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2016-12-27 09:47吴松伟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28期
关键词:保障体系教学质量大学

吴松伟

摘要:为了更好地改善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丰富大学体育课程知识内容,增强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力,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自觉锻炼习惯,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结合当前大学体育教学实际,对我国大学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构建,以促进大学体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大学体育教学保障体系由三个子体系组成:大学体育教学目标设计与质量管理体系、大学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和大学体育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体系。

关键词:地方院校;大学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8.090

1 构建大学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大学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指把影响大学体育教学效果的体育教学和体育管理等系列活动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保障大学体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统一体系。本文所指的大学体育教学是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不包括体育类专业教学。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人们的健康意识进一步增强,然而我国的大学生体质水平指标却并不尽人意,近些年来,进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呼声越来越高。“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体育教育思想屡见不鲜,面对我国目前的大学体育教学现状,怎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体育教学质量有一个根本的改善呢?一套科学的切合实际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恰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它对促进体育教学科学管理,改善体育教学效果,提升大学体育教学质量等意义重大。

相反,如果大学体育教学工作中缺乏科学的质量监管体系,那么大学体育教学工作就难以持续、健康地发展,教学质量自然下降,势必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改善进程。大学体育教学质量应当是指通过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而表现出的学生学习效果的多种目标要素,指向的是体育教学效果,而非过程。教学质量是素质教育背景下高等学校的生命线,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教育的始终,而构建大学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大体育教学质量。因此构建大学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

2 影响大学体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首先是人的因素。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管理的核心是人,管理的动力是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只有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师生教与学的“互动”以及管理者的“教学服务意识”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潜能,通过规范的教学保障体系促使其形成合力,实现真正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其次是体育教学、体育教学管理、体育教学研究等因素。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体育教学日常管理、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体育教学评价与反馈、体育师资建设水平和体育科研水平等因素。

最后是对体育教学过程的管控力度。大学体育教学过程是提高大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切入点和关键点,多种体育教学与管理因素共同作用于体育教学过程,并决定的其质量的高低,因此必须通过管理和引导机制将影响体育教学过程的各相关要素捋顺、整合,形成一个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序的统一体,它们相互促进,形成合力,不断推动大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3 扩招以来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三个突出问题

尽管我国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如“快乐体育”、“三自主”及“俱乐部式”等教学模式的改革,但目前的大学体育教学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首先,从大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看,我国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指标并不理想,甚至还有下降。其原因尽管很多,不可否认的是,大学体育教学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现阶段的大学体育教学更加注重传授给学生体育技能,授课的地点几乎都在户外场地,户外教学环境的开放和嘈杂使教师几乎都是在直观地进行技能教学,而学生则是通过观察和模仿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除了学习体育技术和技能外,并没有学会如何锻炼身体,体育教师也没有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自觉体育锻炼的习惯。有对湖北省部分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79.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并没有掌握一至两项健身手段或健身方法,68.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养成自觉体育锻炼的习惯。

其次,从教学班容量来看,扩招后大学体育课的班容量及体育教师的课时量都大幅提升。抽查部分学校得知,扩招前体育课堂班容量一般保持在20~25人之间,扩招后增至35~45人之间,与此同时,体育教师的课时量也由扩招前的每周14左右增加至20节左右。在班容量和课时量大幅增加的新形势下,如何进行有效的大学体育教学,如何保证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数量,况且当前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正处在由传统的统一性向多样性转化进程中,大学体育教学确实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最后,从大学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看,从传统的教师主导的“培养与发展”教学理念到后来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满足和适应”教学理念,从传统的“统一教学”改革发展到“俱乐部式教学”以及“三自主教学”,都是基于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尽管指导思想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又不得不让我们沉思。如“三自主教学”中,体育教师、体育项目和体育上课时间等都由学生自主选择,由于缺乏相应的体育教学管理机制和教师的引导,学生们往往选择避免日晒的体育项目、选择易过、能得高分的运动量小的项目,使得“三自主”成为真正的“三容易”。这些都与敢于吃苦,勇于挑战,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相背离。

4 大学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根据近几年大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学体育教学实际和大学体育教学质量保障的特点,将保障体系按三个部分来设计。按保障功能不同分为大学体育教学目标设计与质量管理体系、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和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体系三个子体系。其结构基本框架图,如图1所示。

4.1 大学体育教学目标设计与质量管理体系解析

大学体育教学目标设计与质量管理体系是大学体育教学目标的总设计和决策部分,新形势下,大学体育教学目标设计和体育教学内容选择必须基于以下几点。其一,其设计要有利于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要倾向于学生掌握体育锻炼技能,倾向于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其二,在班容量大和课时量多的情况下,解决好大学体育教学中“尺度”的问题,设计出既保质又保量的最优化大学体育教学方案;其三,在以人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下,设计出切合实际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符合现代体育精神理念。这个体系由专家管理系统根据各个院校大学体育教学实际来设计完成,再由行政管理系统来具体组织和执行,它是大学体育教学质量评判的出发点。

4.2 大学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解析

大学体育教学质量评估是指对影响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各因素的评估。它依据制定的大学体育教学目标和一定的大学体育教学评测标准,对体育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进行系统测量和调查,评定出“教”与“学”效果的优点和缺点,为体育教学管理者和决策者的体育教学改进和改革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它是大学体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评估,任何管理都不完整,大学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对提高我国大学体育教学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评估必须根据大学体育教学的总体规划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按照严格的规范程序进行,收集的信息要全面。

大学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主要包括专家评估、教师自评与互评、学生评估及教研室评估系统。多层次、多角度对大学体育教学管理水平、体育教师教学、学生体育学习、课外体育锻炼情况和课外体育竞赛等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教学质量评估。尤其是要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知识和手段的掌握、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促进以及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方面的评估,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体育意识情况和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状况,也要体现出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水平,这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体现,也是大学体育教学质量评估最重要的内容。为了更好地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学生评价体育教学质量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程的组织教学、教师的知识技能掌握和熟练程度、教师上课的热忱、责任心的体现、对学生个人的关注和尊重、课程的进度和教学效果等方面。

4.3 大学体育教学质量反馈体系解析

高效的大学体育教学信息反馈体系是不断提高和强化监控大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在体育教学管理中实施有效监督和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体育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体系主要用于监控大学体育教学质量,它是一个集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于一体信息反馈系统。大学体育教学质量信息的反馈离不开体育教学相关信息的收集,有关大学体育教学质量的信息主要来源如表1所示,包括专家的反馈信息、师生的反馈信息、甚至包括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将收集的信息反馈给体育教学管理部门,以便及时对影响大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各主要环节进行有效的调控和整改,确保最终完成大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总体规划目标。

因此,不难看出,大学体育教学质量反馈体系也是整个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体育教学质量信息收集的渠道有多种,主要包括:一是通过校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估中心收集有价值的体育教学科研成果和体育教学保障活动信息;二是通过体育教学质量专家来收集体育教学质量信息,主要涉及体育课程结构设置、体育课程知识内容以及课外体育竞赛活动等情况;三是通过体育教学督导、体育教学评价和学生反馈等途径来获得体育教学质量信息。将收集的大学体育教学质量信息进行归类、分析后及时反馈给体育教学相关部门,以便做出正确决策,及时改进和矫正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从学生的评估内容中找出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性改善体育教学,不仅优化了大学体育教学效果,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5 完善大学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几点建议

大学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大学体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丰富学生体育健康和保健知识,改善当前并不乐观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增强学生体育锻炼能力和意识,培养和引导学生自觉体育锻炼的习惯,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标,特提以下几条建议:首先,体育教学的管理决策部门要经常检查各子体系的日常工作是否与大学体育教学总体规划目标保持一致。始终不断贯彻大学体育教学的“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和“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不忘大学体育教学的总体规划目标和根本任务。其次,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体育师资队伍结构,教师的体育能力和教学能力、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以及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等直接影响着大学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因此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注重年龄的老、中、青教师的搭配,职称和学历上的高、中、低教师的搭配,实现教师队伍配置合理化。此外,要培养教师队伍终身学习意识,鼓励教师进修培训,提升队伍的综合素质,教师要谨记体育教学实践始终要与大学体育教学总体规划目标一致。第三,借助或引入网络教学平台、慕课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展大学体育课程知识内容。从当前大学体育教学实际看,每周一次的大学体育课,学生也只能学习一些体育基本技术和技能,难以完成大学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大大丰富了体育课程知识内容,它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体育知识,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育兴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最后,不断加强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和监控,促使大学体育教学质量达到规划目标。一是通过教务管理等信息平台或学生座谈会等形式不断收集学生教学反馈信息,紧紧围绕体育教学总体规划目标,及时整改体育教学存在的不足;二是通过教师同行,教学秘书,教研室听课等提出的教学建议。如,信息反馈显示,体育教学有问题的教师,要由体育教学管理部门或教学督导机构选派教学专家对其进行帮助与指导,及时纠正,并定期检查,促其改进。

参考文献

[1]刘金富,陈浩,王训令.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02):151.156.

[2]黄小波.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构与运行——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J].安徽体育科技,2013,(05):68.71.

[3]徐建平.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创新措施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5):179.180.

[4]叶鹏,王永盛,潘耀滨.中美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比较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09):88.91.

[5]张军平.大学公共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新构建与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3,(03):242.244.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教学质量大学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构建更安全可靠的机房电源保障体系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健全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