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德育的集结号

2016-12-27 18:23王玉芳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做人品德学会

王玉芳

《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德育课程尤其注重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并注重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反映儿童的需要,帮助儿童参与社会,学会做人,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促进儿童思想品德与社会性发展。学生每天都会无处不在地接触大量的人和事,因此,德育教学不仅存在于课内,更存在于课外。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意识德育的存在,养成自律的习惯,培养对德育的认识,应是德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在日常教学中的探索、寻找,我觉得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一、立足文本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去讨论、去交流,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在教学中,孩子们始终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参加学习活动,愿意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同时,老师适时给予学生一些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而课堂教学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让学生在沟通、行动中去明悟文本。

作为教师,我认为这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明白几个道理,而是要让他们通过学习《品德与生活》课,转化为孩子们一种内在的社会倾动力,那就是: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二、开放课堂

作为低年级的学生,对学校里的一切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心。这时候,老师可以抓住他们的好奇心及时引导学生去认识新的老师、同学……自己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用什么样的语言?究竟该怎样交流等等。当熟悉了班级一切事物之后,还可以带学生参观校园,认识校园内门牌、标语牌等。学生在这些开放的活动中去培养良好的品德,去约束、自律自己。

当然,品德与生活课的产生,确实向老师提出了挑战。我们要让它成为成功殿堂的又一途径,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和让学生喜欢的学科,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去体验,在“动”中获得直知,培养能力,养成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品质,也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个性的舞台,在学习中掌握知识、体验快乐、学会做人。

三、走出校门

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处处看德育。儿童的品德源于他们平时生活中的认识和感悟,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这个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从而内化为内心深处的品质。因此,校内的一切都成了学生的模范,看到好的举动,无形中就得到好的熏陶,看到不良的举动,无形中得到了坏的印迹。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取舍,学会选择,让学生形成基本的做人处事的理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这才是真正的小学德育课程的根本目的所在。

总之,学生每天都会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各样的事。让学生真正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将继续探索,让我的学生从我做起,热爱生活,学会做人。

猜你喜欢
做人品德学会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好学者贤
学会分享
成功箴言
品德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图趣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做人要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