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者

2016-12-26 12:58陈开
牡丹 2016年15期
关键词:储藏室赏月手帕

陈开

又一个中秋节过去了,对我来说,又是像往常一样,偶尔从深夜的作业堆里抬起头,瞥一眼头顶的明月。不管它的外形,就算它再圆,在我眼里,只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上一个圆的方程;不管它的亮度,就算再亮,也不如我的复习资料上荧光笔圈划的重点显眼。不知从何时起,中秋节,连同春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变成了一个我疯狂刷题的大好时机,似乎它们只剩下了放假的意义。

对我们学生来说,一个节日,如果不放假,那还有什么意义。试想,不放假的重阳节,有多少人真正陪长辈登高?如果我们不曾看过苏轼的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我们又有多少人,还记得寒食节,谁还记得这个曾在中国历史上地位不亚于春节的节日?中秋赏月,不可以让我做出物理的最后一道压轴题;月饼并不是多啦A梦给大熊的记忆面包,吃了就可以让我背诵出新概念三的第30课。我的数学作业不可能在与家人的谈笑风生中完成,我的作文成绩也不是靠几次月下散步就可以提高多少……

这样的学生,一定会被老师家长夸赞为勤奋刻苦。有了赞美的泡沫,他们会继续马不停蹄,去追寻他们心中梦想的明月。

中秋节放假的最后一天,一如既往,我看书,奶奶在储藏室忙活着什么。突然,奶奶兴奋地跑到我的书桌边,告诉我,她找到了我小时候使用过的手帕。正在背诵英语单词的我,很不情愿地被奶奶拽倒了储藏室,一个陈旧的箱子上,放着几块五颜六色的手帕。奶奶摊开一块,笑得合不拢嘴:“你还记得吗?这是你三岁时的一块。那年的中秋节,你拿着这块手帕,顶在手指头上转圈,真有模有样。你看,这块手帕上还绣着一个嫦娥。”奶奶迫不及待地展开另一块,“这是你10岁生日的。你瞧,上面是一个圆满的月亮,现在看来土气啦,但那时你喜欢得很呢”,“还有,这一块,你以前披在身上,在同学面前扮演吴刚……”

奶奶刚开始说时,我脑子里还在回忆虚拟语气的用法。后来渐渐被奶奶的诉说唤醒。不知不觉,低下了头。

因为,我忘了。

是的,我忘了。那些往事,是那么陌生。就像一张张薄薄的餐巾纸,用过了,就扔了。

奶奶人到古稀之年,有的时候会忘记家门钥匙放在哪儿了,会忘记炒菜时放盐,甚至会忘记撕日历。但她却清晰记得每次过节,家人在一起时那份浓浓的亲情,每一个关键帧的音容笑貌。

或许,在他们老一辈人的心中。时时刻刻存在着一本日历,这本日历,承载着他们的期盼。他们从不会忘记在心中撕下每一个日期,从不会忘记在那个期盼已久的节日该做的事。他们怎么会忘记,因为爱着,所以记得。

现在的我们,学得多,忘得也快。而我们的长辈,便像是岁月的拾荒者,悄悄在我们身后,捡拾起我们遗落的爱与初始的期盼。当我们越来越关注心中的明月时,只有他们,还在怀念天上的,那一轮真正的月。

从小,我们对于传统节日,一定也曾饱含热情与爱。我们一定欣喜于与家人一起赏月的时光,一起吃月饼的欢乐。一定有过“小儿不识月,误作白玉盘”的天真。可我们恰恰忘记了我们最不该忘记的那些东西,因为有些东西,一旦忘记,就无法忆起。

今年中秋,你们有抬头看过月亮吗?如果看过,那一轮满月,又会给你带来多少悸动?我们究竟错过了多少花好月圆之夜?

或许,你会说这样的说法太过文艺。但是生活,的确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传统的节日与习俗,就是我们中国人心中的田野。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我们历代人的耕耘与守候。不只是中秋节,春节、元宵、重阳、腊八都是我们美好的精神财富;不只是传统节日,方言、中医四大发明都是我们智慧与文化的结晶。我们不仅要忙着追逐心中梦想的明月,还要学会放慢脚步,做传统文化的拾荒者,捡拾起我们曾经错过的点滴文化印记。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储藏室赏月手帕
花花草草染手帕
中秋赏月邀请会
中秋赏月
手帕游戏1、2、3
烧不坏的手帕
引起警觉
中秋一起来赏月
别样的中秋赏月
穿透杯子的手帕
出色的业务员