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燕
摘要: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国家有关部委及各省的相关调查报告都充分显示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浙江为4%,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平均为2%,这一数字与欧美国家大学生创业成功率20%有整整10倍的差距。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国务院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列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的重要督查内容,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近年来,国家、各地政府不断出台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2014年5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通知》,不少大学生也加入了青年创业的大军。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机制分析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1.049
1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未来5年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给出了明确目标,要求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
国外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发展成熟,其中百森商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就非常有代表性。百森商学院的“创新创业课程”,以培养创业意识为主,通过创新性课程教学、外延拓展计划教学支撑,倡导创新创业精神。斯坦福大学的“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工业园区”模式,一方面企业得到最新的科研成果高速发展,另一方面,学校得到企业支持更好更快地完成科学研究项目,持续为企业服务。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当前已经形成三种经典的模式。第一种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提倡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强调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培养和知识构建。第二种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浙江大学为典型代表,提倡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与实践的教育模式。第三种是以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服务,专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高校重视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较为单一,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实效性不强;高校推行的产学研模式发展不够,成果转化率不高;扶持大学生双创的外部环境不容乐观,实践平台短缺,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不够等。为此,迫切需要立足区域产业发展,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促进机制,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序对接。
2双创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促进思路
双创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应该从“供给侧”改革入手,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与服务机制,形成“市场牵动、要素协同、产业带动”的全链条运行模式,改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环境和方法、服务等。主要以产业需求和人才双创需求为导向,整合校内外人才、科研、平台、服务、资金等资源,积极探索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模式,加强促进各类创新要素的融合互动与合作协同。进而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个性化品质和学生吸引力,促进区域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及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3双创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促进机制
3.1注重与产业有效对接,促进职业教育专业链与产业链高度融合
专业链与人才链必须适应产业链开发和发展的需要,同时兼顾企业的需求为目标,深入分析职业岗位和对应的工作过程,建立以学科、专业和产业为组织基础的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其创业精神,增长其创业知识,提升其创业实践技能,进而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重点要构建建立区域产业发展的专业群,按照产业链的性质和发展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将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研究成果、创业者的创业历程等进行开发,编写成案例或进行开发成课程,组织多样性的创业活动进行理论及实践培育,开展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3.2政府、行企、企业及学校多元协同发展
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能力提升和成果孵化,需要政府、行企企业及学校的协同与融通,建立组织和管理机构统一协同运作管理。政府对创业政策顶层设计,鼓励企业积极提供创业支持;高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培训和孵化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指导、培训和服务;行企以深度嵌入创业项目的形式提供经验、资金和技术支持,促进创新创业成果进行转化和孵化。此外,政府、高校和企业还可以在共同开发创业课程,联合培养师资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通过制度化、专业化的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
3.3建立链式核心驱动机制,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全流程服务
以学校的创业基地或创客空间为基础,围绕着大学生创业大赛、科技创新计划等,创新课程、课堂、训练、竞赛、成果孵化的教学体系,建立“前端指导—中端实践—后端服务”的链条式服务平台,促进双创进入“链式生长”。广泛开展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积极促进项目落地转化。大力开展创新创业第二课堂活动,由政府部门、社会团体、行业企业等搭建平台举办或支持举办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类大赛,推动产教结合、教学相长。实现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
3.4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和服务保障体系,打造创新创业生态圈
与政府、企业、社区等组建“1+1”或“1+N”的创新创业教育合作组织,健全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体系,建立集大学生创业服务、培训和孵化平台于一体的创业生态圈,对大学生的创业构想、创业团队的组织从组建、创业企业运作进行全程指导。重点要推进高校及社会力量合作设立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园等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实习示范基地,按照“互联网+”理念,构建一批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众创空间。积极协调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业园、企业等开展大学生创业项目对接。还要安排大学生创新创业引导性资金在教学经费中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项,重点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项目。拿出一定比例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鼓励取得初创成果的大学生。
3.5建立发展性评估与反馈机制
传统一元化成绩评价标准更多地引导学生注重书本知识,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评价不仅重视个体潜能的全面发展,同时增加创新能力的考核,对学生的态度、价值观、创新能力、实践技能等进行发展性评价。要从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等各个层面,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估与反馈机制。政府主管部门评估侧重企业参加创业和各高校创业教育及实践情况,企业及高校对其所参与的高校创业教育教学情况、大学生创业实践表现等进行评估,大学生则对学校创业教育水平及教育服务质量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杨晓慧.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2013-2014)[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2月第1版.
[2]赖德胜,李长安等.2015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创业与就业[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11月第1版.
[3]胡忠英.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机制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4857.
[4]王培,耿冬茹,刘志军.工业4.0背景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思维-产业链与专业链的对接与融合[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8(1):2730.
[5]胡化坤等.“双创四驱”模式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山东农大报,2015,(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