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 毅 李丽娜 图/大赛组委会
见证成长 共赢未来
——2016年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暨第四届“珠江天使杯”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回顾
文/刘 毅 李丽娜 图/大赛组委会
今年5月,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暨第四届“珠江天使杯”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省赛”)正式启动,大赛由省科技厅主办,由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省粤科金融集团等单位承办。作为省内规格最高、影响最大的科技类创业大赛,本次省赛历时逾半年时间,活动遍布全省各个地市,报名参赛企业和团队数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三和第一名,成为省内外创业大咖云集的“嘉年华”,也成为全省各行各业创新标兵集中亮相的“阅兵式”。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将其作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作为应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有效手段,也作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引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目标精准、特色明显、切合实际的政策措施,其中,由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和单位共同举办的以“科技创新,成就大业”为主题的创新创业大赛影响最为深远。
大赛建立了公开透明的市场化评选方式,通过每年一次的选拔发掘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较高发展潜力的中小微企业。承办各地区赛事的政府部门和专业机构利用大赛平台整合人才、技术、资本、市场等创新要素,为广大中小微企业和创客团队提供市场对接、成长辅导等专业服务。
今年5月份,我省与国家同步启动广东地区省赛,报名参赛企业团队空前踊跃,企业数和团队数分别达到2373家和1740个,较去年相比企业和团队数同时“翻一番”,出现明显的井喷现象。报名参赛的企业和团队主要集中在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先进制造、电子信息3大行业。
根据各地市报名情况,大赛复赛设立12个分赛区,分别为广州分赛区、珠海分赛区、汕头分赛区、佛山分赛区、韶关分赛区、惠州分赛区、中山分赛区、江门分赛区、肇庆分赛区、云浮分赛区、顺德分赛区以及综合分赛区,并分为6个行业领域进行决赛。9月底,省赛决赛顺利完成,一批脱颖而出的优秀项目被推荐参加国家行业总决赛。
省赛启动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以及各地市政府的通力配合下,省内建立起多渠道、全方位的省市联动机制,在全省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及各地分中心的配合下,一张覆盖全省的大赛服务网络迅速铺建并同频联动,大赛组委还深入到科技园区、镇街、高校基层积极发动科技型企业和团队报名参赛。许多地市专门研究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以多种方式引导企业和团队参赛。这些政策中,既有政府的无偿财政资助,也有金融机构的贷款授信,还有孵化器提供的专业化入孵服务。
省赛启动仪式在清远举行
本届大赛组委会先后在广州、东莞、中山、珠海、肇庆、江门等地市举办30多场大赛推介和辅导会,共有4200家次企业参加。组委会充分利用各种宣传传媒,积极宣传推广大赛,联合南方网等省级媒体及地方电视台设计制作大赛专题报道,并结合省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建立起“线上+线下”的立体化宣传途径,对大赛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报道。
参赛企业中,既有由海归博士团队创办的高科技公司,也有由北大、清华等国内一流学府校友在粤创办的高成长企业;既有研发高端电子芯片的IT企业,也有解决环境污染难题、拥有国际先进的环境传感和测试技术的生产厂商;既有生产高智能自动化设备的硬件团队,也有因研发智能玩具而获得行业青睐的80后、90后软件研发团队。一些高资质的行业明星企业也加入到本次省赛中,其中,仅由广州市番禺区推荐并闯入省赛决赛的14家企业就有4家是已挂牌的“新三板”企业,另有4家企业券商已进驻,并准备冲刺挂牌“新三板”。
大赛为企业搭建成长平台,成为企业对接各类社会资源的极佳桥梁,有利于推动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在政府部门的引导和专业机构的参与下,许多企业和团队的答辩选手都表示,自己的创业队伍在比赛过程得到了多名专家导师的指点,获得针对性较强的专业化培训,不仅让企业在管理和经营方面获益匪浅,还通业链上广纳资源,迅速成长起来。
省赛决赛现场
与此同时,大赛平台也让各级政府部门探索出一系列崭新的市场化创新管理和服务模式,为新形势下科技管理部门提高创新治理能力,提升市场化科技成果转化水平,进行了一次有效的尝试。顺德区专门设立了5000万元的专项投资基金“创业顺德种子基金”,还为区内外创业者准备了一个个创业“大红包”,参赛企业可以在大赛现场获得天使投资人的风投资金认投,参赛专项培训及赛后行业分类培训、研讨、考察,以及为潜力项目准备的常年孵化服务等。
历时半年的本年度省赛已经接近尾声,在省内刮起的这场创新创业小旋风却还没有停止。正如朱小丹省长在不久前召开的全省“四众”促“双创”现场会上所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打造好环境,配套好政策,优化好服务,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创新创业大赛已经成为我省地方政府引导整合政策资源支持双创,营造创新创业优越环境,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的一大平台。未来,如何挖掘出更多支撑省内产业创新发展的创新项目和人才团队,如何让大赛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弘扬全省创新文化的重要抓手,将是一个深入而持久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