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6-12-28 01:05郭怀照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36期
关键词:报关单归类实务

郭怀照

(三江学院商学院,江苏 南京210012)

《报关实务》是应用型院校国际贸易、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专业课程,在课程体系结构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它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进出口报关的实际操作能力,是国际贸易专业知识与技能模块中重点培养的核心能力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熟悉与海关管理和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不同类型海关监管货物的报关程序,能够熟练正确填制报关单据等业务知识。能够胜任外贸行业的货运代理、单证处理、报关、报检和进出口收付汇核销等具体进出口业务相关工作。

1 当前报关行业面临的新形势

为落实国家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要求,从2014年起,海关总署取消了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报关从业人员由企业自主聘用,由报关协会进行自律管理。为了满足报关业务专业性和复杂性的岗位的需要,由中国报关协会组织实施的报关水平测试应运而生,此测试更加注重实际的业务操作技能的考查。

报关水平测试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和业务技能两部分。基础知识主要考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和单证实务等内容,注重贴合新政策,新规定的实施;业务技能部分主要包括进出境报关、报关单填制、保税加工备案申请与核销、商品归类和报关核算等5个模块,增加的技能部分,是水平测试的一大特色。如增加了QP系统(即Quick Pass,快速通关系统)录入报关单的操作,以及加工贸易的业务操作等。我们知道,现在的报关员,虽然学过填单,但是除了报关行打单员外,基本上不会QP打单。此水平测试部分加入QP的录入操作,对于提升报关单填写认知,为将来适应与选择岗位有很大的帮助。

这一措施带给我们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关课程授课教师的很多思考,也促使我们重新定位《报关实务》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法和手段,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思路上,应该做出相应调整和改革,实现与时俱进。

2 当前教学现状及弊端

2.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般还是采用教材和PPT课件相结合的理论讲授法,授课教师讲解概念、例题和习题,课后学生做作业,按照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的先后顺序按部就班进行讲授,这样的教学方法比较注重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有利于实现应试教学目标,但由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没有真正遵循合二为一的指导理念,不利于实践操作技能目标的实现。

2.2 知识内容体系还不够全面

报关业务要求报关人员掌握与进出口贸易相关的整个体系内容,具体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单证制作、货运代理租船订舱、报关专业知识等。如在报关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学习的贸易术语,常用的适用于水运的FOB、CFR和CIF,以及适用于多种运输方式的FCA、CPT和CIP等六个术语,相互之间容易混淆,这一部分往往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又如在《单证实务》课程里应该掌握的制单、审单和改单的业务能力,报关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否则会影响到报关单制作等相关内容,从而导致无法正常地开展报关业务。但在教学过程中,《国际贸易实务》和《单证实务》作为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在讲授《报关实务》时,往往其很多内容学生已经遗忘或者记忆混乱、张冠李戴,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不了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也就影响了本课程的学习。

2.3 教学内容系统性欠缺

在传统的课程学习中,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经常遗忘前面已学内容,对一整套报关流程并没有整体概念,当然就无法进行实践操作。以一般进出口货物报关为例,传统的课程讲授内容只涉及申报、查验、征税和放行四个业务环节,在申报环节只强调报关单位应该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以什么形式进行申报,以及申报迟延滞报金的计算等内容,并没有融入申请进出口许可证、商品归类、报关单的填写等,在征税环节也没有把进出口税费的计算部分一起讲解,所以学生学习的内容是零散的。另外,学生应该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海关监管货物在报关时是否需要前期阶段、后期阶段以及在前期和后期阶段需要报关人员完成哪些工作、准备哪些单据等业务要熟练掌握,但学生经常不是忘记,就是混为一谈。

2.4 与实践应用配套的教材欠缺

一本好的教材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来说都至关重要。在教材的选用上,目前的大部分《报关实务》教材还都偏向于理论,而更贴近于实际业务的报关水平测试教材则更适合考试,不适于在教学课堂上当作教材使用。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授课教师要么借助报关实训软件,调整教学知识模块的顺序,要么自行编写补充辅导教材或讲义,这些无疑都加大了授课教师额外的工作量,占用了很多时间。这样的话,教师没有足够的精力去认真研究设计和安排有效的模拟训练,去引领学生融会贯通并掌握所有的知识点和内容。

2.5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安排不合理

应用型本科院校一直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一培养目标。很多高校往往在总课时不变的前提下,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量,这就不得不压缩理论课时量。这样安排的后果就是,在学生对于报关基础知识尚未掌握的情况下,就直接到实训机房进行模拟教学软件的操作练习,根本就实现不了所谓实践教学的教学任务和目标。

2.6 授课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我国大部分高校招聘教师时都以学历作为硬性条件,一般都要求要具备硕士研究生学历。目前,我国几乎都是高职类院校才开设报关和国际货代专业,所以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从事《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的教师几乎均为非报关专业毕业生,大部分都是毕业于国际贸易学相关专业,毕业后直接到高校从事教学工作,对报关业务普遍存在没有实践经历、实际业务不清的现象。而大量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毕业于报关专业的报关领域从业人员,由于受到学历等方面的限制,使得其没有机会到高校任教。

3 基于报关业务技能构建课程知识体系

传统《报关实务》课程的知识模块一般是各自为政、独立教学的,学生感觉不到知识的连贯系统性。从报关业务技能来看,在教学中应该按照《报关业务操作规范》的要求,借鉴职业技能大赛的经验,以及中国报关协会组织实施的报关水平测试的具体要求,根据报关业务技能的需要,对《报关实务》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与改革。以培养学生的报关业务能力为目标,重新构建课程知识体系确定知识技能点,以报关工作过程为主线重新整合。

3.1 分析报关员的工作过程,构建课程知识体系

3.1.1 报关业务基本工作程序

报关是指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进出境物品的所有人、进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或他们的代理人向海关办理货物、物品、运输工具的进出境手续及相关海关事务的过程,是国际贸易业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报关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海关的业务监管水平和通关效率。因此,必须全面而透彻地分析报关员的具体工作任务及其过程,并能够将报关工作任务转化成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

(1)工作程序一:申报。

申报是指报关单位依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在海关规定的期限和地点,采用电子数据和纸质报关单的形式,向进、出境地海关报告货物的实际进出口情况,并接受海关审核的行为。

(2)工作程序二:配合查验。

海关查验是指海关为了确定报关单位向海关申报的内容与进出口货物的实际情况是否相符,或者为了确定商品的状况、归类、价格和原产地等,依法对进出口货物进行实际核查的执法行为。

海关通过查验,检查报关单位是否存在瞒报、伪报和申报不实等行为,同时也为海关的统计、征税和后续管理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报关单位将报关单及随附货运单证提交给货物进、出境地海关,海关对报关单进行审核,对需要查验的货物由海关进行查验。

(3)工作程序三:缴纳税费。

海关查验无误之后,核对计算机系统计算的税费,开具税款缴款书和相关票据。报关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向指定银行办理税费缴付手续,缴款成功后,报关单位即可报请进、出境地海关办理货物放行手续。

(4)工作程序四:提取或装运货物。

报关单位在依法办理了进出口货物的申报、配合查验、缴纳税费或提供担保等手续以后,海关对进出口货物做出结束进出境现场监管的决定,允许货物离开海关监管现场。现场放行一般是由进、出境地海关在进口货物提货凭证(即提货单)或出口装货凭证(即装货单)上加盖海关放行章,报关单位持加盖了放行章的提货单或装货单,凭以到货物进、出境地的港区、机场、车站等地的海关监管场所办理提取进口货物或将出口货物装上运输工具的手续。

3.1.2 构建课程主要知识体系

在深入报关业务一线,以及同相关企业人员商讨、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主要报关业务技能点。可以将整个报关业务技能分成若干个部分,报关基础知识部分,包括报关与海关管理、对外贸易管制制度、与报关有关的进出口法律法规;报关程序及报关单填制部分,包括一般进出口货物、保税货物、特定减免税货物和暂准进出境货物等不同类型海关监管货物的报关程序及其报关单填制;进出口税费部分,包括货物原产地的确定、完税价格的计算、进口环节税等各类进出口税费的计算。

本文认为应把报关业务流程中的工作流程作为主要的教学环节,并对此进行深度剖析,同时结合报关职业能力测试的相关要求,提炼出以下六个主要知识点:

(1)报关基础知识;

(2)进出口货物的通关程序和步骤;

(3)进出口报关单等相关单据的缮制;

(4)对进出口商品进行归类,查找确认商品的8位税号;

(5)进出口税费核算;

(6)进出口业务操作流程。

3.2 根据知识技能点,建立相配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确定知识技能点后,就是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应该不同于重点高校的纯理论教学,相对来说,学生缺乏积极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特别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因此,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则显得至关重要。

3.2.1 报关基础知识部分的教学方法

报关基础知识部分的教学,应综合运用课堂讲授法和课后指导法进行。课堂讲授是采用教材和PPT课件结合的理论讲授,以教师为主,在课堂上授课教师讲解概念和相关例题、习题。课后指导是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如慕课和资源库这样的开放性网络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学和预习,培养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浏览如海关总署等相关网站、阅读教辅参考书等方式,以达到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

3.2.2 报关程序及报关单填制部分的教学方法

不同类型海关监管货物的报关程序及报关单填制部分,为本门课程的重点内容,应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首先,我们先通过课堂讲授进行理论讲解,让学生直接、快速、精炼地掌握各类货物的报关程序基础知识。其次,教师通过直观演示法对实训教学软件进行程序上的操作,使学生理清报关的系统知识体系。再次,在实训实验室对学生进行分组进行校内实训,给每个小组分配任务,让学生分别担任不同的业务角色,模拟报关业务的现场活动进行报关训练,由教师对学生实训操作结果进行点评。之后,由学生对小组的实训进行总结,并形成书面实训报告,保证学生对报关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的质量。最后,教师可带学生到报关单位等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参观,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对学生来说,去报关企业顶岗实习是最理想的实践方式,但外贸企业的行业特点也决定了很难把学生大批量地外派到企业进行真正的业务实践。因此,进一步完善学校机房内部的场景式模拟实验室,是相对而言最合适的实践教学场所。在实践模拟过程中,尽可能地邀请报关企业相关人员到学校模拟实验室进行业务指导,这样结合的话才能达到理想的授课和学习效果。

3.2.3 进出口商品归类部分的教学方法

由于商品归类的技术性和复杂性,无论是实际的报关业务,还是在报关职业能力测试中,商品归类都是一个难点和重点。

对于进出口商品归类部分的教学,教师在每次授课前,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建立预归类团队,以小组为单位成立若干报关企业,提前布置工作任务,供各归类小组预习。如让学生预习各归类总规则的主要内容、各类注释、章注释及归类方法,指导学生通过浏览网络、亲临超市或商场现场查看商品等途径获取商品知识(如商品的规格、成分等基本要素),可以制成图片集,并选择性地对商品进行预归类。在授课过程中,当小组成员掌握相关归类规则和归类技巧及思路后,各小组的任务就是对教师或其他小组提供的授课前准备的素材进行归类,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商品归类的课堂练习。另外,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也可以在练习过程中,设定竞赛环节,调动大家对商品归类的学习积极性。

3.2.4 税费计算部分的教学方法

进出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等税费计算部分,采用讲授和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先对知识进行课堂讲授,然后结合相关案例,特别是苏南地区的有关进出口案例,进行税费计算的练习,最终达到学生熟练运用知识、巩固知识和掌握税费计算技能和技巧的目标。

4 结论

总之,《报关实务》是一门实际操作技能要求很高的课程,在报关水平测试改革的新形势下,授课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和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能动性。使学生在掌握报关业务理论知识的同时,又切实提高其业务操作能力,为国际贸易业务领域培养业务能力扎实、素质全面、能够胜任各报关业务岗位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1]张艳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J].物流科技,2014,(1):132-133.

[2]杜红艳.《报关实务》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改革——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视角[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10):193-194.

[3]郭丽霞.基于工作过程的《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2):166-169.

[4]刘秋民.高职海关商品归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37-39.

猜你喜欢
报关单归类实务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Happiness through honorable actions
“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背景下 新版报关单结构分析及新增项目填报
租赁贸易货物报关单填制分析
加工贸易下货物进出口报关单填写常见错误解析
分式方程应用题归类解说
ODI实务
FDI实务
从内部审计的角度探索跟踪审计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