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模式与传统金融模式的对比分析

2016-12-28 09:50罗嘉程
市场周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金融传统信息

罗嘉程

互联网金融模式与传统金融模式的对比分析

罗嘉程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移动通讯业务的进步,互联网金融模式在中国兴起并迅速发展。文章简要介绍了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快速发展的原因,重点对互联网金融模式与传统金融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

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大数据;云计算

互联网金融近年来持续引发金融界的震荡和革命,除了互联网利用其特有的技术,包括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等信息技术,相对于传统金融,大大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和交易成本,使得互联网金融成为一种迅速匹配、信息对称,同时成本低廉的金融模式。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不需要经过银行、券商或交易所等中介,弱化了金融中介的作用,加速了金融脱媒,从而在金融层层管制的体系下硬生生地生长出一种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全新的第三种金融模式。而这种模式的产生,又与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基本精神暗合,从而使得金融成为一种人人参与、资金的流动高度透明和自由、交易费用极低的开放形式。这种新的金融模式既是对传统金融的巨大挑战,同时也是一场新的金融革命。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

目前,较为主流的观点把互联网金融分为第三方支付平台、P2P小额借贷平台、众筹股权投资平台以及以阿里巴巴金融为代表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小微信贷平台等四种模式。在这四种模式下,涉足互联网金融的公司企业蜂拥而至,互联网金融热度不断上升。

从进军互联网金融的企业来看,阿里巴巴已经撒开了一张互联网金融帝国的大网,腾讯申请了小额信贷的牌照,宜信、拍拍贷、开鑫贷等P2P平台层出不穷。电商行业的京东、苏宁、金银岛、钢联、易钢在线等都在逐步开展B2B供应链金融业务;券商也纷纷与电商合作,华泰证券等券商纷纷开启网上开户模式。

从互联网金融交易的规模来看,其交易数量迅速增长。到2012年11月,P2P网贷行业的交易总量高达200亿元;国内获得央行第三方支付牌照的197家企业在2012年交易规模已高达3.8万亿元,同比增长76%。从线上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来看,各公司提供的金融服务产品化,金融产品标准化,各企业创造了种类繁多的金融产品。以阿里金融为例,阿里巴巴在金融服务领域已包括贷款、担保、保险、信用卡、支付结算等全流程。

二、金融快速发展的原因

从2013年我国互联网金融开创的元年发展至今,短短2年多时间,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究其原因来看,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是大势所趋,有一定的必然性。

(一)客户行为模式的变化带动主要交易向互联网和移动网络迁移

全球网民增长迅速,2014年全球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8%。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全球最终用户的生活、工作平台均大规模向互联网转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互联网模式的生活,互联网金融也因而有了广泛的目标客户群体。

(二)大数据、云计算为互联网金融奠定技术基础

大数据包含了互联网、医疗设备、视频监控、移动设备、智能设备、非传统IT设备等渠道产生的海量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数据,企业从不断生成的交易数据中获取万亿字节的有关消费者、供应商和运营管理方面的信息,形成了自己一套较为全面的“征信系统”。

在拥有大数据后,还需要对大数据进行系统的筛选、提炼、统计、分析、应用,才能科学、有效、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大数据这个金矿,使数据变成信息、变成智能、变成商业价值,而云计算是目前解决大数据信息处理最重要有效的手段。海量数据与云计算并行,提高了信息的处理效率,降低了信息处理的成本,增加信息的利用率。

(三)“个性化、多样化、自助化、碎片化理财”需求巨大

收入、生活水平的提高催生了个性化、多样化的理财期望,经济的发展拉动了人们不同种类的金融需求。人们不再满足传统金融提供的同质化的金融产品,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投资理财组合,供不同的客户挑选以平衡收益与风险,根据自身实际财务状况,选择最适合自身的理财产品。

同时,互联网让用户享受到了足不出户办理各种业务的甜头。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们的时间和效率意识凸显,在传统金融行业时常面临的排队,物理网点少,距离远等问题就使自助化的理财方式呼之欲出,人们特别希望能随时随地动动手指,点点鼠标就能把业务办成,所以互联网金融需求应运而生。

另外,由于客户闲散的资金一直没有一个很好的渠道“盘活”,一般就躺在银行的活期定期账上,只能被动接受低利率,这就形成了碎片化理财的需求。而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正是利用了互联网行业的“长尾理论”,将无数的闲散资金通过互联网平台汇集起来,进行投资理财。由于互联网平台没有地域限制,加上支付便利,成本较低,大部分还减免手续费,从而使得“碎片化理财”成为可能。

三、互联网金融模式与传统金融模式的对比

(一)参与者方面

在传统金融模式中,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除了股票等直接投资方式以外的几乎所有投融资活动都以商业银行为中心进行展开。所以在传统金融模式中,其参与者可分为三大类:投资者、银行、融资方。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动了金融脱媒的步伐。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取代了间接融资,经济发展也从银行主导的经济格局转变为以市场为主导的格局。所以,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中,银行丧失了其霸主地位,参与者投融资方直接实现了资金对接,减少了信息不对称性。金融脱媒降低了投融资的成本,提高了投融资效率,分走了传统银行的一部分蛋糕,迫使银行向中间业务转型。

(二)操作平台方面

显而易见,传统金融模式的大部分业务都需要客户到金融机构网点去操作。客户必须亲自到银行或券商的营业网点办理有关的存取、买卖业务,且同时需要携带大量证件、现金等,非常不方便。

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互联网平台给每一位用户都提供了自助化的财富管理通道。各家互联网金融商把金融超市搬上了互联网大平台,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足不出户的财富管理目标,大部分业务只需要客户动动手指,点点鼠标即可办理,大大降低了理财成本,方便了群众的投资理财。

(三)征信体系方面

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在经济和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统计的指标均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审核的重要信息,所以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开展对人民银行的征信体系有着较强的依赖性。而互联网金融机构作为法律规定的非金融机构无法加入人民银行的征信体系,更不准许使用征信系统的信息,这就大大增加了网贷企业的风险,无法实现线上线下信用信息的交换与更新。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缺乏一个覆盖面广泛、受众更宽的征信系统以解决整个行业的信用信息缺失问题。这一点需要我们的监管层引起重视,尽快解决。

(四)信息处理方面

传统融资模式下,金融机构获得一般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信息成本较高,需要花费较高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收益与成本不匹配。同时,在获得信息后,金融机构处理、分析、审核信用信息也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通常还要受到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增加信贷风险。

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极大地降低了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随着人们与互联网关系的日益密切,客户在互联网上留下众多交易信息记录,在社交网络和电商中生成了大数据。在信息搜集的过程中,强大的搜索引擎对数据进行有效筛选和组织,有针对性地满足信息需求。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进行信贷审查的过程中就能够通过搜索引擎迅速定位,节省决策时间。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云计算和云存储技术的利用有效地提高了大数据的分析处理效率和准确性。

(五)支付方式方面

与现金、票据和信用卡等传统的支付方式相对比,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中,支付方式以移动支付为基础。个人和机构都可在中央银行的支付中心(超级网银)开账户(存款和证券登记)。证券、现金等金融资产的支付和转移通过移动互联网络进行支付清算电子化,替代现钞流通。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中,第三方支付业务异军突起。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业务具有方便快捷、费用低廉及交易安全等优势,一方面解决了小额支付下产生的货款转账不便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互联网交易的欺诈风险,充分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支付行业的健康发展。

(六)信贷产品方面

各家商业银行的传统信贷产品,由于受到其运营模式的限制,所有的信贷产品大多同质化,期限不等但相对较长,缺乏灵活性,不能完全满足投资者的理财需要。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由于资金的供需双方能够直接对接,信息高度对称,这就有利于为客户量身打造完全符合其需求的信贷产品。在这种资源配置方式下,双方或多方交易可以同时进行,信息充分透明,定价完全竞争,因此最有效率。

(七)信贷风险方面

无论是传统金融还是互联网金融模式,信贷风险的来源都是信息不对称。在传统金融模式中,信贷的信息的搜集与审核易受到人为的影响和控制,由于在实际生活中能取得的数据信息有限以及缺乏处理数据的有力工具,传统金融在信贷风险的评估方面受到较大的限制。

互联网金融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支撑下,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大大降低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信贷风险。但是,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仍然无法完全实现信息的对称,所以互联网金融也仍面临着信贷风险的有效防范问题。

(八)运行成本方面

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运营成本如九牛一毛。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成本主要集中在大数据的开发与维护,平台的研发与创新,产品创新上,省去了设置营业网点的费用,日常服务的职工工资以及网点的系统和设备维护费用,更节约了在信贷审核过程中的人力、时间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改善传统金融生态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多部门共同配合,更需要央行等监管部门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敢于打破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垄断格局。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互联网金融列入其中,要求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监管部门已经启动民营资本办银行试点。中国互联网金融是未来的一片蓝海,其发展必将势不可挡。

罗嘉程,男,江苏南京人,东南大学MBA在读研究生,现供职于杭州银行南京分行。

F830

A

1008-4428(2016)02-93-02

猜你喜欢
金融传统信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订阅信息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展会信息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