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安润
60分的作文历来是高考备考的热点和焦点。师生都想在此一搏,以盼在高考中收获意外的惊喜。可备考中思想和行为的偏差,往往制约了最终的结果。
一、对文体及结构控制得过死
话题作文的流毒莫过于造就了许多“文体界限不明”的写手。基于对此的口诛笔伐,新材料作文力图拨乱反正,于是把“文体界限分明”作为理想,也作为底线,堂而皇之地写进高考作文试题要求中。
关于明确文体的问题,梳理2015年高考作文要求,可以分为以下两类:①“明确文体”或“文体特征鲜明”。前者如新课标卷(Ⅱ);后者如天津卷、安徽卷、山东卷。②写成“记叙文和议论文”。如北京卷、湖南卷、福建卷(全国Ⅰ卷则明确写成书信)。为了兑现“文体界限分明”这个写作要求,教师开始训练学生写“规范”的议论文,而且给出了明确的结构框架和公式,要求学生进行“套作”。
之所以这样做,一是避免文体上的旁逸斜出,二是议论文极易找到写作的公式。这样的写作训练不无效果,然而把千姿百态的文章写得如同公文,千人一面,且极尽做作之能事,令人生厌。许多有记叙文、散文写作根基的学生也渐渐在此类“强化训练”和“规范应答”中失去了本色,向“套作”谄媚和屈膝。所以,在高考备考中,指导学生依据试题选取自己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根据自己的思想思路安排行文结构才是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也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二、过度积累素材。忽视学生思想锤炼
第二大误区是对写作素材进行无休止的积累、扩充,而对学生思想的打磨却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优秀作文何以优秀?绝不在于它堆砌了多少华丽的论据和素材,而在于表达了鲜活的思想和情感。
素材是得积累,而且精美鲜活的素材确实能为行文增色不少,就如同出嫁的新娘子,坐花轿总比坐老牛车、骑小毛驴来得更气派更舒适些。然而婚姻的美满绝不在于这顶花轿,而在于花轿里的这位新娘。新娘是谁呢?自然,她就是你作文的思想、情感和灵魂。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把时间精力老放在赶制、装点花轿上而去冷漠娇媚的新娘呢?“一日一素材”、“作文素材积累与交流课”这些花哨做法掩盖了我们在作文备考中的少作为和不作为,而且还给学生埋下了写作中华而不实、有肉无骨的祸端。
打磨思想、鲜活精神、真切情感才是作文备考的核心任务。怎样打磨?怎样鲜活和真切?其实我们只需将文本教学稍微向前延伸,就可以兼顾到了。学习完《廉颇蔺相如列传》后,笔者问道:你从廉蔺二人身上看到了什么,请分析说明。梳理学生答案有“责任与担当”“心胸与宽容”“智与勇”“文与武”,等等。这样的教学环节安排,既是对文本的拓展,更是对学生认识和思想的磨砺,同时也是对作文素材的积累。
再如,《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中说:“母爱是无条件的,我只需要我是母亲的孩子。”请问你对此有什么更深广的思考?请看学生的结论:拒绝溺爱(孩子之角度),莫让母爱泛滥,(母亲之角度)理解父爱、接受严厉(父亲之角度)。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作业,而是一个思路——它的价值就在于以文本教学来引领写作教学,同时也可以把文本教学推向更深入的层次。
三、人为割裂文本教学和写作教学
这一误区导致原本水乳交融的文本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关系泾渭分明。语文教师都知道叶圣陶的名言:“课文只是例子。”那么我们有没有追问这些例子要例释什么?难道仅仅例释怎样阅读么?不,这些例子也同样例释了怎样写作。如果我们忽略了课文例释怎样写作这个功能,那将是课本资源的巨大浪费。
我们除了借助课文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外,当然也要借助课文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学生就是要在这一篇篇课文的研读中,提升各项语文素养,自然也包括写作技能的积累和提升。然而事实是,新授课都上成了阅读课,而作文课往往重搭台子重唱戏了。这样做不仅浪费了课本资源,还加重了师生负担,也制约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拿来主义》既批判“送去主义”,又阐释“拿来主义”,除去阅读理解的内容,还有极其丰富的写作示范内容。笔者在完成阅读理解板块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篇文章给我们的议论文写作提供了哪些示范?学生有代表性的答案有三:一是驳论,二是喻证,三是论证的角度不仅仅可以论述必要性,还可以论述可行性。有了这些答案,说明学生已经从文本中学到了写作的一些思路和方法。那好,笔者布置任务:请以“金钱与幸福”为题写篇小作文,体现《拿来主义》学习成果。第二节课,展示交流,精心点拨。通过这两个环节,学生对驳论的写作,对喻证的运用,对论述的角度把控都有了真切的体验。
再如,学习《苏武传》,笔者布置作业:苏武身上体现着“矢志不渝”“坚守名节”“希望产生动力”等励志成分,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以苏武为例加以例证。有思想有观点,换一个角度,用课文的情节和故事来论证,学会例证。
四、起点高,目标高,忽视底线和常规
我们的写作训练都在训练什么?我们对于学生的写作都提出了怎样的要求?打开高考评分标准,跨越基础等级的“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等要求,直击发展等级的“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然而现实是,很多考生的写作能力与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都相去甚远,除了前文提到的“文体界限不明”外,还有“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套作抄袭”等问题,甚至连“书写规范”和“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都做不到。
在每次集体阅卷中,我们总会发现大量达不到基本规范要求的作文试卷,最强烈的感触莫过于“书写规范”的问题,在看到书写美观和书写潦草的两种极端试卷时,总会有很多感慨。那么,我们能不能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的书写规范,能不能对作文教学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情况加以重视,加强训练呢?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不能准确把握学情和自以为是的好高骛远毁了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本应得到的回报。当我们昂首探讨这样那样的作文方法和写作高度的时候,更多的时候,应当低头想想怎么解决这些底线问题。
五、写作教学低投入
与其他考点相比,写作教学投入还是明显不足,低投入对应低回报,不应怨天尤人。虽然我们对60分的作文期望值很高,但实际的投入和期望值绝没有成正比。一个学期,我们能为作文教学腾出多少课时?我们能精心准备多少次作文教案?我们在写作辅导方面花了多少心思?绝大多数语文教师不敢说:“我尽力了”。所以说,要想让占高考语文试卷分值五分之二的作文取得预期的收获,我们都得再花气力。
以上五大误区是高考作文备考中的普遍现象,教师应该努力避免,真正把作文备考落到实处,让学生写出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