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迎春 唐 瑾 /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浅析湖南职业教育集团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以湖南国际职业教育集团为例
李迎春唐瑾 /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湖南省职业教育集团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但同时,职教集团本身的运行机制也日益显现出一些不能满足其发展并且滞后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湖南省职教集团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以期对湖南省职教集团运行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其有序、良性发展。
湖南省;职业教育集团;运行机制
职教集团是“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促进职业院校和企业优势互补共赢以及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深层次对接的职教发展新模式。基于此背景,湖南职业教育结合本土实际,自衡阳农林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以来,在《湖南省示范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基本要求》等文件精神的指导下,湖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主动对接全省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或重点经济区域,形成了以“优势产业为依托,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具备条件的高职学院为龙头,优势产业领域内的规模企业、高中职院校为主体,项目合作和专业建设群为纽带,自愿和互利共赢为原则”的“六个以”模式,构建起产学研共生发展的深度协作机制,促进校企共同育人、深化合作办学,有效实现集团资源共享共建、捆绑、抱团长足发展。
但随着近几年的迅猛发展,职教集团本身的运行机制也显现出一些日益不能满足其发展并且滞后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职教集团化运行的发展不平衡。
自成立以来,湖南省的28家职教集团的组建运行大都采用会员理事制,牵头单位的职业院校为理事长,其他成员单位如相关企业、行业协会、职业院校、科研机构、培训机构等则为理事。集团运行虽本着“平等合作、资源共享、互利互惠、谋求共赢”的原则,但牵头单位在集团中居主导地位,联合其他成员单位整合资源,进行合作办学,力求做大做强,突出品牌效应,理所当然成为资源分配和利益分成方面的最大获利者;而其他成员单位由于在集团中则处从属地位,是资源分配、利益分成的劣势方,自知难以提升其整体实力,只是力求维持经营现状,主动积极性不高,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职教集团结构松散、运行机制乏力、制度模糊,从而造成职教集团化运行发展不平衡。
2.政府重视力度不够。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精神,促进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湖南省人民政府颁布并实施了《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湖南省教育厅制定并实施了《湖南省职业教育集团管理办法》和《湖南省示范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基本要求》,并给予职业教育集团税收和财政方面的支持,以鼓励和促进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但在职业教育集团的实际运行中,湖南省政府并没有真正遵循“市场运作、龙头带动、校企结合、城乡联姻”的原则,既重视、支持力度不够,又因对湖南省职教集团的组建和审批把关不严,监管乏力,文件制度和政策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大都只是流于形式,或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
例如,不管是政策扶持上还是财政支持上,湖南省政府和省教育厅都向重点本科院校倾斜,湖南职业教育集团一直处于被冷落的边缘。省政府、教育厅的政策支持大多囿于文件,财政支持也是囿于数字,教育经费难以落地,如湖南省政府预计每年投入职教集团的500万经费至今仍是一张空头支票,省示范职教集团的20万经费拨款至今没有兑现,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职教集团运行发展的积极性,不利于职教集团的有序正常运行发展。
3.职业院校与企业定位不准。
职业院校要得到长足发展,必须要强化校企合作。职业院校为相关区域经济领域的企业、行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技术支撑;企业为职业院校提供实习实训场所、设备及资金支持。但校企合作体系欠规范,权责不明晰。企业处于散漫和被动的状态,企业只看即时利益,为了降低培训成本,往往向社会广泛招聘适合本企业岗位所需的专门化人才;而职业院校培养的技术人才则需要长期大量的投入,从而导致企业合作积极性和意愿很低。
例如,我校的“湖南国际经贸职业教育集团” 组建时虽有商会协会9家、外经贸企业95家,但集团内的企业只是处于从属地位,其在集团中的作用被消弱。而企业大都以盈利为目的,注重于眼前利益,虽在我校的人才培养方面有一定的资金投入,但人才的培养并不会在短期内就一定有收益和产出,这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削弱企业的合作主动性与积极性,真正合作并投入资金的寥寥无几,很多只停留在文件与形式上,或者有始无终,对我校的硬件实施支持与资金投入相当稀少,到了第二年或第三年后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合作,致使集团化运行机制流于形式或难产。
4.集团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矛盾。
每到招聘季,往往会出现一种怪圈,企业因难以找到急需的人才闹“人才荒”,而职业院校有大批的毕业学生“毕业即失业”,成了“剩余劳动力”。而造成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矛盾。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往往会以最低的成本去获取利益的最大化,在用人方面就要求技能人才能够且必须适时满足企业的需求;而集团人才培养为了满足企业需求,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需要一个长期而巨大的投入,加之职业院校与企业的联系欠紧密,市场需求的信息反馈欠适时,就造成集团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矛盾。例如,我校的“湖南国际经贸职业教育集团”在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商务英语两个专业投入很大的精力、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成湖南省示范特色专业,商务外语专业建设成精品专业,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开设由企业冠名的订单班,学生来校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和就业劳动会同,我校负责专业理论教学,企业负责实践教学,期间学生每学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实训,期满合格毕业生到企业就业。这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虽培养了大批相关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但由于学生所学知识单一滞后而难以适应将来行业的发展变化,学习期间的技术要求难以满足毕业后的实际性生产,再加之合作企业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往往采取减少对我校人才培养的投入,引进现成的市场人才,这两个专业的毕业生首当其冲。这在很大一定程度严重影响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致使人才供需矛盾。
集团的运行机制的问题日益凸显,究其原因只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单一。
例如,我校的“湖南国际经贸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合作主要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开设由企业冠名的订单班,学生来校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和就业劳动会同,我校负责专业理论教学,企业主要负责实践教学,期间学生每学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实训,期满合格毕业生到企业就业。这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虽能较好地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但在实际运行中,正因为这种校企合作的单一性带来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一是订单培养期间,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单一滞后而难以适应将来行业的发展变化。二是企业的指导老师或师傅因害怕学生进入企业后抢走自己的饭碗,往往不会真正指导学生进行生产实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三是学生一入校就签订了就业合同,就不需要为毕业后找工作,往往会出现学习上的惰性。四是随着企业内部经营和生产环节的变化,学习期间的技术要求难以满足毕业后的实际性生产,严重影响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才供需矛盾。
2.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精神,促进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湖南省人民政府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给予职业教育集团税收和财政方面的支持,以鼓励和促进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但在职业教育集团的实际运行中,这些文件制度和政策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大都只是流于形式,或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
例如,不管是政策扶持上还是财政支持上,湖南省政府和省教育厅都向重点本科院校倾斜,湖南职业教育集团一直处于被冷落的边缘,省政府、教育厅的政策实施程度一直饱受质疑,就连湖南省政府预计投入的500万经费至今仍是一张空头支票,省示范职教集团的20万经费拨款至今没有兑现,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职教集团运行发展的积极性,不利于职教集团的有序正常运行发展。
3.企业积极性不高。
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由于深受本科教育的影响,大都缺乏职业特色,一直处于被冷落被歧视的边缘地位,再加之高校的不断扩招,职业院校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教育投资的周期较长,大多数企业为了降低培训成本,往往向社会广泛招聘适合本企业岗位所需的专门化人才,从而导致企业参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和职业教育集团的运行发展的积极性越来越来低。
例如,我校的“湖南国际经贸职业教育集团”组建时虽有商会协会9家、外经贸企业95家,但真正合作并投入资金的寥寥无几,即使有也只是限于第一年,到了第二年或第三年几乎是不了了之。
总之,要有序良性发展湖南职业教育集团,发挥湖南职业教育集团的核心示范作用,就亟须破解湖南职业教育集团运行机制的发展瓶颈,创新湖南职业教育集团的运行机制。
[1] 于勇.湖南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10:22.
[2] 梁幸平.髙职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再思考[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8):128.
基金来源:
唐瑾主持的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省级一般资助课题(课题批准号:XJK013BZY016)。
李迎春(1974.10—),女,湖南隆回人,硕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唐 瑾(1970.12—),男,湖南邵阳人,硕士,教授,院长,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