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新加坡信息技术教育细节

2016-12-27 12:32杨燕燕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新加坡信息技术教育

杨燕燕

前段时间,笔者有幸参加了由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中学计算机专业教师进修班,赴新加坡学习。期间走进新加坡的中学,聆听来自各方教师的教育声音,观察他们对待学生的一言一行,感受新加坡的教育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能量的。一路走来,颇受教益。

学习能量是英国教育界近年来提出的有关“学会学习”的新理念,目前正在中国本土构建。学习能量有七个维度,与新课改有着紧密的联系。那么,新加坡是如何通过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量呢?接下来,笔者会用学习能量的七个维度框架来分析新加坡的教育。

新加坡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能量

走进新加坡,近距离观察它的教育,笔者最大的感受是:新加坡的教育体制尊重学生个性,并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培养和发挥。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每个学生都能循序渐进地发展自己独特的天赋和兴趣。

1. 改变与学习

改变与学习呈现出的是学生能够改变并有意愿随着时间改变,成长为一个学习者。这是一个积极的学习过程,会带给学生自信。新加坡如何促进学生的改变,增强学习的自觉呢?首先让学生从小树立国民观念,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且随时更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

(1)从小就有的国民观念。要了解新加坡的教育,首先要了解新加坡的政治经济体制背景。总理李显龙强调,新加坡政府的福利原则是不养懒人。他说:“如果你愿意工作,而且肯努力,我们会提供援助。但如果你什么都不做,那我们不会帮你。”所以,我们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都要自食其力地工作,这就是政府传达给国民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孩子们从小就接受这样的理念。在此基础上,新加坡国民教育的内容百花齐放,从校内正式课程到校外异彩纷呈的实践活动。

(2)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无”教材。在新加坡很难看到教材,因为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太快,固定的教材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新加坡中小学都设置了信息技术课程,学生从小学开始,作业都是必须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完成的,他们在应用过程中已具备了基本的信息技术素养。

2. 意义建构

(1)海外游学之浸儒学习。新加坡如何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在参观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以下简称“NYP”)的工商管理系时,笔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词,叫“海外浸儒学习”,意指海外交流,教者孜孜以求让学生时刻谨记自己炎黄子孙的身份。新加坡的学生都精通双语,掌握高科技的知识,他们特别注重两门课——数学和英语。新加坡的学校常有海外交流的活动,这样的方式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随之拥有改变与学习的意识,产生兴趣,把理论与实践经验连接起来,这些对于意义建构都是很好的策略。

(2)随处可见的讨论交流。为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我们参观各个学院时,随处可见师生围坐一圈授课讨论,或者学生四五个人围坐讨论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建构意义的方法是,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纠正错误或片面的认识。

(3)教育工厂助意义建构。这是NYP的一大教学特色,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止为了就业,而是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这体现了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的原则,学校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其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知识意义的完整建构。

3. 探究意识

(1)人文环境助推探究意识。新加坡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参观中华中学时,迎面见到的学习场景,让我不禁在脑海中串联起多幅画面。一是在一个布置得艺术气息浓厚的走廊里,放置长方形桌椅,仔细一看,桌子上都是被描摹得很生动的画,三两个学生围着一位年轻老师轻声交流。他们的眼神里满是探究的渴望。走廊下,微风习习,我不禁沉思:探究意识就是去探寻未知领域的愿望。二是我发现学习场所不局限于教室、连廊以及教室外的学习椅,即使树下都有学习的场所:一把大伞,一张圆桌,几个学生与老师,构成了学习最美好的风景。我们一直关心教与学的关系,在如何激发探究意识的思考里,我们意识到,如果教育的场所处处为孩子设计,处处为孩子着想,人文的关怀处处存在,那就是校园里的隐性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

(2)不放弃任何一个展示机会。走廊变成了橱窗展示的空间,任何一个能看到的地方都放置着学生的作品。信息技术系墙壁上的电视机里永远播放的是学生海外游学的影像和照片,学生在学校里四处都能看到自己的身影。学习能量是一个全面的体系,是把学习者当成一个整体的人来思考,所以我们更应该关注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

4. 创造力

(1)创新与创业框架。新加坡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力?中华中学几年前已有创新与创业课程,由师生各自组成创新与创业委员会,率领校内的创新与创业项目。中一生在创新与创意工作坊学习创新的概念,同时设计有实际用途的产品。学生也通过工艺课学习如何结合设计和市场价值理念。升上中二后,他们参加宜家的学习之旅,到了中三则参加全国创业或设计比赛。科技与绘画是中华中学的特色,NYP也有提供给中学生的学习实践机会。笔者认为,重视国际间的青少年科技交流,让我国学生在国际处于领先地位,正是教育者和管理者要挖掘并实践的。

(2)NYP里的零售商店。新加坡的教育正在提供给学习者更多的真实情境,比如工商管理的各个零售店(教学工厂),全部是由学生负责运营,在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环境里,为学生提供实际的、有效的学习经验,同时注重把相关的科研成果转化成应用。通过学院的区域与国际化项目,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全球化意识,帮助他们应对全球化挑战。

(3)艺术博物馆的动画片。参观完新加坡国家博物馆,我们又到了艺术博物馆,感慨信息技术的发达。那正有幼儿园孩子的艺术展演,其中放映厅里滚动放映的就是好几部NYP动漫设计的学生团队制作的短片,卡通形象丰满,情节有趣,富有哲理,不时逗得观众哈哈大笑,孩子们舍不得离去。可以看到新加坡的社会重应用,积极给学生开拓空间,每一位公民都有报效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5. 学习关系

(1)制度下和谐共存。新加坡如何优化学生的学习关系?作为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国家,新加坡一直秉承一种真正包容的文化态度,尤其在对待外来人口上,充分体现出了一个开放且多元化国家的风范。在NYP的培训人员,学院会设置“茶歇”,在培训中场休息的时间里,如上午十点半,或下午三点提供茶点、咖啡等。在这一刻,人们放下拘束,谈笑风生、轻松惬意。这一人性化的细节,促进学员与老师的交流,学员之间的学习关系融洽,处处体现人性关怀,细致入微。

(2)学生只要在一起。你在NYP随处可见的是微笑着的三五成群的年轻人,在图书馆看到的是在一起学习的抱团式的学生,也有允许小声讨论的房间供其选择。对于他们来说,重要的是在一起,而不是在一起做什么。图书馆采用科技化管理,入口处没有图书管理员,有几台触摸式预约学习房间的机器。既有随意自由的沙发座、休息间,也有完全静音的学习室可以选择。在NYP夜晚操场上,我们遇上正准备比赛的学生们。几十人的团队,光着脚丫在跑道上,听领导者喊口号,精神饱满,满身都是汗水,全情投入地参与准备比赛中。多给学生在一起的机会,不管是做什么,学生一定会收获很多。

6. 战略意识

(1)思考的学校,学习的国家。新加坡是如何提升学生的战略意识的呢?最近几年来,新加坡在教育上推出了不少重大举措。其中宏观层面的是1997年新加坡教育部提出的“思考的学校,学习的国家”的总目标。具体包括思考技能、信息技术和国民教育三个重要方面。

在新加坡教育部的教育发展蓝图中,有一项结合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育的规划,称为资讯科技教育总计划。该规划认为,未来技能的焦点将集中于思考、学习和交流等方面,而基于信息技术的教与学则是获取上述技能的关键途径。该总计划共包括四个主要目标:一是加强学校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拓展和丰富学习环境;二是鼓励创造性思维、终身学习的习惯和社会责任感;三是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为教育改革带来创新的生机;四是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行政管理方面的优势。

(2)硬件建设。新加坡政府在1997~2002年间共投资20亿新元为全国各中小学和50%的教师配置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其目标是到2002年时,学生与计算机的比例基本达到2∶1。相应地,学生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达到总课程时间的30%。另外,该总计划还为每一所学校提供遍布校园的网络设施,为小学四年级及以上的教师和学生配置电子信箱账号。据我们观察,校园里计算机数量相当多,网络设施遍布校园。

(3)软件开发。在软件和课程目标实现匹配之后,信息技术应当被引入所有的学科科目中。这是政府的战略意识,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能量的发掘,正是其前瞻性和长远的目光所决定的。新加坡教育部在1998年时推出了一个以教师和家长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教育电子坊”网站。其中包括电子图书馆(含有大量的软件资料介绍、网站链接、电子录像片等)、电子咨询台(提供与教育信息技术有关的协作性研究项目的信息)和电子展厅(介绍与教育信息技术有关的革新项目的相关信息)。

7. 心理弹性

(1)中小学段的分流。新加坡如何增强学生的心理弹性?我们知道,学习者在达成学习目标时,如果心理弹性大,那么完成得就出色,反之,就会显示出学习的软弱和依赖,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

为了适应学生的能力差异,根据不同的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分流,是新加坡教育体制的一大特征。因为有更多的选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以按照能力发展的不平衡来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求学途径。这样可大大削弱唯一目标性,按学生的发展潜能接受教育。新加坡的小学采用六年制,中学是四年或五年,即特别课程、快捷课程、普通学术课程和普通工艺课程。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教育方法是灵活多变的,是适合学生发展的。

(2)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强调了教学在发展中的主导性、决定性作用,揭示了教学的本质特征不在于“训练”“强化”已形成的内部心理机能,而在于激发、形成目前还不存在的心理机能。由此,新加坡的教师必须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

笔者在新加坡进修,针对其优势和自身在教学中的不足进行了思考。我们不迷信新加坡,如果用西方的概念和理论来看中国、理解中国,往往会产生错觉。很多人喜欢用西方的话语体系来看中国,这就好比用苹果的理论看待橘子一样。用苹果的方法来改革橘子,一定行不通。新加坡华人占了绝对多数,基本上是一个华人国家。这一点似乎表明新加坡经验较之其他国家,对中国更具相关性。

1. 用项目法,小步子教学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实现自我生命价值,学生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这样的统一是教育者共同追求的。笔者在新加坡参加了多次培训课程,获益颇多。聆听NYP陈老师有关加涅的小步子教学法后,发现这一方法也适用于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囿于条件,在各地的信息技术教育不均衡的条件下,建议使用项目教学法。教学时,布置3~4个项目供学生选择,如公益环保、绿树成荫、节水节电等。确立目标,小步子制作,等学生完成了部分作品,回过头来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做这么多。他们会在惊叹自己的能力之余,改变学习的态度和方式,反过来激发更多对于自己的学习能量的认识。

2. 严格制度,重视人文

虽然新加坡死刑鞭刑依旧存在,制度严苛,但不可否认的是,制度的严厉下,他们获得了最大的自由。新加坡从小建立起严格诚信的考试制度,考试作弊一次,全部课程成绩作废。笔者通过观察新加坡教育细节,认为在专用网络教室教学时更应严格规范各项制度,重视学生个性培养,以学生为本,给予人文关怀。同时在校园公众视线里可建立由学生布置展示的橱窗,不放弃任何一个让学生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心存归属感。这将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心理弹性,而且能激发他们的学习能量。作为一线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通过对新加坡教育的观察与思考,发现其合理之处,要敢于借鉴和尝试,从而实践新的、更适合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与方案。

参考文献

维果茨基,余震球选译.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377.

任凯,蒂姆·斯莫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能量”[J].课程·教材·教法,2013(2):29-35.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东方中学)

猜你喜欢
新加坡信息技术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加坡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