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庞 新
转型升级推进阿勒泰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
文/庞新
“十二五”以来,阿勒泰地区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地区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资源开发可持续的第一推动力,按照“循环、高效、集约”的发展理念,围绕构建清洁安全、结构优化、技术先进、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工业体系,高起点、全方位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着力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快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工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工业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随着哈腊苏铜矿2000吨铜板、吉木乃广汇集团LNG一期、金昊铁业300万吨钢铁、青钢钢铁100万吨钢铁、富蕴广汇新能源煤制天然气液化、蒙科能源一期150万吨洗煤厂、吉勒布拉克水电站及金风科技光伏发电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的落地建设和建成投入运营,地区的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4年,全地区实现工业增加值75.1亿元,比2010年增长72.1%,“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5.3%。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32%提高到2014年的33.1%,工业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二)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地区工业结构从单一矿产资源主导向多元化的工业产业结构转变,2014年矿业占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3%,比2010年降低7个百分点;风能、光伏和水能等清洁能源利用步伐加快,已建成清洁能源装机324万千瓦,其中风电138万千瓦,水电175万千瓦,光伏发电11万千瓦,2014年电力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1.5%,比2010年(8%)提高3.5个百分点;青钢100万吨钢铁、金昊铁业140万吨高纯铁、青钢钢铁50万吨带钢、富蕴广汇新能源煤制天然气液化、富蕴宏志110万吨煤焦化等项目的开工或加快推进,进一步带动了地区煤制油、煤焦化、进口石油加工、特种钢生产的发展,推动地区工业从粗放型增长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转变,地区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三)产业聚集效应渐渐显现
“十二五”以来,地区各县市坚持规划引导,积极推进实施《阿勒泰地区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吸引区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向园区集中,推动园区产业集聚。截至2014年,阿勒泰地区已建成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4个自治区级工业园区、1个循环经济试点园区。新疆广汇(集团)、金昊铁业、青钢钢铁、喀拉通克铜镍矿、八钢蒙库球团厂等一批企业入驻园区。2014年,工业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31.7亿元,占全地区工业增加值的52.8%,工业园区在带动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聚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面临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
当前,地区经济总量小、实力弱,围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区,需要加快发展,工业经济发展必须保持一个较快的速度。但从发展现状看,受国内经济下行和产能过剩等大环境的影响,以原料输出和初加工为主的矿产资源开发类产业增长缓慢,后劲不足;有色金属加工业、稀有和非金属加工业、天然气加工业等新兴产业增长受阻。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则因基础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地理位置偏远和人才缺乏等整体发展缓慢,涉及领域窄,企业数量很少。工业面临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
(二)工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弱
长期以来地区工业发展过度依赖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初级加工,结构单一的问题十分突出。2014年,地区重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99.5%,工业结构单一,加上矿产品加工业多为初级产品加工,附加值低,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不仅抗风险能力低,也给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带来很大压力。此外,黑色、有色等传统优势资源勘探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后续生产面临原料不足、成本上升等问题。
(三)园区产业同构问题突出
近年来,尽管地区层面出台了《阿勒泰地区产业园区发展规划(2011-2020)》,明确了各园区产业发展重点,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由于地区整体工业基础薄弱,引进企业难度大,导致各园区未能切实按规划和园区定位招商,不同程度地偏离了产业定位。目前,地区各园区的实际落地企业和已形成的产业定位相似度高,有限的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园区间存在恶性竞争,不利于形成规模,难以发挥集聚、辐射带动作用。
(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支撑条件依然薄弱
一直以来,阿勒泰处于“口袋底”,为消除这一劣势,地区加大了水利、交通、电力、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但受制于经济发展滞后、财力不足,规划的高速公路和口岸铁路前期进展较慢,加快优势资源转换的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滞后,信息化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新型工业化发展需要。此外,人才不足的问题也很突出,成为制约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十三五”时期,继续把新型工业化作为阿勒泰地区建设“两个可持续示范区”的第一推动力,坚定不移地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走绿色、环保、低碳、循环、精深加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切实增强工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
(一)加快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大力推进以黑色、有色、稀有金属采选、冶炼为重点的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矿产资源开发业依然是地区“十三五”发展的主导产业,必须围绕精深加工做文章,在延伸产业链上下工夫,大力推进以黑色、有色、稀有金属采选、冶炼为重点的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着力提高附加值。加快推动钢铁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精深加工发展。按照“集中冶炼”的思路,重点发展有色金属资源加工业及稀有金属加工业,注重技术引进和创新,做大有色、做强稀有。充分利用产能过剩、需求下降时机,倒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探索开发铜的新型终端应用领域。大力发展新型建材产业,重点发展石材产业。
加快发展以清洁能源、农副产品加工和特色旅游商品加工为重点的绿色低碳产业。优先扶持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围绕建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清洁能源示范基地目标,大力发展风能和太阳能光伏发电,有序开发水电,启动并推广弃风发电供暖试点。继续做大做强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特色小浆果、有机畜产品等优势农畜产品加工。突出民族特色,彰显区域文化,推动地区特色旅游商品加工业大发展。
高起点、高水平发展有资源优势的煤炭、油气加工业。依托富蕴县喀姆斯特区域及境外丰富的煤炭资源,高起点高水平发展现代煤化工、煤焦化及下游精细化工产业,推进煤炭资源开发和转化,提升产业集中度。依托地区克拉美丽和哈萨克斯坦斋桑油气资源,积极发展石油天然气加工业,充分利用原油使用配额支持政策,支持上游勘探开发,介入中游原料供应,发展下游精细化工。
积极培育发展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依托地区和周边市场产业发展的需求,围绕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持续推动采矿业向装备制造业转变和延伸,向以新能源配套装备制造、矿山工程机械、新型高效农牧机械装备和风机组件配套制造产业为重点,积极培育发展装备制造业,力争在现代装备制造产业上取得突破。抓住物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和网络经济发展的机遇,重点建设面向区域及周边国家的信息制造业、软件产业、信息服务产业。
(二)推动工业集约集聚发展
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工业集约集聚发展的重要平台,明确不同园区产业定位,严格按照规划实施,避免产业雷同和项目重复建设。以提升工业园区层次和转变招商引资方式为重点,推动关联产业、项目、资源向园区集中,形成循环产业链,建设生态化园区。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的项目,重点引进涉及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深加工、新技术新材料、绿色食品等领域的高新企业。积极研究建立跨县(市)行政区域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妥善解决由于产业转移、资源转移等带来的固定资产投资、税收、产值等利益分配问题,实现地方经济利益再分配,形成资源有效配置,产业聚集发展格局。开辟多种渠道,引入多元化投资主体,采取BOT、PPP等多种形式,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三)实施企业成长工程,培育壮大骨干企业
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政策的扶持引导作用,支持创新发展,推动兼并重组,强化要素保障,推进再次创业,在矿产资源深加工、新能源、农副产品加工、建材等优势行业和重点领域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并依托骨干企业构筑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集中度。引导金昊、旺源等骨干企业加快延伸产业链条,鼓励本地企业与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合作,参与资源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打造上中下游有序衔接的产业集群。推动成立工业行业联合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在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建设行业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国内外行业的新技术、新产品和市场动态等信息服务,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确立品牌发展目标,制定品牌培育创建激励政策和措施,努力发挥当地龙头企业品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形成产业集群品牌。
(四)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研究建立地区推进工业升级行动计划,把工业转型升级纳入地区科学发展考核体系,实行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创新举措,强化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由政府设立技术创新引导专项资金,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进行技术合作和建立技术成果转化研发中心,实施工业转型升级“领军计划”,着力培育一批领军人才和领军团队,围绕地区矿业精深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和工艺进行联合攻关,扶持企业开发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品。探索建立以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产出效益、创造税收等为指标的分区域、分行业工业用地标准体系,对达不到标准的项目,不予供地或调整用地面积。统筹安排财政资金重点向工业转型升级领域倾斜,建立政府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引导社会资金重点投向转型升级重大项目。把节能减排作为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严格执行能耗、环保执行标准,确保在加快发展中保护环境,在保护环境中加快发展。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经济研究院社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