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城镇化建设瓶颈分析及路径选择

2016-12-28 03:39胡晨光
市场周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城镇化水平建设

胡晨光

河南城镇化建设瓶颈分析及路径选择

胡晨光

河南城镇化建设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全省城镇化率逐年呈稳步上升态势,并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其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瓶颈因素,制约着河南城镇化向纵深发展。西方国家城镇化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学习。坚持人、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逐步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

城镇化;瓶颈;路径选择

一、引言

近年来,河南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实际,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不断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全省城镇化率逐年呈稳步上升态势。我省制定实施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指导意见;郑汴一体化取得新进展,实现金融同城、电信同城;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和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加快;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和中小城市发展活力继续增强。着力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实施城镇基础设施扩容提升工程,一批市政设施建成投用,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加快。2014年,河南省城镇化率达到45.2%,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城镇人口为4819万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2014年河南省GDP总量为34938.24亿元,位居全国第5名,GDP增速位居全国第13名,固定资产投资额度为30012.28亿元,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城市环境、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逐渐完善,居民生活条件不断完善,城市整体功能不断得到提升,2014年河南省基础设施投资额度为3883.47亿元。随着高铁时代的来临,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进一步拓展了河南省城镇发展空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逐渐缩小了与全国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差距,并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然而,河南省城镇化发展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瓶颈因素,制约着河南城镇化向纵深发展。

二、河南城镇化建设瓶颈分析

在全国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每个省份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发展特色与制约因素。河南省城镇化建设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不足

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资金缺口巨大,就目前的财力而言,可调配的财政资金数额极其有限。由于政府筹资融资能力弱以及相关政策制度不配套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城镇建设资金筹措难度大,基本上体现了资金渠道实现难、融资程序难、资金变现难、政策性贷款难等。尽管有些地市政府成立了某些城市开发建设投资公司等投融资平台,主导区域内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工作,但由于这些公司起步较晚,受实收注册资本金、现金流等影响,融资成效尚不明显,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形势的需求,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制约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首要“瓶颈”。

(二)规划引领作用发挥不够

一是老城区规划落后,新城区规划落实不够。老城区规划层次偏低,功能重叠,造成了人口过于密集;已建成的新城区规划设计布局还不尽合理,规划站位低、档次低,住房过于密集,医院、学校、休闲等公共服务设施还不配套,缺乏地域亮点和文化特色。二是总体设计规划眼界低,修编不够及时,没有做到“三规合一”,这对城区框架拉大、产业集聚区建设和争取土地、项目等扶持政策带来了诸多限制。在撤村并城工作中,项目进展缓慢,推进难度较大。三是规划执行不够到位,依规建设的意识不强,执行规划不够严肃,随意改变规划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土地制约明显

在土地方面,土地包括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田,中央和国家土地部门要求按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申报,用增减挂方式解决,因为此程序需要的各种要件比较多,所需时间周期较长,这就直接制约土地审批手续的办理和重点项目的推进。

(四)城镇化发展不均衡,地区差异较大

因河南各地经济发展实力差异,导致各地市城镇化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2014年河南省地市GDP总额排名,郑州市GDP 为6776.99亿元,位列全省第一,洛阳市GDP为3284.57亿元,位列全省第二,南阳市GDP2675.57亿元,位列全省第三,郑州市人均GDP为72992元,位居全省第一,济源市人均GDP为66777元,位居全省第二。2014年城镇化率较高的地级市有郑州市,其中,巩义市城镇化率达到50.47%,新密市达到51.15%,新郑市达到50.46%;洛阳市,其中,偃师市城镇化率达到53.47%,孟津县为42.55%,新安县40.61%,栾川县42.71%,隶属三门峡的义马市则高达96.06%,基本全部实现城镇化。城镇发展的参差不齐,尤其中心辐射城市较少(河南目前真正意义上的辐射城市主要是郑州,洛阳虽然经济实力较强,但其位置限制了其辐射能量),一定意义上影响了河南经济的纵深发展和河南城镇化发展的下一步动向。

(五)城镇化质量有待提升

河南城镇化发展水平同全国相比并不慢,个别地市还超越了全国的平均水平,但是,城镇化发展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河南省很多城镇化发展片面追求速度,追求所谓的“国际化”标准,片面追求“华丽”的外表,而对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医疗需求、养老需求、社会保障需求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与政策,则显得有些“吝啬”,城镇综合服务功能较为欠缺,“交通拥堵”“社会保障不足”“失业率高”等“城市病”,长期困扰着许多城镇,城镇化发展质量不高。

三、西方发达国家城镇化建设经验分析

近现代西方国家,经过历次经济、技术、科技革命,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较高,人民生活富裕并充满激情,社会发展模式在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其经过长期的城镇化发展历程,在城市发展问题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参考。

(一)西方发达国家城镇化历程

西方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发展较早,但因为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时间的差异,导致各国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和特点也各不相同。

西方国家城镇化的真正发展是伴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而开始的。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强力推进,机械化工业生产逐渐盛行,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促进了社会的分工,工业的大力发展与社会分工的普及,工业集聚的地方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这就刺激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这些地方,在这些地方工作和生活,这就是较早的城镇化之路,当这种“城镇化”之风,席卷欧洲大陆时,城镇化的雏形已基本形成。“进入19世纪以后,发达国家的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村镇向小城镇发展,小城镇向大城市靠拢,城市数目急剧增加,导致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工业化的崛起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它在使工业生产明显发展和集中的同时,又促使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服务于城市的其他产业的兴起,为城市的生产和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吸引了众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据资料统计:“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过1%,1900年达到13.6%,1950年上升到28.4%,到1980年迅速增加到40.9%,2000年则达到了46.6%。从绝对数量看,1900年世界城市人口仅0.16亿,1980年已达到了18.07亿,80年间增加了百余倍。从城市规模上看,万人口以上的城市,1900年仅有30座,1975年已达到1966座。进入80年代以后,许多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已达到饱和状态,在西欧和大洋洲地区,城市人口的比例甚至超过了85%”。

正如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提出的:发达国家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大体上近似于一个“S”型曲线,在发达国家城镇化变动曲线开始阶段,其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城市化人口比重也较小,18世纪末期,开始加速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特别是进入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其城镇化发展已基本饱和,城市人口比重已接近70%的水平,之后,其城镇化发展水平又进入到“缓慢阶段”。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周期的差异,相应的各国城镇化发展水平与时间也大相径庭。比如“1921年英国的城市人口比重已达77.2%,日本同年不到20%,但英国城市人口比重从26%上升到70%经历了约90年的时间,而日本只用了40年的时间。即使到今天,发达国家之间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差异也依然存在”。

(二)发达国家城镇化的特点

发达国家在城镇化发展历程上,尽管存在水平和时间上的差异,但其有一些共性的特点,值得我们学习。

1.发展较早

西方的城镇化发展始于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工业革命,英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也是近代城镇化发展最早、最快的国家。“从1801年到1851年的半个世纪里,英国5000人以上的城镇由106座增加到265座。城镇人口比例由26%增至45%,到1900年上升到75%,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镇化的国家。19世纪开始,法、德、美等国也相继开始了工业革命,城镇化的进程在西方国家大幅度铺开。例如,美国1800年时城镇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6.1%,到1890年就上升到35.1%,城镇数目也由33座激增到1384座”。

2.城镇化水平较高

西方国家城镇化水平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初步成型,尤其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国家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经济的高速腾飞,西方国家的城镇化水平已基本饱和,城镇人口的比重约占70%之多,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发展水平。

3.“逆城镇化”现象的出现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城镇化进入“缓慢阶段”,甚至出现“逆城镇化”现象。所谓“逆城镇化”,是指“城市人到农村买地购房导致人口从城镇往农村的回流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多学者研究了这个现象,也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笔者的观点是:这种现象是城镇化过度发展的产物;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满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为了追求一种更自然的、更绿色的、更放松的生活方式;释放工作压力的一种方式。

四、结语

目前,河南城镇化建设正在大力推进,同时,我们面临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趋势,没有哪个国家和地区,能够关起门来自己发展,所以我们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要充分考虑国内与国际两个因素,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为此,本文提出如下相应策略:(1)城镇化建设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尽量避免出现城镇化发展水平大大超越经济发展的局面,尽可能避免城镇化脱节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情况。城镇化发展应该是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驱动的自然而然的产物,而以城镇化驱动经济和科技,有的时候效果不一定好,甚至背道而驰。国际上比较典型的是拉美的一些国家,它们的城镇化水平与西方国家基本一样,但经济发展水平却不可同日而语。国内一些省市也是如此,为了“城镇而城镇”,大规模搞房地产开发,远远超越了当地人民的实际需求,与经济脱节,房子建好了,“城镇化”表面上是有了,却成为媒体经常曝光的“鬼城”。这难道不是城镇化盲目扩大的后果吗?(2)城镇化建设蓝图设计规划要科学、合理,尽量避免“官本位思想”。城镇化建设与发展关系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其建设一定要科学、合理,不能成为某些官员“官本位”的牺牲品。有些城市在建设中,缺乏科学而合理的规划,造成大量人、财、物的浪费,给国家、人民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有许多刚建好没多久或者正在建设的工程、设施、建筑就地拆除、报废,这样的例子还少吗?(3)城镇化建设不能忽视农业的发展。农业是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是整个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特别像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其意义更不言而喻。(4)坚持人、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我们的城镇化应该是“绿色”的城镇化,在大力推进城镇化的同时,一定要关注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同时,逐步解决城市拥堵、教育、养老、社会保障等城市病等问题,逐步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

[1]《河南省统计年鉴》.2015.

[2]李明明.河南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分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3).

[3]张欢.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与河南城镇化发展对策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11.

[4]张军.河南城镇化发展与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7.

[5]彭兴菊.河南省城镇化进程现状及发展建议[J].当代经济,2013.

胡晨光,男,河南内黄县人,濮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理论与实践。

F127

A

1008-4428(2016)03-47-03

本文系2015年度濮阳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项目《河南新型城镇化发展问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城镇化水平建设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张水平作品
作家葛水平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城镇化与报纸双赢——二论赢在守护这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