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飞(1913—2013),原名谢琼香,海南文昌人。192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8月转为中共党员。1934年在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政治保卫局工作,10月参加长征。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副校长等,全国政协委员。
十二个铜板买个梨
1935年4月,中央红军进入云南省境。沿途太阳暴晒,水味苦涩,红军指战员苦不堪言,不少人病倒了。一天黄昏,干部休养连来到云南边境一个小村落。谢飞、钟月林、刘彩香三个女红军,搀扶着病重的吴富莲走进一间低矮的屋子。在稻草里,她们发现了一筐梨。谢飞给房东留了条子:“老乡,我们是工农红军,路过此地住在你家。我们有个病号正在发高烧,买了你一个梨,现留下十二个铜板。没有征得你的同意请原谅。”
筹粮险被箭射中
干部休养连到达彝族地区宿营后,为了筹粮,女人们找遍了村寨不见彝族同胞,也不见一粒粮食。谢飞只好和几个女伴进山寻找躲在山里的村民。好不容易看见几个人蹲在山崖边上,于是谢飞和大家商量了一下,便朝着他们开始喊话。刚说了没几句,突然一箭射来,差一点就射中她们。这时,女人们才醒悟过来,少数民族是不懂汉语的。但她们不能退缩,连里百十号人还等着米下锅呢。
为了不使彝族兄弟误解,她们商量好,由谢飞一个人一边向山上走,一边解释她们的来意,并告诉他们红军的政策。谢飞冒着被射中的危险,一步一步挨近这些蓬头垢面、穿得稀奇古怪的少数民族兄弟,边走边不停地向他们宣传红军的政策。终于,一个稍懂一点汉语的人走下山崖。女人们像见了救星一样,拿出随身带的钱、物给他,他才被打动。随后,他用本族语言与山崖的人们交谈,请他们下山来,卖粮食给红军。
生命中唯一情缘
谢飞和刘少奇熟悉起来,是在红军到达瓦窑堡以后。谢飞做好了大干一番革命事业的准备,她的名字就是在这一时期改为“谢飞”的。在工作上,谢飞很努力,经常与上级部门有所联系。工作上的接触,给她和刘少奇的感情发展添加了催化剂,刘少奇很喜欢这位性格像男孩子一样爽快的小姑娘,谢飞也非常崇敬这位清瘦而书生气很浓的工人运动领袖。很快,在邓颖超的撮合下,谢飞与刘少奇也和当时的许多人一样,在瓦窑堡这座小城里举行了朴素的婚礼。
不久,中央派刘少奇主持北方局工作。1936年1月初,谢飞随刘少奇离开瓦窑堡去天津,踏上了新的征程。他们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注意,刘少奇化装成做生意的小商人,谢飞则化装成一个家庭妇女,在天津开展地下活动。谢飞默默地在刘少奇的背后,一边自己努力地工作,一边操持着刘少奇的日常生活起居。1937年后,谢飞回到延安,进了马列主义学院学习。
(本栏目由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四渡赤水纪念馆协办)
责任编辑 / 彭月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