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实验室建设发展与创新机制

2016-12-27 08:19李劲彬全江涛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6年1期
关键词:特高压实验室建设

姚 尧, 李劲彬, 阮 羚, 全江涛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湖北 武汉 430077)



企业实验室建设发展与创新机制

姚 尧, 李劲彬, 阮 羚, 全江涛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湖北 武汉 430077)

依托企业建设的实验室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骨干力量,与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建设的实验室互为补充,各有侧重。前者是提升企业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本文结合依托于国家电网公司的“高压电气设备现场试验技术重点试验室”,介绍了该实验室建成8年来的建设与运行情况和积累的管理经验,分别从实验室的规划制定与实施、研发能力与试验条件建设、研究课题管理与合作交流、创新管理与制度建设等各方面做了深入探讨,分析提出了企业实验室形成可持续性发展模式的有益管理机制与具体实施方法,对我国企业实验室的管理与未来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建议。

企业实验室; 实验室管理; 开放共享

0 引 言

企业实验室是国家和企业组织开展重大技术创新、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技术交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其直接面向行业发展与日常需求,与传统的高校实验室互补。目前,随着企业实验室之间的不断交流、改革和发展,企业实验室管理体制和功能均在不断的规范化中,但与院校实验室相比,仍会因不少体制或基础薄弱而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管理工作开展晚、缺乏对实验室规范管理、管理体制不健全及资源和人才未有效利用等问题[1-6]。

现结合国家电网公司“高压电气设备现场试验技术重点试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成立8年来的建设与运行典型经验,介绍企业实验室面向社会和行业未来发展的需求,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竞争前共性技术研究,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领和带动行业技术进步、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的主要做法与创新机制。

1 实验室规划制定与实施

1.1 规划制定

为了全面提升企业实验室技术水平,促进实验室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保持国内领先优势,创建实验室的规划工作。从实验室的发展方向和专业定位、实验室的人才培养、技术发展、实验室的装备和配置、科研项目和方向以及实验室长远发展等方面进行系统而详细的规划,并明确提出了实验室的总体规划目标。

(1) 总结实验室的优势和不足。规划制定前,认真总结实验室过去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保证规划的方向与实验室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一致。

(2) 把握实验室的发展方向。始终以国家、行业和企业的任务安排和需求为导向,实验室的专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3) 调动实验室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广泛征取每一个成员对实验室的方向提出的意见,经过全员讨论形成初步的规划方案。

(4) 邀请实验室委员会专家为规划提意见。成立实验室学术顾问委员会,通过听取专家意见,理清发展方向和思路。

实验室立足行业发展需求和公司战略定位,制定了严谨科学的5年发展规划,全面涵盖人力资源、技术发展、实验室和装备、科技、分年度实施计划,在高起点展开自主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储备,力争通过搭建一个平台、完善一套体制、创造一种氛围、培育一批成果、培养一批专家,将实验室打造成引领和推进行业技术进步、支撑和服务公司发展的重要基地。

1.2 规划实施

实验室规划确定以后,以上级任务安排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国家发展重点为核心,以重点工程实践为载体,认真贯彻落实实验室的发展规划。实验室在规划实施中的主要做法和亮点。

(1) 加强软硬件装备的研制与建设。在已有试验装备和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国家交直流特高压的建设发展,研制能满足超大容量特高压设备和超长距离特高压线路现场特殊试验高要求的试验装置,不断提高实验室的装备能力和试验能力;面向智能电网发展的实际需求,加强对评价工具和专家系统的研发,不断丰富实验室的状态评价和诊断手段。

(2) 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坚持以人为本,引进与培养并重,大力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力争培养一流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促进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

(3) 加强对国家重点工程的支撑。结合区域特点和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国家特高压和跨区电网建设,为特高压工程和跨区电网提供技术咨询、故障分析和现场试验等全方位服务。同时,以重点工程为平台开展科研创新,在重点工程和项目中锻炼人才队伍,提升实验室技术实力,扩大实验室影响力。

(4) 加强对规划与时俱进的修订。结合规划的实施情况,定期检查短期目标的完成情况,加强对规划完成情况的有效反馈。结合实验室的定位,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需求和导向以及公司的发展重点,及时调整规划中的有关内容,以便更好地为国家电网提供安全优质的技术监督和技术服务。

通过规划的有力执行和实施,对实验室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引领作用,也使得实验室自命名以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软硬件装备得到进一步升级,实验能力不断提升,形成了有一定规模、团结协作、学历、年龄与层次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研究团队。目前实验室拥有教授级高工7人,国务院级、省级、公司级、省公司级专家24人次,全国或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10人,为国家和行业输出了大量的技术骨干力量和新鲜血液。

2 实验室能力建设

2.1 研发能力建设

(1) 针对重大课题成立科技攻关团队。在国家大力发展建设特高压骨干电网的背景下,依托自身独特优势和良好发展态势,紧密围绕电力技术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技术瓶颈,培养和组建层次丰富、专业全面的高素质科技攻关团队,积极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在交、直流特高压现场试验技术上实现了突破和创新,攻克了多项关键性技术瓶颈。

(2) 以专家工作室推动实验室发展。实验室拥有电力行业首屈一指的专家工作室,通过工作室的组织形式整合技术力量,突出专家的技术引领作用,激发和提升科研人员的攻关能力,起到引领方向、增强整体战斗力的作用,促使重大项目关键技术员的突破,以满足电网建设和发展更高层次的需求。

(3) 重视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营造和谐人才成长环境,培养和引进并重,形成一个以科研带头人为核心的机构。在科研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力求“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长得快”。开展专业轮岗实习,创造条件对青年科研人员进行跨专业的综合性培养,不再拘泥于单一专业的技能培养工作,实现一专多能,促进专业融合;与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充分发挥高校和实验室的共同优势,实现科研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促进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

实验室在特高压交、直流设备现场特殊试验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超大容量特高压变压器、现场组装式换流变的现场主要性能参数试验技术,以及超长距离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参数测试技术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国内外首次完成了1 000 kV特高压变压器现场局放试验和±800 kV特高压换流变现场直流局放试验,为国家特高压重点工程的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授予“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特殊贡献集体”、“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突出贡献集体”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2.2 实验条件建设

(1) 坚持研发创新。通过联合国内外著名高校、优秀生成厂家和企业,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验设备及系统研发和创新,使实验室研制和开发的一些设备和实验子系统长期保持在全国领先水平[7-9]。

(2) 强化过程管控。实验设备的招标、采购等环节,与设备生产厂家进行了详细的技术交流,并邀请知名专家把关,确保设备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实验子系统建设过程中,制订详细研制计划,开展阶段评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3) 深化现场应用。始终面向我国电力行业高电压领域技术发展需求,研制的设备和子系统在现场大规模、大范围进行应用。结合应用实际,积极进行后期改进和开发,确保研制出的设备和子系统实用性高、针对性强。

实验室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00 kV变压器高压试验整装车、750 kV开关高压试验整装车、电力应急综合信息指挥车、换流变低频加热装置等国内外一流的移动式高参数试验平台和成套装备,形成了高参数、大容量、信息化的一流装备体系,实现了整装、机动、安全、专业,能够快速驰援国家各项重点工程。

3 实验室运行

3.1 研究课题管理

(1) 强化科研课题的全闭环控制。科研课题管理始终贯穿于全过程,以过程控制为抓手,严格把好课题的质量关与进度关。对重大科研课题,实验室组织专家提前半年甚至1年时间做好预研工作,提高重大科技项目立项成功率;加强科研项目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定期组织专家开展阶段评审,保证科研项目顺利实施;加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对已完成的科技项目,积极进行技术跟踪和分析,将研究成果实现更高层次的拓展与进一步深化研究。

(2) 加强科研课题的立项储备。密切追踪国内外行业技术热点与发展动向,为适时掌握前沿检测技术并尽快与之接轨,及早拥有突破技术壁垒的先进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广泛深入生产一线,针对生产实践环节的迫切性需求并可与之结合的技术领域进行深入调研,合理选择研究课题,并组织实验室研究人员开展包含可行性分析、研究现状分析、发展方向分析等内容在内的前期研究工作,为课题申报提前筹划和准备。

(3) 积极开展科研成果的输出和知识产权的申报。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重视科研中间成果的输出,积极撰写和发表相关科研论文,特别是鼓励实验室成员发表高质量的论文,并组织有关技术力量开展专利申请,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抢占制高点。

(4) 建立完善的科研奖励机制。通过全面推行绩效管理,以实验室质量目标为导向,以机制激励开展科研的积极性。以绩效管理为突破口,加强实验室内部管理和技术基础工作。逐步形成了人员结构合理、权责一致、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工作体系。

2010年以来,实验室获国家级、行业级、省部级奖项共计14项,承担和参与编制技术标准30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7项、实用新型36项、软件著作权5项,出版专著2本,在发表SCI收录论文4篇、EI收录论文50余篇,彰显了实验室的创新能力与专业形象。

3.2 合作交流

(1) 实施“开放式”的运行模式。以多种形式接受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政府部门及其它企业委托的试验与研究工作,并始终坚持积极开展与国际国内同行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对企业系统内单位开放使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力求为公司系统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试验研究条件。

(2) “强强联合”助力科研水平不断提升。重点加强了与一流科研机构和高校交流及合作,利用实验室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结合科研院所和高校优势的人才和技术条件,联合承担科研项目;加强与行业内实验室的联系,掌握相互的科研需求,联合各个实验室的技术优势,开展大科研课题的联合攻关;广泛开展与系统外企业的交流合作,吸取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专长,提升研究学术水平,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3) “请进来,走出去”提升技术实力。大力提倡和鼓励学术交流,立足根本,着眼未来,实施开放式运作,积极开展多渠道、高层次、实质性的学术交流和工作交流。实施“请进来”,积极聘请国内外专家来实验室工作和讲学,介绍当前重点前沿技术,拓宽实验室成员的视野,努力提高开放课题的工作力度和研究及应用水平;鼓励研究人员积极申请参与和承担依托在外单位的其它国家重点和专业实验室设置的开放课题,积极鼓励实验室的科研人员的进修和学习。

(4) 积极开展跨专业以及交叉学科的融合。紧密结合电网发展需要,以战略性眼光不断拓展新兴专业发展方向,尝试向相近专业和跨专业方向渗透,在新能源、智能电网等多专业领域加大科研投入与支持力度,多元化地开展工作,为促进与相关专业方向的发展提供支点,全面拓展和完善了实验室的技术领域,促进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扩大了实验室的影响力。

4 实验室创新管理与制度建设

(1) 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并重。在注重技术创新的同时,积极探索管理新模式,将管理创新提升到与技术创新同样的高度。构建“知识管理平台”,促进交流、资源共享,提升团队活力与和谐共进。提出以业务流程为驱动的知识管理系统建设理念,即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知识管理和业务流程管理相互促进,一方面使业务流程变得优化合理,另一方面便于知识管理系统建设的实施。通过知识管理系统的支撑,提高业务流程执行的刚性,促进流程运作的规范化和相关知识文档强制化积累。实验室成员借助于知识管理系统中实现的隐性知识共享,可利用知识搜索快速定位和共享服务等功能获得流程过程中所需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支撑,方便地将这些知识应用于新的业务流程中,解决新的业务问题,从而缩短作业时间并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劳动,持续、循环地推动知识库的积累和业务能力的提高[10-13]。

(2) 孕育创新科研文化。重视创新文化、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营造宽松民主、潜心研究的科研环境。定期开展青年论文、技术讲坛等活动,引导青年员工积极思考,鼓励学术争鸣,加强青年员工的交流与协作,促进个人、团队全面发展,努力孕育积极向上的科研文化,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学术环境和成长氛围。

(3) 重视技术输出和普及。重视先进技术普及,建立了完善的资源共享机制,向社会公众特别是科研、教学单位开放。实验室为众多高校、企业无私的提供了技术帮助,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建立了研究生就业实习与培养基地,形成了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增强了高校学子的现场实践经验和先进技术应用经验。通过先进技术的无偿输出和普及推广,切实履行了实验室的责任与义务,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发挥了重点实验室的技术带动和辐射作用。

5 结 语

企业实验室作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行业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科技交流的重要基地,是发展共性关键技术、增强技术辐射能力、推动产学研相结合的重要平台,肩负着带动和促进行业技术水平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的责任[14-16]。合理规划企业实验室发展,创新实验室管理机制,实现对企业实验室资源与潜力的充分利用与深度挖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详细介绍与分析了“高压电气设备现场试验技术重点试验室”的建设与运行典型经验,为我国企业实验室今后的建设与管理创新工作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1] 杜 清,陈建伟.开放共享 做好科研院校的实验室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4):233-236.

[2] 陈六平.关于当前实验室管理及实验教学中若干问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152-154.

[3] 牟志平,汪 涛.引入先进管理理念,提升高校实验室管理水平[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7):401-403.

[4] 候宏飞,贡集勋,罗小安,等.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J].国家创新平台建设,2012,27(6):726-730.

[5] 覃 毅.高校实验室管理新思路[J].农业与技术,2011,31(2):115-117.

[6] 罗 玲,汪海琴.提升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4):159-160.

[7] 徐远卫,左楠,陈然.完善高校设备管理的构思与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7):160-162.

[8] 黄建平,赵先全,王世海.关于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4):181-183.

[9] 张永芬.论实验室经费管理与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J].科技创新导报,2009,6(11):185.

[10] 姜丽伟.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6):193-195.

[11] 刘建伟,刘方军.重点实验室管理的新理念与新机制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8):185-187.

[12] 王玉亮,王友社.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探究[J].实验室科学,2013,16(2):141-143.

[13] 林 捷,蒙展能,钟武杰,等.改革实验室体制,完善实验室管理[J].高等农业教育,2003,7(7):66-68.

[14] 张宝红.创新教育与实验室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2):128-130.

[15] 罗联社,周云涛,张 原,等.强化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室效益[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145-147.

[16] 肖 蓉,李继良.加强高校实验队伍建设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和实验教学质量[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9(4):169-171.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Mechanism of Corporate Laboratory

YAOYao,LIJin-bin,RUANLin,QUANJiang-tao

(Hubei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Wuhan 430077, China)

Corporate laborator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is a complement to the college laboratory, and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rove enterprise's original innovation ability. The authors introduce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status of “Key Laboratory of High-voltage Field-test Technique of SGCC”, and analyze the planning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the research ability and test conditions, the research subject management and cooperation, the innovation of management of corporate laboratories. The paper shows several useful manage methods for corporate laboratories. The conclusion can offer a referen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corporate laboratories.

corporate laboratories; laboratory management; opening and sharing

2015-03-10

姚 尧(1979-),男,湖北宜昌人,博士,高级工程师,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领军人才,主要从事电网输电技术研究、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Tel.:13720227967; E-mail:8164801@qq.com

TM 711.2

A

1006-7167(2016)01-0239-04

猜你喜欢
特高压实验室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失效绝缘子判断的仿真计算
我国最长距离特高压输电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