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意识形态治理视野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机制

2016-12-27 11:47程玉莲万慧琳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大陆桥视野 2016年20期
关键词:支部高校学生主体

程玉莲 万慧琳/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论意识形态治理视野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机制

程玉莲1万慧琳2/ 1.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2.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发挥党组织先锋作用的战斗堡垒,在政治引导和意识形态方面承担着重要的思想塑造功能,同时在实践层面也发挥着有效的表率作用。伴随社会发展,意识形态治理视野下对高校大学生支部的建设提出要求,亟需建立多重机制予以保障。

意识形态治理;高校;大学生支部;建设

作为高校党建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学生党支部,承担着向大学生传播意识形态的重要使命。在社会发展呈现全新态势下,治理理念使得高校学生党支部正呈现新特征,面临新挑战,发展新平台,在意识形态治理视野下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是发挥其思想力、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条件和保障。梳理思想意识形态治理背景下基层学生党支部带来的挑战,归纳学生党支部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完善与创新学生党支部的功能,是学生党支部迈入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必须重视的理论和现实课题。

意识形态治理指的是在意识形态培育过程中,偏重于社会舆论的生态治理,以及促进构建工作规范化等方面的治理体系。高校的意识形态治理则指在高校环境中充分发挥多元教育主体的作用,利用多个教育载体,营造健康意识形态环境,培育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高校大学生党支部作为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载体,在新的发展背景下,亟需嵌入治理理念,提升意识形态加强自身建设。

一、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功能

1、意识形态传播与政治方向引导。高校大学生支部的政治方向引导主要包括积极主动宣传党的思想路线和方针,既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理论学习和宣传,也包括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凸显党和国家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大政方针,能够针对大学生特点,对大学生党员开展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强化“三观”教育,促进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辅助上级党组织及时调整思想教育方向。引导和感染广大青年学生,使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内化和提升,从而成长为社会发展需要的具备正确的政治方向、端正的价值观念和优秀的道德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2、建立标杆基地,做思想和行动的表率。高校内能成为党支部的成员,大多数都是在政治觉悟、党性修养、境界追求、志愿服务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分子,在服务社会、人际关系、学业获得等方面树立了表率,是普通学生学习、实践的榜样,通过学生党支部基地引领,能加深其他同学对成长的深刻思考和理解,进而形成内在的持久动力,除此外,学生党支部在组织活动时,通过创先争优、模范评比、党员示范岗等活动形式,不仅在内心唤起他们的情感认同和昂扬斗志,而且能促使学生探寻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理论认同和规律,获得理论归属。

二、意识形态治理背景下学生党支部功能建设遭遇挑战

学生支部建设是多方参与、科学决策、共同治理的过程,党支部建设必须注重社会舆论生态治理和意识形态工作规范化,但是目前学生党支部发展呈现出来作用式微、功能弱化的状况,主要表现为建设主体缺位,作为学生支部建设根本支撑的意识形态教育和机制缺乏等,其挑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高校学生党支部功能定位与新时期社会意识形态治理目标不相匹配。目前的高校学生党支部自身的功能定位不清,往往把自身设定为监管主体,督查学生的思想状况而非发挥引导的功能,学生党支部作为学生党员培育的主要载体,承担着意识形态渗透等多种功能,但是在日常事务增加以及新时期带来各种挑战的背景下,党支部作为意识形态的监管主体需要改变,需要积极开拓多元治理主体,在大学生思想多元化背景下,单一的思想灌输形式或者处于监管状态下对学生的意识形态灌输的作用无法发挥。

(2)高校学生党支部功能创新与新时期意识形态治理目标不相匹配。在制度层面上,党支部建设缺乏创新思维,亟需改进组织和领导方式,在治理的体制、机制、模式、方法等方面亟需进行创新。目前,同样作为高校中的功能团体,学生会、社团组织活动丰富多彩,一定程度上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思想和教育得以渗透,然而相比之下,党支部活动相对较少,形式单一,缺乏对学生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堡垒作用发挥不够,而且高校学生党支部管理队伍有限,覆盖面较窄,难以将党务工作做到更多的普通学生当中。

(3)高校学生党支部功能发挥与意识形态治理目标不相匹配。根据党的组织机制以及要求,在高校中每个学期以学生党支部为单位都会要求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任务,但是其思想和精神真正落地的内容需要评估,落实到支部之后,真正去组织党员进行学习的支部少之又少,支部组织的学习讨论会,不少成了支部书记的独角戏,真正按照党组织要求进行深刻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党员并不多,要求党员上交的学习心得,但是缺乏内心感悟。

(4)高校学生党支部人才培养与新时期意识形态治理目标不相匹配。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党支部没有配备专职的党建干部,学生党支部书记一般由负责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学生辅导员兼任,支部委员则由高年级学生党员或学生干部担当,专业性不强,影响了支部工作的效果。同时,学生辅导员还要忙于奖学金、助学金、贫困生贷款、心理咨询、学生团总支学生会活动、招生就业等日常工作,难对党建工作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必然影响到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教育工作全面而细致地展开。

(5)高校学生党支部成员大学生党员党性以及政治素养亟待提高,党员模范作用发挥不够。高校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先进力量,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党员开展活动的阵地,是体现党的纯洁性、先进性的重要生力军,其政治的坚定性以及党性修养的纯洁性尤其重视,支部骨干成员要能够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渗透作为支部建设的重要活动和任务,加强意识形态传播的领导权和管理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和人民的党性强、业务精的大学生手里。

三、意识形态治理视野下高校学生支部建设机制

(1)高校学生支部由监管主体向核心主体转化。新时期下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在意识形态输入过程中,无论是对党员的培养,还是与群众沟通,避免使用单一约束和控制的手段,应该取而代之以协商、参与、协作、民主等方式,使得这些相对开放的方式成为意识形态教育和渗透的重要途径,把学生党支部打造为意识形态治理的核心主体,但却不应该是唯一的监管主体,不断通过权力的分担以实现意识形态监督社会化。

(2)创新学生党支部的工作方式。在党学生支部建设过程中应当化“对立”“优越”思维为“差别”“平等”思维,调整自身定位,从而使得党支部意识形态的监督治理在模式上多元化、关系上协同化、过程上互动化。要构建学生党支部的活力机制,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构建一套学生党支部为主,借助其他参与主体共同发挥作用的育人机制,大学生党员的成长成才不仅是政治素质的提升,更是专业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等多方面能力提升的过程,需要其他参与主体发挥作用,才能达到育人的目标。

(3)创新党支部的建设平台。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单纯靠组织和行政力量推行和维系主流意识形态已经远远不够,传统的书籍、报纸期刊等受众范围和影响力已经大大缩小,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每题发展迅猛,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意见空间和舆论场域,成为思想、认识、文化、知识等各类信息的主流传播渠道和影响社会舆情的第一信息源,网络评价则成为社会舆论的主流场域和强力思想集散地,如果忽视技术上的管理并掌控新型媒体,意识形态的主力将不能实现其效果。

(4)促进支部建设主体多元化。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本质是促进大学生党员的全面发展,使之成长为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素养较高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学生党支部育人模式发挥作用不能单独依靠党支部自身,支部建设中,要发挥校内的多元教育主体作用,诸如上级党组织、党员导师、辅导员、高校其他机构和教师的作用,构建一套学生党支部为主,借助其他参与主体共同发挥作用的育人机制。

课题项目:

本论文受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建课题“意识形态治理视野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机制研究”资助;受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内涵建设“轨道信息工作站”项目资助。

程玉莲(1975.8-),女,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万慧琳(1981.10-),女,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支部高校学生主体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论碳审计主体
支部联建润“甘泉”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中共长沙特别支部的统战策反工作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何谓“主体间性”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邮学保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简介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