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
大众合唱音乐是我国群众音乐最常见的形式之一。笔者从大众合唱音乐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其蓬勃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大众合唱音乐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合唱源起于西欧中世纪的复调音乐,于20世纪传播至中国。合唱这种音乐形式,既可以走专业路线,又可以贴合大众文化。专业合唱都是由受过专业声乐训练的人来演唱,一般声部较多,音的准确度高,声部平衡效果较好。这种合唱方式一般用于专门的音乐会。大众合唱是指普通大众从事合唱排练与演出,与专业的合唱是有区别的。大众合唱为非专业化的合唱。演出人员为普通大众,大多数人没有受过专门的发声训练,声部较少,音准掌握水平较低。在我国当代,大众合唱正蓬勃发展,已深入普通百姓的生活中。
一、大众合唱音乐蓬勃发展的现状
相较于其他舞台表演艺术形式,如舞蹈、器乐合奏等,有关大众合唱的活动特别多。各个学校、企事业单位都会有专门的合唱活动。合唱的应用很广泛,既可以作为普通晚会、音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作为单独的歌咏比赛。我们常见的晚会,即普通大众演出并由普通大众所观赏的,基本节目内容都是由歌舞组成,主要形式有大合唱、独唱、男女对唱、群舞、双人舞,等等。大众合唱通常作为开场,是整场晚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大众合唱也经常被应用于主题性的合唱演出,如“红色经典歌曲”合唱演出等。此外,合唱比赛也比较多。以笔者所在的学校“巢湖学院”为例。每一年,学校团委都会设置专门的合唱比赛,以全校各个二级学院为比赛单位来参加比赛。学校还会派出合唱队参加市一级、省一级的合唱比赛,以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的合唱比赛。当然,这些比赛大多是非专业性的,都属于大众合唱音乐的范畴。由此可见,大众合唱音乐正蓬勃发展,各种合唱音乐活动让人目不暇接。
二、大众合唱音乐蓬勃发展的原因
(一)群众歌咏运动的历史渊源
合唱音乐得到发展是有历史渊源的,从学堂乐歌开始,学堂乐歌中集体合唱形式就深入人心,为后来的群众歌咏运动打下基础。五四运动后,群众歌咏运动一直持续发展,各个时期都有优秀的声乐作品,尤其很多合唱作品,甚至成为音乐文化上的瑰宝,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
(二)歌词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作用
合唱歌曲的歌词内容众多。既有艺术歌曲,也有很多具有一定意义的歌词。可以用在一些比较特殊的场合。如纪念反法西斯战争,纪念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或者是主题活动,都有特定的曲目,如红歌音乐会。
(三)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普通晚会中,大合唱可以作为开场。气势磅礴,容易调动气氛。大合唱也可以作为结尾,将整场晚会气氛推向最高点。大合唱作为中场的比较少。如果中场用合唱,一般会用小合唱的形式,如男生小合唱、女生小合唱,或者四声部小合唱,等等。
(四)大众合唱音乐方便排练
大众合唱对于演唱者的基本音乐素养要求不高,即使是完全不懂音乐的也可以通过排练,达到一定的水平。而器乐合奏则不同,器乐合奏的演出者都受过专业训练,而且必须经过长时间的排练才可以演出。因此,大众器乐合奏远远没有合唱应用广泛。
合唱音乐,一般至少有两个声部。一个声部的叫齐唱,一个声部过于单一化,这种方式已经很少用了。两个声部以上的,对于排练要求比较高,一般需要比较专业的老师来排练。如四声部合唱,有四个声部,需要大量的排练时间,也需要演出者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对音准要求比较高,要形成和音效果,简单的排练根本无法完成。这种形式一般属于专业合唱。大众合唱一般使用两个声部,高声部为主旋律,低声部为其衬托。两个声部既可以形成和音效果,对演唱者的音准要求也不高,只需要一定时间的排练即可完成。
(五)合唱对演出地点要求较低
合唱对演出地点的配置要求较低,只要有空间就可以唱。如果在户外广场,搭个架子就可以演唱。当然,在专业舞台场地,也可以更好地发挥合唱的魅力。所以,合唱这种形式既可以奢华,也可以亲民,是一种非常方便的演出形式。这也是合唱音乐得到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
(六)伴奏的多元化
合唱的伴奏有多种。在钢琴没有普及的年代,手风琴因为方便携带,音响丰富,一度被用为伴奏乐器,为各种声乐舞蹈表演伴奏,大众合唱也不例外。21世纪后,钢琴逐渐成为普及型乐器,合唱的伴奏常用钢琴。在合唱演出时,如果想音响更加丰富,还可以用录制好的伴奏带。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伴奏带非常难寻。在现在这个网络时代,即使一些冷门的歌曲,如果找不到伴奏带,也可以找专门的计算机音乐制作者制作伴奏。当然,演出条件比较好的,也可以用管弦乐队伴奏。所以,伴奏问题已经不是问题。
合唱音乐还有一种不需要伴奏的形式,被称为无伴奏合唱。这种合唱,通过人声声部的差异与平衡,形成特殊的音响效果。但这种合唱对演唱者的音乐素养要求相对较高,所以大众合唱音乐所用较少。
(七)合唱形式的多样性
合唱既可以是人数众多的大合唱,也可以是人数较少的小合唱。机动性比较强,给普通大众排演合唱时,人数在一定限度上的变动对演出结果影响不大,非常有利于排练。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人数非常少,而声部比较多,如女生四声部合唱,反而对专业素养要求较高,更不好排练,也更不适合大众。
三、大众合唱音乐存在的问题
虽然大众合唱音乐因其自身的优势而得到蓬勃发展,但实际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曲目、表演方式老旧,演唱技术较差都是比较常见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制约着大众合唱音乐的发展。
首先,从曲目上看。大众合唱的曲目很多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所使用的一批歌曲,即“红歌”,而现当代音乐所用较少。究其原因,不是现代音乐创作的退后,而恰恰相反。改革开放后,专业音乐得到飞速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专业的音乐家、包括作曲家和演奏家。所以,音乐的创作越来越专业化。比如,调式调性的游移、旋律节奏的复杂化,因而音乐出现了“曲高和寡”的现象。复杂化的旋律对于大众来说,只能观赏而不易参与。所以,常规演出时,被使用的歌曲总是朗朗上口的“老一批”合唱曲目。
其次,从表演方式上看。大多数的合唱表演方式,仍然是一群人站在一起演唱,没有新意。因此,大合唱的节目表演不能吸引观众。虽然大多数晚会都有这一项内容,实际上,这种音乐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并不受人欢迎。比如说,作为开场音乐,大合唱经常会被其他形式所替换。如电声乐队,开场更为震撼,比较受年轻人的欢迎,而大合唱开场则会被认为无趣。
大众合唱音乐发展最受制约的重要原因就是合唱技术差。纵观现在的大众合唱队,几乎都是临时组建临时排演的。除了一些老年大学、重点中小学、高校或者大型企业可能长期设置合唱队定期排练外,大多数合唱的排练都是因为有要求、有需要才开始着手准备。所以,可以用于排练的时间很短,对于演唱演员的选择也比较仓促。甚至很多合唱就是走过场,所谓的唱都是提前录制。这种假演现象十分常见,不仅合唱,其他要用声音的演出形式也常常提前录制。这就失去了原本“群众歌咏”的意义了。
四、应对大众合唱音乐存在的问题的措施
首先,专业音乐家应做好服务大众的准备,不仅创作专业领域的歌曲,也应该创作郎朗上口的合唱音乐。排练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一些流传较广的独唱音乐改编成合唱音乐。不能因为省时间,为了完成任务,年年月月都用相似曲目,应该注意曲目的更新。
其次,合唱音乐的表演方式可以拓展,可以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比如舞蹈、器乐演奏的穿插,使大众合唱艺术更为多元化。
最后,演唱技术的提高是大众合唱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合唱在于合,意思是声部的和谐。不能因为是大众的娱乐,则降低要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童声合唱,演出者年纪很小,但声音如同天籁,各声部平衡感非常好。由此可见,只要通过比较专业的排练,合唱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文化部门应该重视大众合唱音乐。不能在某些特殊时候,在有需要的时候,才临时排练合唱。而要真正把大众合唱融入到人民生活中,如此,大众合唱音乐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巢湖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