水稻面积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稻谷价格波动对水稻面积的影响有较长的时滞,而水稻面积变化对稻谷价格的影响时滞较短且显著。[12]陈蓉(2012)通过对四川省资中县386个养猪户为应对价格波动对生猪产量调整的行为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相当一部分养殖户在价格波动时不改变生猪存栏量和出栏时间;在改变产量的养殖户中,大多数养殖户选择在价格高时增加存栏量和提前出栏,在价格低时减少存栏量和推迟出栏。[13]宋雨河、武拉平(2014)对山东省果类蔬菜(西红柿、黄瓜)价格变动对农户种植决策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除去农户种植习惯的影响外,蔬菜价格对农户的生产决策具有决定性影响,农户的种植决策表现出明显的趋利现象。[14]冯朝阳(2014)对1980—2011年我国蔬菜价格波动与蔬菜面积变化的动态关系进行计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蔬菜价格波动对菜农种菜行为的影响程度,发现蔬菜价格与蔬菜面积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但蔬菜价格波动对蔬菜面积的影响有较长的时滞,蔬菜面积变化对蔬菜价格的影响有较短的滞后期,说明菜农的种菜行为不完全依据上一期的蔬菜价格,而菜农的种菜行为则严重影响下一期的蔬菜价格。[15]由于土地资源要素的有限,种植户在选择种植时,会有明显的趋利行为(王勇,2007)[16],在种植作物选择时农户会按作物产量和价格对收益做预期估计。因此,价格因素会对农户的种植行为产生影响,在假设价格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农户可以通过增加产量以增加收益,而这需要增加劳动力[17]和资料方面的投入(陈汉圣,1997)。[18]谢玉佳(2005)以彭州市隆丰镇西北村30个农户从2002年9月至2003年4月的蔬菜生产情况为基础,运用农户行为理论对农户的蔬菜销售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种植面积受限的情况下,蔬菜种植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仍需要以农户品种组合决策多样化来降低市场风险。由于受市场信息不对称,种植、栽培等技术落后的影响,农户注重短期利益,缺乏无公害蔬菜培养意识。[19]

在对天然橡胶种植户的跟踪调查分析中发现,天然橡胶的价格会影响农户的生产决策。从长期来看,会影响农户的种植选择,当一段时间价格持续较低时农户会选择更新以种植其他经济作物。从短期来看,会影响农户的生产投入,包括劳动力的投入和生产资料的投入。农户作为“经济人”,在农业生产中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当天然橡胶价格较高时农户会加大生产资料的投入,以提升橡胶树的产胶能力,也会增加劳动力的投入即提高割胶频率,以获得更多的产品。当价格较低时,农户为降低生产成本而减少生产资料的投入,而劳动力的投入则不确定,一方面可能为维持当前收入而提高割胶频率,这就需要增加劳动力投入,另一方面可能为保证总体产出而降低割胶频率或弃割,这就需要减少劳动力投入。

四、价格对农户销售行为的影响

“奶农倒奶”是经济学中一个经典案例,为什么奶农会将辛辛苦苦生产的奶倒掉而不是将其销售投入市场?从经济学角度进行解释,市场是由供给与需求产生,当奶农将过剩的牛奶投入市场后必然会打破现有的供求平衡,造成供过于求而导致牛奶价格下跌,奶农为维持现有收入就需要销售更多的牛奶,所以奶农选择倒掉牛奶以维持当前的供销平衡。这是价格影响销售行为的一个典型案例,在产品的销售中农户也会表现出趋利性。郭红东、方文豪(2004)对农产品的销售进行统计分析时发现农户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销售渠道呈现多样化,农贸市场和贩销是主要的销售渠道,从销售形式来看,以现货交易为主,而通过合同形式进行期货交易的比例很小。[20]因此,当农产品价格变动时农户会根据收益大小来选择销售渠道。

从农户角度分析,农产品销售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不同的营销主体会带来不同的收入,所以产品的价格必然会对农户的生产行为产生影响(杨宗锦、彭永胜,2005)[21]。农户经营规模、农产品价格、资本集约化水平对农户的销售结构和销售水平的变动产生直接及间接影响(吕涛,郑宏涛,1999)[22]。而农业专业化、农产品质量及安全性影响是农户选择销售渠道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农户经营规模方面,生产经营规模大的农户更愿意选择与合同类销售中介进行交易,而生产经营规模小的农户则更愿意选择与贩运户合作(郭锦墉等,2007)[23];在农产品价格方面,周海涛(2007)[24]指出蔬菜的价格及稳定的销售渠道是农户销售蔬菜时考虑的主要因素。除了以上因素,蔬菜类型和户主风险态度也是影响蔬菜种植户选择不同销售中介的核心因素(马勇,2008)[25]。从市场角度分析,价格具有很强的调节作用,通过对农户销售行为的调节以实现农产品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我国由于地域和环境的差异,各地农产品的种植种类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各地域农产品市场资源的不平衡,在价格调节下市场资源的流动性加强,应缩小各地同类产品的价格差,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对于天然橡胶而言,其多样化的销售形式使得价格对农户销售行为的影响尤为明显。天然橡胶的销售形式有胶水、胶坨、胶块、胶片四种,胶水现收现卖,经过沉淀、蒸发、初加工可以形成胶坨、胶块、胶片,可以储存较长时间而不影响其质量。当价格较高时,农户会选择销售胶水,现收现卖以获得较高收益;当价格较低时,农户会选择将其初加工后储藏起来,当价格达到其认为的合适价位时在出售。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模式能够促进天然橡胶产品价格的稳定,调节市场资源的流动性,缩小不同地域的价格差异。

五、文献评述与相关建议

1、文献评述

近年来,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因此保存现有农产品供需格局,提高现代化农业的核心竞争力,保证农业健康稳定发展成为关键。农户在外部环境和市场特征的条件下,以理性人的角度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品种、生产投入及销售方式作出最优选择。由于受地域环境和生产规模的影响,规模化程度低的农户不同程度出现了趋同性和盲目性,但农户作为理性人,能够通过正确分析市场信息、提高种植技术等方式完善生产行为。销售行为则直接与利润相关,合理的销售行为,不仅能够带来利润,也会对下一阶段种植和生产投入产生重要影响。在环境的作用下,理性小农的销售行为趋于对销售对象、销售方式及组织结构等方面做出选择,并受生产规模以及市场价格的影响,销售渠道更加多元化,其中以市场作为媒介销售给个体,或是大批量销售给相应的企业为主。若农产品价格上调,会直接影响农户的种植选择,在市场信息的调解下,农户一定程度上会增加生产投入,随后进行销售获取利润,将所得收益与预期利润进行对比,为下次决策提供依据,整个过程是正相关的;反之,在价格下跌时,少数农户由于种植习惯可能继续种植,其他农户极大可能会改变种植选择,相应地减少生产投入,以谋求利润的最大化。基于大量文献的研究可以得出结论:价格对农户生产、销售行为的影响绝非一成不变,包括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其中农户的生产以及销售习惯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天然橡胶产业中,由于其生产周期长和人力要素投入大,价格因素对农户的影响显得更为明显。从农户做出种植选择到获得收益的时间长达5—7年,在高价格因素的诱导下做出种植选择,其后的生长期需要持续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投入,也需面对频发的自然风险,而待其进入生产期时产品的价格水平早已变动,因此天然橡胶产业进入和退出的壁垒较大,市场对产业资源的配置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2、相关建议

(1)完善价格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均衡农产品产业及其加工产业市场供求,稳定农产品生产资料、销售价格;在不过多干预和引导市场行为的条件下,在农产品生产过程的诸多环节适时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和补贴;制定并完善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监督市场主体行为,规范交易过程,努力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2)加强市场信息化,避免炒作引发价格恶意竞争。农产品的市场信息具有公共物品性质,政府应推进市场信息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探索市场供给、需求的多种信息资源。近年来“蒜你狠、姜你军”等农产品价格畸形现象频频出现,导致大量的土地资源和生产要素资源配置不合理,极大地破坏了市场的稳定和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因此,更需要注重市场信息化的建设,避免价格不良竞争所引发的农产品产业危机。同时,以农户需求为基础,明确种植户对市场信息的需求倾向。

(3)建立完善的市场价格交易机制。建立国际性的大宗农产品交易平台,充分发挥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作用,加强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联动性,调节产品市场的供需关系,通过产品的金融属性,为生产经营者提供套期保值的功能,促进生产经营者安心致力于生产经营。与此同时,加快产品的流通,促进国内农产品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从更大范围内调整农业资源的配置模式和效率。

[1]王茂福:新经济社会学的价格理论论析[J].社会学研究,2011(5).

[2]段德智:试论阿奎那公平价格学说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维度及其现时代意义[J].经济思想史评论,2007(1).

[3]伍世安、杨林枫:西方价格理论的发展[J].当代财经,1992(7).

[4]加入WTO给中国农业带来的挑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4).

[5]李明亮、李艺:上海农产品价格对农业发展的弱化趋势分析[J].统计与预测,1997(4).

[6]郑大豪:农业弱质性的成因、影响和对策[J].农业技术经济,1995(4).

[7]吴敌、明洋:略论农业的弱质性[J].农村经济,2004(11).

[8]张峭、王克:我国农业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3).

[9]赵霞:农业自然灾害与粮食价格波动——基于中国1978—2010年间的数据[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10).

[10]洪斌:价格制度变化对农业产业化影响分析[J].价格月刊,2014(4).

[11]蒋乃华:价格因素对我国粮食生产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1998(5).

[12]方福平、李凤博:稻谷价格波动与农民种稻行为动态关系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0(12).

[13]陈蓉、傅新红、王雨林:猪价波动对养殖户生产行为的影响[J].农村养殖技,2012(13).

[14]宋雨河、武拉平:价格对农户蔬菜种植决策的影响——基于山东省蔬菜种植户供给反应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15]冯朝阳:蔬菜价格波动与菜农种菜行为的实证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14(1).

[16]王勇、骆世明: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农户行为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7(12).

[17]官爱兰、蔡燕琦: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中部省份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划,2015(1).

[18]陈汉圣、吕涛: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对农户的影响[J].中国农村观察,1997(2).

[19]谢玉佳、傅新红:农户蔬菜生产行为分析——四川省彭州市西北村蔬菜生产农户的调查与分析[J].农村经济,2005(3).

[20]郭红东、方文豪:浙江省农户农产品生产与销售实证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21]杨宗锦、彭永胜:农产品营销主体培育与农民增收[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

[22]吕涛、郑宏涛:中国农户销售行为与影响因素[J].中国农村经济,1999(9).

[23]郭锦墉、尹琴、廖小官:农产品营销中影响农户合作伙伴选择的因素分析——基于江西省农户的实证[J].农业经济问题,2007(1).

[24]周海涛:蔬菜农户的销售方式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

[25]马勇:蔬菜种植户选择不同销售中介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8.

(责任编辑:张琼芳)

国家天然橡胶产业技术体系,编号:CARS-34。

猜你喜欢
农户蔬菜销售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奇怪的蔬菜
蔬菜
给人带来快乐的袜子,一年销售1亿美金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
蔬菜也“疯狂”
销售数字
品牌销售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