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秀慧
(郑州市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郑州450002)
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问题及策略
牛秀慧
(郑州市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郑州450002)
摘要:目前我国对信用卡业务的风险控制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从信用卡业务的风险分类入手,着重分析了产生信用卡风险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
截至2011年底,我国信用卡累积发卡量己经超过2.68亿张。然而,在我国信用卡业务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与之相对应的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还比较弱,缺乏科学统一的风险度量方法和工具,无法准确度量持卡人风险和各卡种的产品风险,还不能够对信用额度的调整实施有效地科学管理。因此,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现状、影响因素及管理方法,不仅对国内信用卡业务的稳健发展具有理论意义,而且也对国内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工作的具体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具体目标是获得赢利指标的最大化。通过识别和有效地管理现有资产组合中的各部分风险的级别,从而有效地获得目标市场,最终达到盈利的目的。信用卡发生损失前的风险管理目标具体包括:(1)获取优质客户策略。(2)对现有客户的账户关系进行评分。信用卡发生损失后的风险管理目标具体包括:(1)控制损失,即让风险所导致的损失危害程度达到最小。(2)挽回损失,即使损失发生也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尽可能挽回已经造成的损失。
(一)风险管理制度不统一
为促进我国信用卡产业进入健康持久的发展轨道,国内各商业银行及有关主管部门就信用卡风险管理制定了不同的制度、办法、规定等。一是国家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规定。二是国家法律部门出台了关于商业银行信用卡管理的法律法规。三是商业银行发卡机构自身出台的管理办法。如:工商银行2011年出台的《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规定》等。以上从不同层面来看,虽然我国监管部门、法律部分及各银行部门都建立了相应层级的风险管理制度及办法,但是却各自为政。我国目前缺少一部统一的信用卡风险管理条例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具体操作。
(二)信用体系建设和相关法规不健全
1.从信用卡风险管理模式看,不仅要运用模型定量分析的间接管理同直接管理相结合,而且还要靠调查、审查、审批、授信等直接的管理方式。
2.从信用卡风险管理节点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管理机构不注重信用全面体系的构建,而只是对单个过程进行约束管理。
3.目前我国缺乏一部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来明确持卡人、发卡机构和特约商户之间的义务权利关系,在信用卡产业方面的法律环境建设尚不健全。
4.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征信体系不健全。对于任何盈利性机构而言,成本与收益都是评估一项业务的首要出发点。我国的银行不是慈善机构,因此也会着重考虑相关因素。
(三)我国商业银行自身风险管理模式不完善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绝大部分信用卡风险管理的模式属于总分行制,即总行和一级分行负责制订业务制度和风险管理政策,二级分行的发卡机构根据总行和上级行的决策进行信用卡业务市场发展、资信审查、账户管理、风险管理等。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设置的高度集中化与实际业务相分离不仅存在低效率、高成本问题,而且会造成营业机构前端发卡标准不明、渠道不畅、后端风险更加难以得到统一控制的局面。
(一)发卡机构风险管理意识不足
一是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发卡机构缺乏全面风险管理意识。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发卡机构仍然将信用卡风险管理的重点放在信用风险管理环节上,而对操作性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其他风险重视程度不足。
二是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发卡机构缺乏差别化管理意识。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不同地区和不同风险之间存在的差异,这样不仅不利于风险的管理,而且极容易产生新的风险。
三是信用卡发卡机构对收益与风险的辩证关系认识不足,往往高估收益而轻视风险。此外,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目前中国银行的信用卡风险管理技术明显落后,这也成为导致信用卡风险管理理念落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风险管理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在信用卡风险管理技术上,没有根据实际要求真正地做到定量与定性管理相结合,绝大多数仍然是使用定性分析来管理信用卡风险。我国信用卡现阶段多为磁条卡,较容易被仿制成伪卡或读出卡片信息进行违法犯罪行为。目前,较低的电子联网率、过时的电子联网技术以及网络化和电子化程度的相对较低都会导致信用卡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同时,由于缺乏高效的风险作业生产平台和科学的信用卡账户管理平台,也缺乏信用卡账户风险等级评价体系,使信用卡信用额度调整、透支催收的针对性和生产效率降低。
(三)信用卡中心内控机制薄弱
目前大多数发卡机构已经建立了信用卡审核与发卡相分离的制度,做到了信用卡风险控制和授信业务相分离。但是从内部风险控制来看,信用卡风险管理还存在着侧重于外部风险防范,内控机制相对薄弱的弊端。同时有些银行无法单独核算成本收益,与本级机构的其他业务统收统支,乃至沦为某些机构单纯用来吸收存款的工具。
(四)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缺乏透支应对机制
现阶段,由于《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在十年前就开始施行,而办法中所阐述的具体内容和当前的经济情况已经有所差异,对于信用卡透支后不能够偿还的部分仍以月为单位收取复利等规定,使信用卡的透支风险管理体系不能及时跟上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步伐,从而导致以恶意透支方式进行信用卡诈骗的犯罪率显著上升。所以更加需要加快建立信用卡透支利率的应对机制,来应对我国透支利率市场化的快速进程。
(一)完善内部风险管理措施
1.强化信用卡风险管理力度。严把发卡源头,建立较为全面的调查、审查、审批业务流程。一方面,按照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和信用卡章程及制度规定,各级、各类商业银行开办信用卡业务应当建立、健全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严格实行发卡授权管理,发卡识别、发卡评估、发卡监测和控制制度,对信用卡申请人做好调查、审查工作,严格按照业务流程与操作程序加强对申请人的审批,严格审核申请人的申请表,重点对申请人的资信情况进行审查。另一方面,由于银联系统交易平台的逐步实现,信用卡跨银行间业务快速发展,这就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应的互联互通制度规定,使得技术标准能够适应发展的要求。
2.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模式。信息共享,互惠互利。目前,商业银行各个发卡银行之间,发卡行同有关部门之间所产生的信息不对称主要是由于没有建立起商业银行同外部相关者的合作机制所造成的。因此,应该建立以国家为主,私人为辅的个人征信机构系统。同时,应具备一体化的战略远见,必要时要加大对恶意透支的联合惩处,并按照相应法律法规进行民事或刑事追诉。面对不良透支客户,采取适当的催收方案,及时合理地对不良透支进行催收。首先,处理方案的制定要在正确判断其是否为恶意透支的基础上进行。如实地上门催收、电话催收和司法催收等。
3.引入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由于信用卡是没有担保的个人消费信用工具,而且其之所以要对社会公众大量发行是由其自身电子货币支付手段的特征所决定。为了更好地控制风险和减少呆、坏账所造成的损失,商业银行便要对己经拥有信用卡的客户和潜在信用卡用户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并要在不断完善自身风险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引入更加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如引入VAR技术,实施对信用卡风险的动态管理。
(二)完善外部风险管理措施
1.完善法律和监管体系。对于信用卡资产质量的统计和披露是国家所要求的,特别是在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对于信用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可以通过信息的透明化和公开化来不断加强。商业银行不仅要执行外部法律法规、监管制度,还要加强信用卡内控管理,合理安排各部门分工与职责,做好对持卡人的资信审查,做到各项业务和各个环节相互制约,严格控制内部运作风险。与此同时,也应该积极建立行业监管体系和同业协会以保障信用卡业务的正常运行。
2.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具体来讲,只有不断深化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才能够促使个人征信体系的日益完善。我国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深化和完善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的建设,将更多的信用信息纳入到征信系统中。此外,各发卡机构也要尽可能地实现信息共享,将本单位的不良持卡人信息公开,实现不良资信客户的信息共享。信用卡产业的健康发展是以个人征信体系的完善为基础的。因此为了帮助我国的信用卡产业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建立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3.完善用卡环境建设。信用卡的使用环境建设是信用卡业务盈利的保障。对于信用卡的使用环境建设要做到以下儿点:一是要加强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的监管。重点监管网上购物等信用卡支付结算可能带来的洗钱、套现风险。二是要强化银联系统联网通用风险监控建设。一旦发现信用及市场风险立即向联席单位、发卡行、收单行、清算行发出通报进行联查,做到风险资源共享共担,增强共同抵御信用卡风险的能力。三是发挥社会政府及企事业单位职能,加强信用卡特约单位的用卡业务知识及相关法律知识培训、不断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德忠.浅析信用卡风险的现状、成因及防控对策[J].金融天地,2011(3).
[2]杨磊.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J].金融财税,2011(8).
[3]张龙飞.美国信用卡产业监管机制、改革动向及启示[J].时代金融,2011(8).
[4]王保艳.论我国信用卡信用风险监管的法律完善[J].金融视线,2012(3).
[责任编辑:王鑫]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7-0123-02
收稿日期:2016-04-01
作者简介:牛秀慧(1968-),女,河南博爱人,经济师,研究方向:信贷风险控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