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于佳乐
众谈双创
文/本刊记者 于佳乐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由轰轰烈烈走向理性有序的一年。党和国家正在从政策上进一步优化对双创事业的指导和支持。《经济》记者近期也顺势而为采访了多位专家、学校创业指导教师,与其共同解读高校是如何精准帮扶大学生创新创业的。
马陆亭(教育部国家发展研究中心高教室主任、研究员):教育一定要适应社会发展,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社会发展,改进生活品质。而创业的价值在于新兴企业给市场带来的活力和良性竞争,推动国家发展,取代僵化的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力的源泉。所以说,高校应该多和社会接触。
王艳茹(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专家组秘书长):创新创业教育绝不仅仅是“创办新企业”的教育,而是一种综合素质的教育。创业也不仅是创办新企业,还包括岗位创业和开创一项新的事业。通过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在学生的教育、学术生涯中注入创新创业的基因,让学生将“求改变、求创造”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通过添加“创业营养剂”使求职者成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回报他人的社会责任感,让其自觉自愿主动开展岗位创业。其核心是使每一个受教育者以创新创业精神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将创新创业的理念贯穿于自己人生发展的全过程。
干甜(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实行“三进三结合”教育体系。“三进”举措,即就业知识进课堂,创业方案进大赛,创业实践进社会。“三结合”指创业教育与专业相结合、创业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创业教育与规划相结合。具体来讲,在与专业相结合上,由专业老师全程指导实际创业项目。与实践相结合上,学院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搭建“创业模拟+项目孵化+创业仿真+创业实践”平台,全面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与规划相结合上,学院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计划、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帮助学生的创业实践与当前学业和未来职业相挂钩。
韩丽霞(黑龙江东方学院副院长):依托黑龙江省出台的各项创新创业政策,东方学院共为学生提供了8项服务体系。其一,开办创新创业课程。其二,编写创新创业课程。其三,学校设立创业发展基金会。其四,建立创业一站式服务大厅。其五,学校参加各行业协会、各类企业单位组织的创业大赛。其六,积极加入社会创新创业平台。其七,承接黑龙江省职业生涯大赛。其八,紧密联系学校曾扶持的创业团队。
刘敬东(沈阳工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创业培养的是一种精神,做创新创业教育也需要有一种精神。我们的感悟和做法是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形成“7个中心”。第一,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中心。完成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和开设工作。第二,创新创业教师培训学习中心。组织专兼职创新创业教师进行外出培训、内部培训和学习活动,为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第三,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中心。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第四,创新创业活动推动中心。推进创业社团进入学院、班级、寝室。第五,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为中心,联合大学科技园积极开展创新创业项目选育、孵化、培育、实践。完善基地建设,完善制度建设,完善文化建设。第六,创新创业协作中心。通过学校相关部门、学院配合,齐心协力,凝心聚力,齐抓共管,形成全校性创新创业协作中心。以创新创业学院为主体,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各个学院的创新室形成网状基地群,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建设,统一布局。第七,创新创业成果展示中心。积极展示学校创新创业成果,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基地。
李军凯(河北大学副校长):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应落实“一把手工程”,加大“机构、人员、场地、经费”的建设和保障力度,成立创业学院、创业园和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同时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学科专业优势,践行“滴灌”理念,积极构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互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互补、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互通”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着力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把双创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桑洪(“甜蜜创客”创始人、哈尔滨乐松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现在全社会都在鼓励创新创业,就是要让年轻人有理想、有抱负。无论是创业团队还是成熟企业,都需要3条经营之道:一是企业领导者的为人之道,指企业的领导者要有担当;二是企业的用人之道,不论企业规模大小,对待员工的责任与态度非常重要;三是企业的创新之道,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就是死路一条。
目前,以“凝众力、汇众智、创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因为有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评估评选环节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记者近期专访参赛团队,来一探青年创业者对创业的感触。
郭晓凡(基于开放式平台的快递纸箱回收系统创始人):创业不能太好高骛远,不能只考虑要打造行业大平台、大系统、大数据……虽然这些很“高大上”,但大学生手里的资金、技术、眼界都不足以支撑走得更远。所以,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做起,由小到大,创业路才能走得更顺畅。
王强(拏云科技创始人):创业的本质是需要创业者不断去发现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去成长,而不是攥着优质渠道前行。创业者从最开始就在优质渠道保护下成长,那么慢慢会发现,由于没有万事亲力亲为经验,其隐患会越来越多。
伍印(成都我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青少年创客空间构架官):对于进入新领域、雄心勃勃要改变世界的创业者来说,在怎么使用新商业模式、新技术颠覆之前,首先要学会面对这个行业自有的商业逻辑,懂得成本结构要怎么组建,资金流要如何保持流动,供应链要如何打通。
蔺志虹(云逸科技创始人):创业不能太过理想化,即使有一天企业做大做强,也需要居安思危。在青年创业当中,未来有可能由于某些原因,不能顺利地达成目标导致创业失败,但这一创业过程却能够教会青年如何思考,如何判断,以及如何坚持。当再次创业,或是在以后的工作中跳槽到管理层,这些宝贵的经验一样会发挥奇效。
史宇芳(“该吃药啦” 平台创始人):创业不是一个人的英雄主义,而是一群人的筚路蓝缕。
张雨生(余额口袋团队创始人之一):大学生创业应该多一份勇气。年轻人犯错误承受代价很小,第一次失败可能是为下一次的成功布局。大学生创业的意义并不在于能创造出多大的商业价值,而是在创业路上,能够拥有一段为做好一件事而努力拼搏的经历和提高在学校学不到的处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