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标下中学语文素质教育

2016-12-26 13:08孙长征
未来英才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新课标素质教育

孙长征

摘要:新课标下实施中学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教师首先要明确素质教育的前提,确保自身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素养,同时克服思维定势。其次要通过注重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生命教育、语感教育等途径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另外,通过课前对教材内涵的挖掘和课堂实践的变革设想素质教育的方式也很是关键。

关键词:新课标;中学语文;素质教育

语文学科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它不光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重视的母语学科,而且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发展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课标下,语文学科的重要意义更加凸显。表现在高考改革中,许多省市已经决定提高语文学科的分值,更进一步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为此,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就要通过有效的措施,在语文学科教育教学中努力提高教学成效,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拟从语文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的前提、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的内涵、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的方法等三个方面探讨中学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

一、明确素质教育的前提

任何一门学科都是这样,只有教师不断追求进步、完善自我,才能组织起丰富多彩的课堂。语文学科对于教师内涵和素养的要求就更高了。随着综合素质为中心的新教材的广泛使用,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今的素质教育,更与它的要求不符。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才能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1、有丰富的文化知识素养是第一要求。语文学科首先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文学知识和语言知识、系统的学科知识和相应的文学修养。例如,《桃花源记》一课,应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现有的成语来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既要有一定的知识面,又要有较高的鉴赏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所以,教师的素质提高是第一,素质高的教师才更有能力开展素质教育。

2、教师的思维定势对其开展素质教育也是有影响的。现在很多教师走的就是传统教育的路线,认为目前的素质教育仍要以保证成绩为前提,只是做小小的改良就行,根本不需要也不敢大刀阔斧。而且“习惯成自然”,改掉未必能成功。因此,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忘却甚至排斥素质教育。

二、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能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情感教育。杜甫有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就应像伴着和风的春雨,静静滋润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实现知识、能力目标的同时,无形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2、注重审美教育。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在学习一篇篇美文时极其重要。例如,讲授朱自清的《背影》时,我选择了一段忧伤的背景音乐和一个很有震撼力的关于父子的视频。学生在音乐与视频中渐入美的情境。流年惨淡,父子互为依托,可为了生计又不得不离别,学生的审美情感得以诱发。鉴赏古诗词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好方法。古典诗词的文字、意象、意境、情感之美让学生能在无形中提升审美情趣。

3、注重生命教育。蕴含深厚人文情怀的语文课本是生命教育的沃土。比如,《祝福》一文,就可以进行生命教育。对弱者祥林嫂,人们所持的冷漠和嘲笑,加速了祥林嫂的死亡。而我们身边是否有这样的旁观者呢?经过分析、研讨,强烈的情感和道德的震撼便会浮现于心,学生会反思自己对待他人的行为、态度,从而形成尊重生命的意识,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理解生命,善待生命,发掘生命的意义。

4、注重语感教育。好的语文要会读、会看,还要会听。我们可以搜集名家经典诗文,利用早读课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受文学的魅力、语言的魅力,提高欣赏能力。平时鼓励学生配乐诗文朗诵,多方面注重语感教育。

三、设想素质教育的方式

1、课前对教材内涵的挖掘。教师备课时要挖掘教材的内涵,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如,朱自清的《背影》中最精彩之处为对父亲背影的描写,淋漓尽致展现了父老去、子感伤的情境。教师就当紧抓“背影”,积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特定情境下的深切感受。只有教师挖得深,挖得细腻,才能让学生充分移情于作品中,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2、课堂实践的变革。首先,要变单向传授型教学为双向交流型教学。以双向沟通为原则,始终贯彻“以生为本”的思想,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交流、合作探讨中提高知识和技术的更新速度,最终成为有独立学习能力的人,提高综合素质。

其次,要将单一的课堂教学结构多样化。目前的课堂教学结构主要有以下类型:①情境型。创设情境,引导学习。②实践型。学生为主体,讲练结合。③探索型。学生自主探究,老师点关键点。④质疑型。学生互提互答,不断释疑。当然,还有展示型的杜郎口模式。我们应该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实际需要来组织教学,选择“接地气”的多样化课堂教学结构,真正提升学生的素质,而不流于“上蹿下跳”的形式。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源自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最终却作用于生活的,为社会生活而服务,为此,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仅从前提、内涵、方式几方面做了少许的探索,究竟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该如何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新课标素质教育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