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016-12-26 18:08何凤敏
未来英才 2016年2期
关键词:有效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何凤敏

摘 要: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最迅捷的途径之一,也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获得信息从而进行思想交流的迅速有效的方法。如何尽快地使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呢?其实,课堂上发生的阅读教学低效问题,大多不是学生引起的,而恰恰是教师不适当的设计或者不适当的引导而形成的,对此,我们进行了如下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新课改以来,对阅读教学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层出不穷。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树立“为学生语文素养发展而教”的理念,关注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作相关策略探讨。

一、阅读教学低效突出表现的几个问题

1、忽视文章。人人声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呼声使不少语文教师矫枉过正,忽视了自身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常常是让学生快速阅读一遍文章,然后匆匆地让学生自己讨论,而不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结构、内容、写作方法以及语言运用。

2、肢解文章。在阅读教学中以逐段分析讲解为主,忽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悟。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有些非常明白并且学生可以马上回答的东西,教师还要求学生去思考、去讨论,还在反复进行讲解、强调。将文章的整体框架拆的四分五裂,直接导致阅读教学效率低下,效果偏差。

3、脱离文章。有些阅读教学在强调学生独特的感受的同时,忽视了对文章的探究,天马行空,夸夸其谈,华而不实,不着边际,片面追求不切实际的形式上的互动,变“满堂灌”为“满堂问” 、“满堂转” 、“满堂练”,对一些没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过多讨论。

4、“作秀”文章。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有些语文教师接受了比较前沿的阅读教学信息,并将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如阅读感悟、探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等,但由于缺乏深入的实践研究,指导不到位,有些流于形式。语文阅读课一味追求“出彩”,却忽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问题设计随意,教学目的不明,缺乏科学化、个性化,学科的特质明显淡化。

二、如何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创设有效阅读环境。创造适宜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和谐的阅读教学环境,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融入文章、入情入境,诱发和唤醒其情感体验,直接感受情境的冲击力,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在有效的阅读环境中,学生自觉进入课堂和文章角色,沉浸于真情的忘我境界,文章世界的博大与深邃已经转化成为学生内心世界的灵动与激情。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

2、注重有效阅读过程。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的新型阅读教学过程,是实施有效阅读教学的重点。

阅读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参与课堂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要关注学生阅读思考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独特体验,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方法和心理承受力,强化自主学习,让学生全员全程参与,促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让他们在积极的合作、探究、体验中完成对文章的解读。侧重在引导读懂、引导读透、引导运用上下功夫。阅读教学中设计的问题类型应该突出主导性和开放性“,主问题”要能起主导、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提问的方式要突出趣味性、挑战性、延展性,能让学生向更高、更宽的层面飞跃,要激发学生自主探索、自我发现的热情和智慧。有位老师在讲授《秋天的思念》时,围绕主题“好好儿活”构建课堂,三个层次一层一层推进:感受“咱俩”的“好好儿活”,体会“我俩”的“好好儿活”,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

3、尊重有效阅读个性。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章的独特理解,不宜以自己的思想去束缚或代替学生的思想;不宜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去规范和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有位教师在教《雨点》一课时,让学生做一下小雨落下时的动作,多数学生双臂上下挥动表现小雨漂洒的景象,可有几个学生不断的蹦跃,老师问这几个学生为什么这样做,学生说:“我表现的是小雨落地后溅起来的景象。”这种切身体验是多么独特而有见地。所以,语文阅读教学要让学生敢于张扬个性,拥有个性感悟,允许学生对教学指导提出质疑或有不同的回应,允许学生改变看问题的视角和方法,这样,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才会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总之,情感、思维、需要、方法、语言是构成阅读教学艺术的五个基本要素,它们互相联系,相互作用,交叉渗透,缺一不可。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由语言感知课文传达的情和意,引起大脑神经系统的思维活动,理解知识和获取知识,并不断产生学习新知的需要,进而推动其更加自觉积极地学习。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是贯穿始终的。教师运用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围绕教学目的要求组织指导读写听说训练,使学生又将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这个过程既符合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这个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又体现了阅读教学中学生认识过程的特殊规律。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语文老师的永恒话题,永恒追求,也是一种理想的境界,笔者愿意与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广大同仁一起来探讨,共同去追寻!

猜你喜欢
有效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