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峰
良渚文化玉器
良渚文化遗址上世纪30年代发现于浙江余杭县良渚镇,1959年命名,遗址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南到钱塘江,北到常州,年代距今约5300年至4200年。该文化上承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达到南方治玉的高峰,又对北方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玉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
良渚文化玉器分为三类,生产工具主要有斧、铲、凿、杵、纺轮等,装饰品有珠、管、璜、鐲、带钩、鸟、鱼、蛙、鳖、蚕等动物形佩,以及人形佩,兽面纹佩。礼仪器主要有钺、璧、琮、冠饰等。良渚玉器装饰纹样主要有兽面纹、人首纹、神徽纹、蚩尤面纹、鸟纹、蝉纹、鱼纹等。
良渚玉器的材料取自当地,主要是梅岭玉,玛瑙等材料亦少量应用,玉器剖切已使用旋切法。钻孔主要有单面钻和对钻。大型礼器璧琮之类则使用管钻法,孔璧平直光滑,孔璧之上因对钻的不准确而留有台痕,大量使用细阴线装饰。这都反映了当时治玉工具的进步。
良渚文化玉器是新石器时代与红山文化玉器并列的双峰,相对于当时许多文化类型,良渚玉器品种更多,数量更大,有的大墓出土玉器达600多件。另一个特点是礼仪用器尺寸很大,良渚玉璧大量出土,它的直径多数达到30厘米以上,玉琮的高度20厘米以上者多见,有的高达50厘米,这些尺寸都达到了当时生产工具所能加工的极限。
第三,琢制工艺精湛,器物造型与纹饰非常统一,好像执行共同的工艺标准。10多节的玉琮,每节造型分毫不差。玉器的神面纹、兽面纹每种类型形象一致,技法相同。抛光工艺很精,有的玉器呈现出完美的玻璃光泽。纹饰雕琢繁复致密,婉转灵动,优美动人,工艺水准上达到当时的极致,对后世影响很大。
第四,良渚玉器在器形上有很多的创新,觿、带钩、冠饰、仪仗用钺等都在后世得到很大发展。值得一提的是玉琮,就目前所见,玉琮最先出现在良渚玉器中。作为重要礼器,一般认为,它代表了中国最早的“天圆地方”观念。良渚文化遗址的发掘证明琮的确用于祭祀,大型高等级贵族墓葬中琮常伴璧而出。良渚的玉琮工艺最为精致,影响十分深远。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那件形体巨大、莹润光洁的多节玉琮,推测来自良渚。良渚玉琮的形制亦向西向北扩展,后世龙山以及齐家等地出现玉琮,形制、工艺、装饰深受良渚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